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莉
- 作品数:13 被引量:67H指数:4
- 供职机构: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癌超声征象联合血管内皮因子C在老年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征象联合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在老年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老年乳腺癌患者50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标本中VEGF-C的表达水平,分析乳腺癌超声征象与VEGF-C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结果 5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中,腋窝淋巴结转移28例,未转移22例,乳腺癌病灶最小为0.7 cm×0.6 cm,最大为7.0 cm×6.3 cm;其中大于2cm的35例,具有较为典型的恶性肿瘤超声特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较低回声区,呈"蟹足样",无包膜回声,后方回声衰减,内部回声不均匀;肿瘤>2 cm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肿瘤≤2 cm者,肿瘤边界不清楚或有毛刺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肿瘤边界清楚者(P<0.05);乳腺癌患者病灶内超声血流信号分级越低,乳腺癌病灶越小(P<0.05);乳腺癌患者病灶内超声血流信号分级越高,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5);50例乳腺癌患者中VEGF-C表达阳性28例,其中淋巴结转移者24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VEGF-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癌淋巴结未转移患者(P<0.05)。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主要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的改变,当腋窝淋巴结发生实变、实质厚度不均时,可疑为转移性淋巴结,老年乳腺癌超声肿瘤内彩色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及VEGF-C阳性表达率与腋窝淋巴结发生转移密切相关。
- 魏莉孟宪杰
- 关键词:乳腺癌超声征象淋巴结转移
- T790M与晚期NSCLC患者EGFR-TKI继发耐药及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该类药物对于有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然而,约50%的患者经过EG—FR—TKI治疗后会出现耐药突变,即T790M突变。故本研究主要探讨晚期肺腺癌患者外周血EGFR基因外显子20T790M基因突变与EGFR-TKI继发耐药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12—08—2014-12—30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对EGFR—TKI耐药的晚期肺腺癌患者49例。按QIAamp Blood Mini Kit试剂盒提取血清游离DNA后,采用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法对外周血游离DNA中EGFR外显子20T790M突变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49例接受EGFR—TKI药物治疗的晚期NSCLC继发耐药患者中,T790M突变率为30.6%(15/49),T790M阳性突变与晚期NSCLC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吸烟、临床分期、ECOG评分、最初EGFR突变类型及EGFR-KI药物种类均无关,但与EGFR-TKI耐药后进展类型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59,P=0.009。T790M阳性突变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9.6个月,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17.6个月,均较T790M阴性突变患者的6.8和12.7个月延长,x2值分别为2.057和2.851,P值分别为0.018和0.027。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790M基因突变是影响PFS(RR=0.653,95%cI为0.069~0.886,P=0.032)及OS(RR=0.847,95%CI为0.208~2.696,P=0.008)的独立因素。结论T790M基因阳性突变与EGFR—TKI耐药后进展类型有关,同时是影响PFS及0S的独立因素。
- 魏媛魏莉马晓平马新宇巩平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游离DNA预后
-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基因改变、免疫表型以及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LCH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基因检测、免疫表型以及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为女性,年龄35岁,临床病理有LCH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100、CyclinD1、P53、CD1a阳性,CD68和BRAF^(V600E)阴性,Ki67肿瘤细胞30%表达。结论LCH属于罕见的疾病,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S-100、CyclinD1、P53、CD1a、CD68以及BRAF^(V600E)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孟宪杰魏莉卓兵芝刘锋
- 关键词: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病理特征免疫组化文献复习
- 老年乳腺癌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乳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收治入院的良性乳腺病变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术前TPO-Ab表达,分析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老年乳腺癌患者的TPO-Ab的表达阳性率较对照组高(P<0.05);乳腺癌患者TPO-Ab高表达与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阳性表达、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有关(P<0.05);乳腺癌患者TPO-Ab高表达与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TPO-Ab高表达可能反映乳腺癌的严重程度。
- 孟宪杰魏莉马小燕
- 关键词:乳腺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 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术联合CD34免疫组化标记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断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术联合CD34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术前经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术及CD34免疫组化标记诊断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32例患者的病理资料与超声检查结果,并将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30例患者于术前经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术及CD34免疫组化标记诊断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患者诊断为“倾向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另1例考虑“间叶源性肿瘤,不能除外纤维肉瘤”。术后病理结果提示31例患者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患者为纤维肉瘤型皮肤纤维肉瘤。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术联合CD34免疫组化标记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93.75%(30/31)。结论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术联合CD34免疫组化标记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准确性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魏莉孟宪杰洪蕾王丽
- 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CD34
-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粗针穿刺活检和细针抽吸的取材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粗针穿刺活检和细针抽吸取样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期间在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2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穿刺方法不同分为粗针穿刺组和细针抽吸组,每组61例。粗针穿刺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粗针穿刺检查,细针抽吸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细针抽吸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取材效果(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分析结节大小与检查准确率的关系。结果:粗针穿刺诊断的准确率95.08%、灵敏度86.36、阴性预测值92.85%高于细针抽吸诊断的80.33%、57.14%、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粗针穿刺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39%,高于细针抽吸组的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当结节直径≥1.0 cm时,粗针穿刺准确率高于细针抽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当结节直径<1.0 cm时,两种检查方法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粗针穿刺和细针抽吸在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具有重要意义,粗针穿刺在诊断准确率上更具优势,而细针抽吸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可相互补充。
- 杨帆洪蕾魏莉袁明
- 关键词:超声引导粗针穿刺细针抽吸
- 超声造影结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综合分析超声造影(CEUS)结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颈部淋巴结疾病患者(200枚结节)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EUS、SWE以及SWE联合CEUS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EUS、SWE以及SWE联合CEUS诊断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分析良恶性颈部淋巴结CEUS特征(灌注模式、灌注类型)、SWE参数(弹性模量平均值、弹性模量最大值、弹性模量最小值、弹性模量标准差)。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显示,200枚颈部淋巴结中98枚恶性、102枚良性。CEUS组诊断结果显示,200枚颈部淋巴结中80枚恶性、120枚良性。SWE组诊断结果显示,200枚颈部淋巴结中70枚恶性、130枚良性。CEUS联合SWE诊断结果显示,200枚颈部淋巴结中96枚恶性、104枚良性。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EUS联合SWE诊断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高于CEUS、SWE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颈部淋巴结CEUS特征与良性颈部淋巴结CEUS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颈部淋巴结SWE参数弹性模量平均值、弹性模量最大值、弹性模量最小值、弹性模量标准差均大于良性颈部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联合SWE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高于CEUS和SWE单一诊断,良恶性颈部淋巴结CEUS特征、SWE参数存在明显差异。
- 王丽魏莉张良良
- 关键词:超声造影颈部淋巴结良恶性
- 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术在乳腺叶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术(US-CNB)在乳腺叶状肿瘤(PTB)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选择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提高患者预后。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US-CNB明确诊断或倾向性诊断为PTB的57例患者的超声与病理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57例PTB患者中,US-CNB诊断46例为良性PTB,8例不除外交界性PTB可能,3例为间叶源性恶性肿瘤,需除外恶性PTB;术后病理48例诊断为良性PTB,6例为交界性,3例为恶性;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US-CNB诊断PTB的敏感度为95.83%,特异度为100.00%,符合率为96.49%,漏诊率为4.17%,误诊率为0,Youden指数为0.96,Kappa值为0.8345。结论 US-CNB诊断PTB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符合率较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魏莉孟宪杰
- 关键词:叶状瘤超声引导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Meta分析
- 2024年
-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有效性。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从数据库中筛选出自建库至2023年12月期间发表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研究文献,并使用Meta分析进一步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在172篇研究文献中,筛选出10篇文章涉及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研究,术后随访1个月VRR为20.33%(95%CI:10.71-29.96%,I2=0%,P<0.0001),随访3个月VRR为37.44%(95%CI:30.17-44.71%,I2=20%,P<0.0001),术后随访6个月VRR为41.42%(95%CI:34.13-48.71%,I2=52%,P<0.0001),。随访1年VRR为38.75%(95%CI:31.83-45.68%,I2=76%,P<0.0001),随访2年VRR为34.22%(95%CI:28.45-39.98%,I2=78%,P<0.0001)。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新的可行方法。
- 魏莉孟宪杰
-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甲状腺良性结节META分析
- 乳腺肿物粗针穿刺活检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分析乳腺肿物粗针穿刺活检与术后病理符合率,提出并解决CNB诊断中一些问题。方法:收集我院174例超声引导下乳腺粗针穿刺活检与术后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74例中CNB诊断IDC(NOS)69例,术后病理符合率96%;IDC伴DICS 32例,术后病理符合率100%;DICS 16例,术后病理符合率69%;ILC 5例,术后病理符合率80%;乳腺粘液癌6例,术后病理符合率83%;ICC 1例,术后病理符合率100%;MC 6例,术后病理符合率33%;IDPMa 13例,术后病理符合率54%;PBT 18例,术后病理符合率89%;FAT 8例,术后病理符合率88%。结论:CNB结合免疫组化诊断准确率几乎接近术后病理,然而受标本量的限制,针对受范围限制和混合性病变仍应谨慎诊断。
- 孟宪杰崔涌魏莉
- 关键词:乳腺肿物术后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