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艳
- 作品数:11 被引量:4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昌市第九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前白蛋白与总胆红素比值、ALBI评分、MELD评分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9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与总胆红素(TBil)比值(PA/TB)、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132例,随访3个月,分为生存组(82例)和死亡/移植组(50例)。入院后常规检测血清PA、白蛋白(Alb)、总胆红素、肌酐、INR,比较2组患者PA/TBil、ALBI评分及MELD评分,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计算其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PA/TBil、ALBI评分、MELD评分与HBV-ACL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移植组患者血清PA/TBil为0.09±0.04,显著低于生存组(0.16±0.08,P<0.05)。死亡/移植组患者ALBI评分为-0.64±0.22,显著高于生存组(-0.83±0.27,P<0.05),死亡/移植组患者MELD评分为28.15±4.14,显著高于生存组(23.07±3.6,P<0.05)。PA/TBil、ALBI评分、MELD评分、PA/TBil联合MELD评分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47(95%CI:0.661~0.834)、0.716(95%CI:0.624~0.808)、0.845(95%CI:0.776~0.914)、0.861(95%CI:0.795~0.927)。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PA/TBil、ALBI评分、MELD评分与预后(生存)的相关值为0.421、-0.352、-0.549。结论:血清PA/TBil、ALBI评分、MELD评分均能预测HBV-ACLF患者的预后,血清PA/TBil越高,ALBI评分、MELD评分越低,预后越好;应用PA/TBil联合MELD评分对患者的预后预测效果显著高于MELD评分或者ALBI评分。
- 李艳艳徐龙
-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血清前白蛋白总胆红素MELD评分
- 1018例丙型肝炎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诊断为丙型肝炎的1018例患者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记录性别、年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ALT、HCVRNA、基因分型等。将患者分为慢性丙型肝炎(无肝硬化)组846例和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组172例,比较两组年龄及HCVRNA。结果 1018例患者中,男518例,女500例。年龄<30岁者120例,年龄≥30岁者898例。经输血或有偿献血传播628例,占61.7%,ALT<3 ULN者716例,占70.3%。HCVRNA≥1×10^(7)copies/m L 932例,占91.5%。基因型1b 850例,占83.5%,2a 60例,占5.9%。临床症状多为乏力、纳差、肝区不适等,进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症状有所加重。无肝硬化组平均年龄(45.4±13.5)岁,肝硬化组平均年龄(56.8±11.1)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硬化组HCVRNA(2.76×10^(7)±1.33×10^(7))copies/m L,肝硬化组(3.50×10^(7)±1.27×10^(7)) copies/m 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型肝炎感染者无性别差异,抗-HCV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感染途径以经血液为主,常见的病毒基因型为1b和2a。丙型肝炎症状轻,ALT轻度异常,在临床上遇到症状轻、ALT反复异常者,即使无输血史也应行丙型肝炎相关检测。进展至肝硬化多见于年龄较大者,与HCVRNA载量高低无关,因此对于HCVRNA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应尽早抗病毒治疗。
- 李艳艳任慧芳朱龙川徐龙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丙型流行病学
- 弹性测量值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弹性测量值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及其与年龄、ALT、TBIL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在南昌市第九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64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肝硬化检测仪(Hepa...
- 李艳艳朱龙川徐龙黄河
- 关键词:弹性成像技术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 文献传递
- 慢乙肝患者规范停用阿德福韦酯复发致重型肝炎的高危因素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索慢乙肝患者规范停用阿德福韦酯复发致重型肝炎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南昌市第九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规范停用阿德福韦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复发的住院患者资料,分为慢性肝炎组和重型肝炎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停药致重型肝炎的高危因素。结果纳入慢性肝炎组50例、重型肝炎组10例。全组男性57例、女性3例,年龄中位数36岁。抗病毒疗程中位数2.5年,停药-复发时间间隔中位数3个月。有乙肝家族史、抗病毒疗程短是停药致重型肝炎的高危因素。结论即使规范停用阿德福韦酯也有复发致重型肝炎的风险,针对高危患者应尽早干预。
- 朱龙川徐龙范声春李艳艳
- 关键词:慢乙肝阿德福韦酯停药重型肝炎
- 慢加急性肝衰竭恢复期肝组织病理特点及FGL2、CD28表达的研究
- 2021年
-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恢复期肝组织病理特点及肝组织中凝血酶原酶(FGL2)、CD28表达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至2019年12月住院的HBV-ACLF恢复期患者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共58例。肝穿刺获取肝组织,在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网状纤维染色检测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PCR法检测肝组织HBVDNA,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BsAg、FGL2、CD28的表达,比较HBV-ACLF恢复期组和CHB组FGL2、CD28的表达差异。结果HBV-ACLF恢复期患者肝组织病变程度从G2S1到G4S4轻重不等,其中病理诊断为轻度CHB7例,中-重度CHB24例,乙型肝炎后早期肝硬化7例;病理特点为肝细胞坏死37例,肝细胞气球样变性33例,界面炎28例,肝脏淋巴细胞浸润36例。25例出现胆栓,29例有细胆管增生。18例假小叶形成。6例HBVDNA<500IU/ml,其余32例HBVDNA不同水平升高,平均lg4.13IU/ml。HBsAg阳性27例,阴性11例。FGL2及CD28在HBV-ACLF恢复期组肝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水平高于CHB组(P<0.05)。结论HBV-ACLF恢复期肝组织病理以G3-4S3-4为主,以肝细胞气球样变性、点灶状坏死、界面炎、细胆管增生为主,存在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假小叶形成,肝组织HBVDNA、HBsAg、FGL2、CD28表达高。
- 吴敏李艳艳余佳丽钟青梅徐龙
-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组织FGL2CD28
- CRP、PCT与中性粒细胞比率在乙肝相关性肝衰竭继发细菌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CRP、PCT与中性粒细胞比率在乙肝肝衰竭患者合并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乙肝相关性肝衰竭患者80例,其中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设为感染组(n=40),排除合并感染者为非感染组(n=40),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比率,绘制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CRP、PCT、NEUT%比非感染组明显升高(P<0.05)。CRP曲线下面积ROC为0.829,95%CI(0.734,0.924);PCT曲线下面积ROC为0.820,95%CI(0.723,0.917);NEUT%曲线下面积ROC为0.863,95%CI(0.783,0.944)。当截断值为21.4 ng/mL,CRP的敏感度为72.5%,特异性为90.0%;当截断值为0.97 mg/L,PCT的敏感度为80.0%,特异性为80.0%。当截断值为76.4%,NEUT%的敏感度为75.0%,特异性为87.5%。结论 CRP、PCT、NEUT%为诊断乙肝肝衰竭合并感染的可靠指标,PCT敏感性较强,CRP特异性较高,综合分析有利于准确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 欧阳兵李艳艳范声春康海
- 关键词:CRPPCT
- 江西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 目的分析江西地区慢性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的1018例患者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记录性别、年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基因分型、HCVRNA、ALT等。...
- 李艳艳徐龙
- 文献传递
- 弹性测量值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弹性测量值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血清ALT、TBIL水平分为
- 李艳艳朱龙川徐龙黄河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 血清前白蛋白与总胆红素比值、ALBI评分、MELD评分与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关系
-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与总胆红素(TB)比值、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Bvirusrelatedacute-on-chro...
- 李艳艳徐龙
- 文献传递
- 血清HBsAg、HBV RNA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停药预测的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定量、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BV RNA)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NAs)药物治疗停药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市第九医院肝病科接受NAs治疗且符合停药标准有计划停药的80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停药时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20 U·mL^(-1),HBsAg定量<200 U·mL^(-1)和HBsAg定量200~1000 U·mL^(-1)的患者各40例进行随访,同时观察HBsAg定量<200 U·mL^(-1)、HBV RNA<100 U·mL^(-1)的患者3年复发情况。结果停药3年后,在HBV DNA<20 U·mL^(-1)的前提下,HBsAg定量<200 U·mL^(-1)、HBV RNA<100 U·mL^(-1)的CHB患者复发率为14,3%(5/35),其余患者的复发率为46,7%(2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BsAg定量和HBV RNA水平可以预测安全停药,在HBV DNA<20 U·mL^(-1)的前提下,HBsAg定量<200 U·mL^(-1)、HBVRNA<100 U·mL^(-1)的患者可以安全停药。
- 吴宝灵徐龙余海滨徐贞秋吴敏张伟范声春李艳艳李金明
-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药物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