郑晓梅
-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2
- 供职机构:寿光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收治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分为两组各34例:A组:局部灌注氨甲环酸,B组:局部灌注生理盐水。结果:A组与B组相比较,术后24 h、48 h引流量以及术后48 h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下降百分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患者失血量,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 李华贵常炳营王伟张丽欣郑晓梅
- 关键词:氨甲环酸失血量
- 病灶清除加髓腔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被引量:30
- 2011年
-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加髓腔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对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3月至2009年5月,采用彻底病灶清除,骨皮质开槽并髓腔内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19例,二次手术闭合创面,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5~68岁,平均39岁,均为创伤后导致的胫骨慢性骨髓炎,迁延不愈。病程10个月~5年。临床症状:局部软组织红肿、压痛、流脓,有经久不愈窦道及恶臭脓液流出。X线片示:骨质硬化,密度增高,有死骨、死腔或形成包壳。细菌培养:绿脓杆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3例,产气杆菌1例,溶血性链球菌2例。其中3例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经清创、负压封闭引流18~22d,创面肉芽新鲜,直接缝合创面17例,行皮瓣移位修复创面2例,创面愈合标准是创面干燥、清洁,无渗液。所有创面Ⅰ期愈合,观察6~12个月窦道无复发,X线片示骨质生长良好,没有发生骨折。结论:病灶清除加髓腔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常炳营李华贵李宗一郑晓梅王伟赵建军
- 关键词:胫骨骨髓炎清创术
- 外伤性截瘫病人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外伤性截瘫病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要点。方法:对32例病人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全程健康教育,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结论:外伤性截瘫病人的顺利康复与高质量的护理是密不可分的。
- 郑晓梅张丽欣
- 关键词:外伤性截瘫并发症护理
- 静脉及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静脉给予氨甲环酸和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减少出血及降低输血率的有效性。方法 80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注射氨甲环酸组(1组)和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组(2组)。1组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3次。2组是在止血带放松前,将3 g氨甲环酸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0 ml溶液,注入关节腔内。术后观察24和48 h的引流量及48 h内的总引流量,术后48 h血红蛋白量,同时监测输血及血栓情况。结果所有膝关节置换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感染、坏死、脂肪液化发生。1组48 h的平均引流量是(409.5±185.8)ml,平均血红蛋白的下降值是(2.42±0.86)mg/dl,2组48 h的平均引流量是(386.5±89.1)ml,平均血红蛋白的下降值是(2.21±0.64)mg/dl。两组间的引流量和血红蛋白下降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组有3例患者,2组有4例患者需要输血。术后14 d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发现有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对于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出血,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的作用等同于通过静脉给予3次氨甲环酸所起到的作用。
- 李华贵常炳营王伟张丽欣郑晓梅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氨甲环酸术后出血关节内
- 骨折病人的饮食护理
- 2007年
- 在骨折病人的临床护理中,根据骨折的临床分期,合理给予饮食调养和护理,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 郑晓梅丁春华
- 关键词:饮食护理骨折病人骨折愈合临床护理并发症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 2007年
- 目前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者越来越多,手术能否成功,手术后相关护理非常重要,功能锻炼更是本病术成功的关键。
- 郑晓梅张丽欣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