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 作品数:17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靶向药物治疗对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短期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靶向药物治疗对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患者生命质量的短期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索拉非尼、仑伐替尼或安罗替尼治疗的19例RAIR-DTC患者[男10例、女9例,年龄(54.5±14.5)岁]。测量患者靶向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记录靶向治疗后患者不良事件。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进行疗效评价。根据欧洲生命质量学会五维度健康量表(EQ-5D-5L)获取患者靶向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健康状态,计算其行动能力、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疼痛或不适、焦虑或沮丧5个维度受影响的发生率,并进行自身健康状态评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Kruskal-Wallis秩检验及χ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靶向治疗后3个月,在行动能力、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疼痛或不适、焦虑或沮丧方面受影响者分别为8(8/19)、6(6/19)、10(10/19)、10(10/19)和12(12/19)例,均明显多于靶向治疗前[1(1/19)、1(1/19)、1(1/19)、2(2/19)和2(2/19)例],各维度受影响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4.38~11.31,均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患者自身健康状态评分分别为(84.37±6.25)和(71.63±9.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P=0.001)。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后,出现皮肤毒性10例、高血压8例、体质量下降8例、腹泻7例、疲乏6例、肝功能异常5例、蛋白尿2例、肌痛2例、口腔溃疡1例;其中有17例患者坚持继续治疗,2例患者终止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患者Tg分别为110.16(49.63,294.50)及56.26(44.60,210.50)、53.36(41.25,203.07)、54.35(34.71,223.52) mg/L,治疗后Tg水平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42,P=0.490)。治疗后3个月,患者无进展生存(PFS)率为16/17,其中7例部分缓解(PR),9例疾病稳定(SD),1例疾病进展(PD);治疗后6个月,患者PFS率为10/17,其中5例PR,5例SD,7例PD。�
- 季艳会王萱李雪孙丹阳张瑞国何雅静孟召伟贾强谭建郑薇
- 关键词:分子靶向治疗甲状腺球蛋白
- 脂肪酸合酶及其抑制剂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是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可催化脂质从头合成。正常组织中的脂肪酸大多来源于食物,而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脂肪酸依赖于脂质的从头合成。既往研究表明,FASN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不良相关,FASN的过表达与丝裂原细胞外激酶(mitogen extracellular kinase,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因此,特异性阻断FASN的活性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综述子宫内膜癌中FASN的作用机制、FASN抑制剂(如C75、C93、奥利司他等)在子宫内膜癌或其他肿瘤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子宫内膜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冯雅茹李雪张慧英
- 关键词:脂肪酸合成酶酶抑制剂子宫内膜肿瘤
- 免疫组化测定Midkine和核因子κB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以及转移灶的诊断价值
- 2015年
- 目的Midkine(MK)和核因子κB(NF—κB)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均被认为是新的恶性肿瘤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MK和NF—κB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诊断价值以及对PTC是否同时存在转移灶的判断价值。方法对76例PTC和7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MNG)的术后病灶进行研究,PTC组进一步分为亚组1(16例,有转移灶)和亚组2(60例,无转移灶),汇总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后^131I治疗情况、^131I扫描结果等。MK、NF—κB p65和Ki-67的免疫组化在石蜡包埋的术后病灶标本上进行、并对结果进行量化(得到免疫组化积分或阳性百分率),对各个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参数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提取病灶蛋白,对MK和NF—κB p65进行Western印迹,证实上述免疫组化结果。结果MK和NF—κB p65的免疫组化积分、以及Ki-67的阳性百分率,PTC组明显高于MNG组(均P〈0.01):ROC结果显示三者具有良好诊断PTC的能力,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2.192%、80.137%和84.091%。PTC亚组1的上述3个参数显著高于亚组2(均P〈0.01);ROC结果显示三者具有良好诊断PTC转移灶的能力,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2.895%、80.263%和76.316%。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MK和NF—κB p65的蛋白水平在PTC亚组1明显高于亚组2,二者均明显高于MNG(均P〈0.01)。结论MK和NF—κB的免疫组化可以用于PTC和MNG的鉴别诊断,并且可以判断PTC是否存在转移。
- 孟召伟谭建张玉洁张桂芝章明放何雅静田伟军贾强何庆朱梅李雪张建萍
- 关键词:MIDKINE核因子ΚB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
- 美白祛斑精华液体外活性及人体功效评价研究
- 2023年
- 目的评估美白祛斑精华液的体外活性、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和酪氨酸酶抑制试验考察了美白祛斑精华液的抗氧化能力和酪氨酸酶抑制能力;通过鸡胚胎绒毛尿囊膜实验(HET-CAM)和紫外线诱导人体皮肤黑化模型祛斑美白功效测试法考察美白祛斑精华液的眼部刺激性和临床疗效。结果美白祛斑精华液对酪氨酸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在50%时的精华液浓度为0.603 mg/mL;可以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达到50%时,精华液浓度分别为0.955 mg/mL和0.480 mg/mL;鸡胚胎绒毛尿囊膜试验结果表明精华液对眼部无刺激;人体功效评价显示,坚持使用4周美白祛斑精华液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黑化皮肤中黑色素(MI)的含量显著减少(P<0.01),衡量皮肤明亮度的指标个体类型角(ITA°)值显著提高(P<0.001),肤色视觉评估较初始值改善了5.72%(P>0.05)。结论美白祛斑精华液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酪氨酸酶抑制能力且对眼部无刺激性,人体试验显示该精华液有美白祛斑效果。
- 刘俊杰史晓璇王艳王兰杨珍张秀君李雪赵心明王鹏
- 关键词:化妆品抗氧化酪氨酸酶
- 不同性别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功能水平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 李雪孟召伟谭建张建萍贾强
- UPLC-Q-TOF-MS联合网络药理学探究苦参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
- 2024年
- 目的 采用UPLC-Q-TOF-MS和网络药理学方法,从分子水平揭示苦参经皮给药对湿疹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学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作用靶点,Cytoscape 3.9.0构建蛋白质互相作用(PPI)网络图,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 小鼠经皮给药后推测出14个皮肤滞留原形成分,7个入血原形成分。网络药理学研究得到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苦参治疗湿疹的核心靶点。KEGG富集分析显示与血清素能突触信号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等信号途径密切相关。结论 通过UPLC-Q-TOF-MS结合网络药理学进一步阐明苦参外用治疗湿疹的主要靶点和通路,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史晓璇李茗晞王艳郭若曦郭浩王鹏张晗李雪
- 关键词:苦参湿疹经皮吸收网络药理学
- 维生素E对术后首次行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唾液腺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 前瞻性探讨首次131I清除甲状腺残余组织(简称清甲)治疗对DTC患者唾液腺功能的影响及口服维生素E对唾液腺的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核医学科60例DTC术后患者进入对照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26 ~ 69岁)和试验组(男8例,女22例,年龄31~75岁),均为术后首次服131I患者(剂量3.7 GBq);其中对照组无需特殊准备,而试验组需于服131I前1周至服131I后1个月口服维生素E.2组患者分别于服131I前4h及服131I后6个月行2次99TcmO4-唾液腺显像,计算摄取分数(UF)、摄取指数(UI)、排泌分数(EF)、排泄率(ER)等参数,以评估唾液腺功能变化.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两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双侧腮腺UF及双侧颌下腺UF、UI均大于治疗前(t=2.525~ 3.335,均P<0.05).试验组治疗后右侧颌下腺UI、EF及左侧颌下腺UF、UI、ER均小于治疗前(t=-4.704~-2.364,均P<0.05).治疗前,试验组双侧腮腺UF、右侧颌下腺UI及左侧颌下腺UF、UI均高于对照组(=-6.507~-1.794,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双侧腮腺UI均高于对照组(t=-2.134和-2.462,均P<0.05).结论 首次131I清甲治疗可能会对唾液腺的储备功能造成损害,口服维生素E可以减轻这一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唾液腺的作用.
- 王澎孟召伟谭建张桂芝李雪刘娜胡天鹏Arun Upadhyaya
- 关键词:涎腺碘放射性同位素维生素E
- 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2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 2024年
- 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又称Swyer综合征,患者往往因原发性闭经或青春期第二性征不发育就诊,其合并性腺肿瘤可能性较高,在治疗过程中往往推荐预防性切除性腺,术后予激素替代治疗。我们描述两例诊断为Swyer综合征的患者,1例合并性腺母细胞瘤及成熟畸胎瘤,1例为合并结节状Leydig细胞增生及异位的肾上腺组织,并进行文献复习。
- 李雪丁梦帆滕飞张艳芳罗营郑荣秀崔瑾张慧英
- 关键词:原发性闭经
- 肉苁蓉多糖对UVB诱导皮肤急性光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 2021年
- 研究肉苁蓉多糖对皮肤急性光损伤的保护作用。用UVB对角质形成细胞(HaCaT)和ICR小鼠背部裸露皮肤进行照射造模,实验组给予不同浓度的肉苁蓉多糖,检测肉苁蓉多糖对HaCaT细胞的保护作用;动物结束后取背部照射区域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检测血液和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肉苁蓉多糖(20mg·mL^(-1)、50mg·mL^(-1))可显著提高UVB照射下HaCaT细胞存活率。与模型组相比,肉苁蓉多糖(20mg·mL^(-1)、50mg·mL^(-1))使小鼠皮肤含水量显著增加(P<0.05),小鼠表皮局灶性海绵水肿和炎症有所缓解,皮肤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增高(P<0.05),MDA含量有降低趋势,血液中SOD活性有升高趋势,MDA含量有降低趋势,但均无显著性差异。肉苁蓉多糖对UVB照射的HaCaT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肉苁蓉多糖对小鼠急性光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刘园园赵心明杨珍李雪郭若曦
- 关键词:肉苁蓉多糖中波紫外线皮肤含水量
- 人参蒸晒过程中不同部位化学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研究
- 2024年
- 为探究九蒸九晒炮制方法对人参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该试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人参不同部位的10种人参皂苷和5-羟甲基糠醛(5-HMF)的含量,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合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H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g1、Re、Rb1、Rd、Rc、Rb2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人参皂苷Rg3、Rk1、Rg5、Rh1的含量逐渐升高;5-HMF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PCA结果共提取到2个主成分,HCA结果将须根部位与其他部位进行区分,OPLS-DA结果确定了人参皂苷Rg5、Rk1、Rg1和Re、Rg3、Rh1为主要差异性成分。不同蒸晒次数的人参的抗氧化活性具有一定差异,其中,人参第二次蒸晒的须根样品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本研究通过九蒸九晒的炮制和化学计量学模式的识别,揭示了人参不同根部部位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之间的规律,即稀有人参皂苷与抗氧化活性呈现负相关性。此结果可为人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姜芯李茗晞王艳郭若曦李雪
- 关键词:人参化学计量学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