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建迪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TEC
  • 3篇电离层
  • 3篇特性分析
  • 3篇IGS
  • 2篇定轨
  • 2篇卫星
  • 1篇低轨
  • 1篇低轨卫星
  • 1篇电离层TEC
  • 1篇电子含量
  • 1篇定轨精度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数据同化
  • 1篇太阳活动
  • 1篇同化
  • 1篇年变化
  • 1篇中纬
  • 1篇中纬度
  • 1篇总电子含量

机构

  • 8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测绘科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湖北水利水电...

作者

  • 8篇冯建迪
  • 4篇王正涛
  • 3篇张兵兵
  • 1篇黄劲松
  • 1篇聂琳娟
  • 1篇姜卫平
  • 1篇宋福成
  • 1篇赵珍珍

传媒

  • 4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测绘科学
  • 1篇测绘学报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SWARM卫星简化动力学厘米级精密定轨被引量:13
2016年
联合星载GPS双频观测值与简化的动力学模型,在卫星运动方程中引入适当的伪随机脉冲参数,对SWARM卫星进行精密定轨。采用星载GPS相位观测值残差、重叠轨道以及与外部轨道对比等3种方法对SWARM卫星简化动力学定轨结果进行检核。结果表明:SWARM星载GPS相位观测值残差RMS为7~10mm;径向、切向以及法向6h重叠轨道差值RMS均在1cm左右,3个方向均无明显的系统误差。通过与欧空局(ESA)发布的精密轨道进行对比分析,径向轨道差值RMS为2~5cm,切向轨道差值RMS为2~5cm,法向轨道差值RMS为2~4cm,3D轨道差值RMS为4~7cm;SWARM-B定轨精度优于SWARM-A与SWARM-C。因此,采用简化动力学法与本文提供的定轨策略进行SWARM卫星精密定轨是切实可行的,定轨结果良好且稳定,定轨精度达到厘米级。
张兵兵聂琳娟吴汤婷冯建迪邱耀东
关键词:厘米级
伪随机脉冲先验值对低轨卫星简化动力学定轨精度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低轨卫星简化动力学定轨中引入伪随机脉冲可有效提高定轨精度,但伪随机脉冲先验值(时间间隔、先验标准差)会影响伪随机脉冲估值大小,进而影响定轨精度。基于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卫星轨道分析伪随机脉冲先验值对单天解简化动力学定轨精度的影响,实验表明,时间间隔从240min减至6min,先验标准差从1×10^-4 mm/s增至1×10^-1 mm/s,伪随机脉冲总的估值大小由1×10^-2mm/s增至1×10^-1 mm/s,定轨精度从几十cm提高到2cm;当先验标准差大于1×10^-1mm/s,继续增加先验标准差,伪随机脉冲估值不变,定轨精度不再提高。因此,对于单天解轨道,时间间隔减小至6min,先验标准差增至1×10^-1 mm/s,伪随机脉冲估值增大,定轨精度提高;继续增大先验标准差,伪随机脉冲估值不变,定轨精度不再提高。利用不同高度的Swarm卫星验证了该结论的有效性。
张兵兵王正涛王正涛冯建迪
关键词:低轨卫星
基于Chapman函数的电离层TEC同化模型构建被引量:1
2016年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total electron content)是影响卫星导航定位的主要误差源之一。为了构建精确的电离层TEC模型,基于Chapman函数建立了基于物理机制的电离层TEC同化模型背景场,并着重以IGS发布的2008年4个时段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的电离层TEC数据为样本,同化稀疏点上的已知电离层TEC值,分析模型计算值的残差和相对精度分布,利用模型对电离层TEC进行了2h短期预报和1d预报,并将1d的预报值和IGS发布值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1)由同化模型计算得到的TEC残差值超过92%分布在±2TECU以内,并且除边缘区域外,同化模型TEC计算值的相对精度均在90%以上;(2)2h和1d预报残差小于±3TECU的比例分别为81.8%和81.5%。
宋福成时爽爽冯建迪
关键词:电离层TEC数据同化
基于IGS的南北半球TEC非对称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2000-2012年的IGS电离层TEC数据,研究了南北半球电离层TEC的非对称性。首先对南北半球TEC日平均值的不对称指数(AI)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I的极大值的绝对值集中在0.4左右,极小值的绝对值集中在0.3左右,表明南北半球电离层TEC存在数值上的非对称性;通过傅里叶变换,发现AI存在1a和1/3a周期;每年北半球电离层TEC高于南半球电离层TEC的时间比例均大于50%,平均值为58%,表明了南北半球电离层TEC存在时间上的非对称性。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南北半球TEC年平均值的差异,发现了北半球TEC年平均值高于南半球的规律,2000-2012年的南北半球TEC年平均值的不对称指数在0.036左右。最后从全球大气分布及运动规律的南北非对称性和热层年度变化赤道非对称性两个角度,对南北半球电离层TEC的非对称性产生的原因做了初步分析。
冯建迪姜卫平王正涛
关键词:电离层TEC
一种适合MSNA区域的单站TEC经验模型:以ohi3站为例
2021年
中纬度夏季夜间异常(midlatitude summer nighttime anomaly,MSNA)区域内的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的日变特性存在季节性差异,能否有效描述MSNA的特征是检验电离层TEC经验模型精度的关键指标之一。针对MSNA现象,提出了一种适合MSNA区域的单站电离层TEC经验模型,命名为SSM-T2(single station model type2)模型;以位于MSNA区域内的南极半岛上的奥伊金斯站(ohi3)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SSM-T2模型由3部分组成,分别是TEC日变化分量、季节变化分量和随太阳活动分量,模型中的系数由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得到。在南极半岛的ohi3站上,模型拟合测试结果表明,SSM-T2-ohi3模型与建模数据GPS-TEC拟合得很好,较好地描述了MSNA现象。通过模型对比分析发现,在外推时间点上,SSM-T2-ohi3与CODE GIMs、SSM-month模型符合得很好,能有效描述MSNA的特征,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总体上优于IRI2016模型。
冯建迪冯建迪韩保民钟慧鑫朱云聪
关键词:TEC
基于IGS的白天和夜间电离层TEC变化特性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1999~2009年的IGS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数据,分析全球TEC白天值Idc和夜间值Inc的半年变化、季节变化特性,并研究二者跟太阳、地磁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Idc最大值出现在春秋分季节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除了北半球近极地地区和南半球的南美洲地区外,Idc的半年变化特性都很明显;Inc只在低纬度地区具有半年变化特性,并且Idc和Inc半年变化特性随太阳活动变化而变化,在太阳活动高年,全球85%以上地区Idc最大值出现在春秋分季节;Idc和Inc的季节变化特性随经纬度变化,并且在太阳活动高年季节变化明显;在一个太阳活动周期上Idc、Inc与太阳活动P指数日均值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达到0.9,但与地磁活动Dst、Kp、Ap指数日均值的相关性较弱,相关系数小于0.4。本文进一步展示了太阳天顶角控制的电离层光化学产生率对电离层TEC整体变化特征起主要作用。
时爽爽黄劲松冯建迪谭先科
关键词:IGSTEC半年变化
卫星导航服务的全球电离层时变特性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针对电离层对无线电波应用技术的影响,该文利用IGS提供的1998年—2012年的全球电离层TEC数据,结合相应的太阳活动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等值线图等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全球电离层的时变特性;分析了电离层TEC、F10.7和太阳黑子数的相关性,发现3者之间的相关系数高度线性相关。通过电离层日变化规律的研究发现:电离层TEC日极大值出现的时刻集中在当地时间12时至16时,其中14时占38.47%,12时占26.58%,16时占19.05%;夜间TEC值与太阳活动强度密切相关,在太阳活动低峰年,夜间全球电离层TEC平均值在5TECU左右,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夜间全球电离层TEC平均值在17TECU左右,最大值可达24TECU。最后,从日地距离和太阳活动强度两个方面,讨论了全球电离层TEC季节变化规律以及成因。
冯建迪王正涛赵珍珍
关键词:电离层IGS日变化太阳活动
总电子含量赤道异常变化特性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利用国际GNSS服务组织提供的总电子含量格网数据,从全球角度分析了电离层赤道异常的变化规律,并结合相关研究结论做了比较分析。首先,利用2011年3月21日(春分)的总电子含量格网数据分析了电离层赤道异常区域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然后,利用2000—2012年的总电子含量格网数据和太阳黑子数据,统计分析了120°E上空电离层赤道异常出现的地理纬度和强度的变化规律,并以2002年(太阳活动高年)和2008年(太阳活动低年)为例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电离层赤道异常区域随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自东向西移动,分布在地磁赤道的两侧,具有南北半球的非对称特性;电离层赤道异常出现在当地时间T 12:00:00—T 16:00:00,日落后持续2~3h;电离层赤道异常峰值强度与太阳活动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电离层赤道异常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表现出了"半年度异常"和"冬季异常"现象。
冯建迪王正涛时爽爽张兵兵
关键词:总电子含量赤道异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