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珊

作品数:23 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护理
  • 6篇静脉
  • 4篇强直
  • 4篇强直性
  • 4篇强直性脊柱炎
  • 4篇脊柱
  • 4篇脊柱炎
  • 3篇PICC
  • 2篇血液
  • 2篇药物治疗
  • 2篇置管
  • 2篇输液
  • 2篇通气
  • 2篇中医
  • 2篇综合ICU
  • 2篇外周静脉
  • 2篇留置
  • 2篇慢病
  • 2篇颈外
  • 2篇颈外静脉

机构

  • 23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北华大学
  • 1篇延边大学
  • 1篇吉林省人民医...
  • 1篇四平市中心医...
  • 1篇吉林市中心医...
  • 1篇北京肿瘤医院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3篇姜珊
  • 8篇郭彩霞
  • 8篇魏春艳
  • 6篇肖蒙
  • 4篇南鹤
  • 4篇吕秀春
  • 4篇郝春艳
  • 3篇李硕
  • 3篇张鸿雁
  • 3篇杨依玲
  • 3篇刘殿媛
  • 2篇史桂荣
  • 2篇王仙珍
  • 2篇徐希红
  • 2篇郝春艳
  • 2篇黄丹
  • 2篇郭彩霞
  • 2篇赵新明
  • 1篇方威
  • 1篇王红

传媒

  • 7篇中华现代护理...
  • 4篇吉林医学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现代临床护理
  • 2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护理研究
  • 1篇护理学报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产儿静脉治疗外渗性损伤护理处置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早产儿多系统发育不成熟,与成熟新生儿相比更易发生静脉治疗药物外渗性损伤,若形成外渗性损伤,不仅会增加患儿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支出,还会造成患儿肢体功能障碍,甚至留下残疾。鉴于目前尚未形成针对早产儿静脉治疗外渗性损伤处置的专业指南与共识,临床护理人员在早产儿外渗性损伤预防及处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本文通过对早产儿外渗性损伤风险因素评估及处理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为进一步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姜珊魏春艳李硕李爽肖蒙马莉妍郭彩霞
关键词:早产外渗性损伤外周静脉输液
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量表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构建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临床提供科学的评估工具。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小组讨论法、专家函询法及问卷调查法,构建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量表。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回顾形成初始量表。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形成预评估量表。选取2020年8—10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内分泌代谢科230例糖尿病预出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正式量表包括4个维度共32个条目,量表条目水平内容效度为0.79~1.00,全体一致的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UA)为0.81,平均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5。量表总Cronbach'sα系数为0.955,折半信度系数为0.846。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临床护理评估工具推广使用。
尚志丽姜珊魏春艳刘殿媛葛慧慧赵丹丹郭彩霞
关键词:知信行信度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晨间采血依从性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血液检查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项目之一,它可反应机体各种功能及异常变化,为判断患者病情进展程度及治疗疾病提供参考,医师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评估依赖于准确的采血化验结果。而护士在晨间采血时会遇到各种原因导致的采血阻力,使采血依从性降低,不仅延误了患者的诊治,甚至影响医患关系,降低患者的满意度。
肖玲姜珊李茁王红
关键词:晨间依从性血液检查夜班护士风湿免疫科
医院内护理应急队员的规范化培训的实践效果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医院应急护理队员的规范化培训对提高应急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应急队员38名,组成三个内科组,三个外科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规范化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急诊急救、应急救援理论知识及急救综合技能,培训采用理论授课、情景模拟、示教、带教等多种形式。比较培训前后的理论及技能的考核成绩,同时评定培训前后应急队员的自我效能感。结果与培训前比较,应急护理队员急诊急救、应急相关理论及急救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提高(均P〈0.001),同时应急队员培训前后的自我效能总量表平均得分分别为20.24分、37.25分。结论通过护理应急队员的规范化培训,极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也得到提高.
郝春艳方威郭彩霞伏鑫姜珊王昊姜傲
关键词:应急自我效能
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1例
2018年
脂肪肉瘤是一种软组织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占恶性肿瘤的1%,多见于50岁以上成年人。而腹膜后脂肪肉瘤相对少见,占全部脂肪肉瘤的33%-45%。由于其位置深、发病隐匿,常常在肿瘤巨大、侵犯或挤压周围脏器发生合并症状时才能发现,因此,腹膜后脂肪肉瘤常常发现时已经侵犯重要脏器和大血管,而且范围巨大,手术难度大,难以完全切除。
赵新明郭彩霞陈亚红姜珊
关键词: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前诊断高分化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复查时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脊柱关节活动幅度,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南鹤房朝阳姜珊
关键词:延续护理强直性脊柱炎康复效果
脑卒中吞咽障碍中医治疗及康复技术研究现状被引量:18
2022年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之为“中风”,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现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医治疗及康复技术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医治疗及康复现状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建议,以期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医治疗及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马莉妍徐志华姜珊魏春艳杨依玲肖蒙任姗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中医治疗康复技术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慢病管理模式的探索及效果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慢病管理模式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自愿参加慢病管理的13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两组,一组75例,另一组62例,基于非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功能锻炼、姿势训练、物理治疗、心理干预)研究进展基础之上,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从强直性脊柱炎慢病管理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找出目前尚存在的不足和启示,探索出新模式的疾病管理方法,并评估其效果。结果:采用慢病管理模式后,AS患者管理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知识水平、锻炼依从率、治疗方案依从率显著多于慢病管理前,患者好的行为方式,如戒烟、限酒、饮食以及复诊依从性均显著优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慢病管理模式后,AS患者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12周ASAS20改善率,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构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专业积极的管理团队和获得病情支持的患者持续互动的持续疾病管理的模式,能够切实提高患者知识水平、锻炼依从率、治疗方案依从率,最终提升治疗的改善率。
南鹤姜珊李笑蕾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非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功能锻炼护理
静脉留置针堵管风险预警及预控方案的设计与应用效果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研究与设计静脉留置针堵管风险预警及预控方案,并探索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层次分析法以及回顾性研究确立静脉留置针堵管风险预警方案;第二阶段通过文献检索与文献质量评价对静脉留置针堵管干预最佳证据进行汇总,通过专家咨询确立风险预控方案;第三阶段,便利选取吉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部分科室的住院患者开展非同期对照实验,2018年5-6月使用静脉留置针的236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2017年5-6月的218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 形成了包含2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组成预警评估方案,确定了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3个预警级别,针对低、中、高不同预警级别形成预控方案;非同期对照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留置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风险预警理论,形成风险因素综合评估方案,运用前瞻性护理思维实施针对性的预控方案,提高护士静脉留置针堵管风险识别与预控能力,降低留置针堵管发生率,有效延长留置时间.
郭彩霞姜珊魏春艳刘聪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堵管预警预控
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风险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2025年
目的开发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风险管理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以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方法基于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开发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风险管理系统,包括智能评估及决策提醒、巡视提醒、智慧宣教、团队协作、知识库5个模块。便利选取吉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内分泌代谢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9月—12月系统应用后收治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将2022年5月—7月系统应用前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留置时长、护理质量达标率、护理会诊例数,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护士对系统的认可率。结果试验组纳入189例患者,对照组纳入177例。试验组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长长于对照组,试验组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护理会诊例数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系统友好性、专业指导性、患者获益性的认可率分别为77.78%、81.74%、82.13%。结论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风险管理系统,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长、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对该系统的认可度较高。
姜珊郭彩霞郭立华赵媛媛肖蒙杨依玲魏春艳李硕刘殿媛尚志丽
关键词:留置输注静脉内并发症护理信息学护理管理研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