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华
- 作品数:26 被引量:10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脑灰质异位症6例报告被引量:4
- 2001年
- 徐忠平谢惠芳刘振华
- 关键词:脑灰质异位癫痫核磁共振HGMMRI
- 大鼠全骨髓细胞诱导分化神经细胞的实验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摸索从全骨髓诱导培养分化神经细胞的方法,并从形态学上观察其演变规律。方法:抽取SD大鼠骨髓做全骨髓细胞培养,用光镜观察不同阶段的形态,荧光激活细胞计数仪(FACS)追踪由骨髓到神经元样细胞不同阶段nestin和Neuronalnuclei(NeuN)的表达趋势,给予定性、定量,以及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骨髓细胞至10天开始分化,逐渐发育成为神经元样细胞。Nestin在15天时达到高峰为22.7%,NeuN于30天达到高峰为41.2%,而此时nestin阳性细胞为5.9%。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出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结论:建立了全骨髓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条件,具有简捷和高效的价值。
- 刘振华李战辉姜晓丹徐如祥邹雨汐杜谋选
- 关键词:骨髓细胞基质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细胞
- 神经干细胞——神经生物学的新视点被引量:5
- 2003年
- 王彦惠刘振华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神经生物学基因转移肿瘤治疗学
- 脑梗死与偏头痛患者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脑梗死和偏头痛患者血小板内钙浓度及其凝血酶刺激后钙浓度的变化。方法 应用Fura 2负载血小板双波长扫描 ,连续测定了 2 0例脑梗死患者与 2 0例偏头痛患者血小板静息态胞浆游离钙浓度 ([Ca2 + i])及观察凝血酶诱导后血小板 [Ca2 + i]动态变化 ,并记录了凝血酶刺激后血小板 [Ca2 + i]上升时间 (t)。结果 脑梗死患者和偏头痛患者血小板静息态、凝血酶诱导后 [Ca2 + i]及凝血酶诱导后较静息态的[Ca2 + i]净增量△ [Ca2 + i]均显著高于各自的对照组。脑梗死患者和偏头痛患者比较 ,上述指标差异不显著 ;脑梗死组凝血酶刺激后血小板 [Ca2 + i]上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而偏头痛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脑梗死组较偏头痛组延长。结论 血小板 [Ca2 + i]异常增高可能是该两种疾病血小板异常的共同机制之一 ,血小板受刺激后 [Ca2 +
- 邵明朱利元刘振华田时雨
- 关键词:脑梗死偏头痛血小板游离钙
- 大鼠脑组织细胞培养的形态学观察
- 2004年
- 为观察原代培养 SD大鼠大脑组织 ,包括神经干细胞在内的各种细胞的形态 ,取新生大鼠 ,无菌操作下取出整个大脑 ,制备成单细胞悬液 ,接种培养 ,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各类细胞的同时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不同阶段和种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 :在体外培养出神经元、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 ;神经细胞在体外的发育时程跟体内基本一致 ,神经干细胞在体外 2 0 d左右分化成熟 ,获取了神经细胞和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光镜和扫描电镜形态。结果提示 ,成体神经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条件关键点在于尽可能贴近自然 ,由此可保证细胞培养的质量 ,获得可靠的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为各类神经细胞提供了形态学资料。
- 李战辉刘振华姜晓丹刘亚杰
- 关键词:脑组织细胞培养形态学神经干细胞神经细胞
- 成年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体外提纯及检测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建立成年大鼠纹状体区神经干细胞的体外提纯方法,并进行纯度检测。方法将成年大鼠的纹状体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通过磁性分离系统从细胞悬液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并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结果提纯而来的细胞经干细胞特异性Nestin荧光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呈圆形且发出绿色荧光,经流式细胞仪检测Nestin荧光染色阳性率87.5 % ±2.5 %。结论利用磁性分离技术可成功将成年大鼠纹状体组织中的神经干细胞提纯。
- 刘振华王彦惠刘亚杰姜晓丹朱利元周振军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纹状体免疫磁珠流式细胞仪
- 重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与介入治疗被引量:26
- 2003年
- 本文总结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传统药物治疗的疗效,指出引入新的治疗方法的必要性。简要介绍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应用。最后呼吁重视应用外科与血管内治疗方法预防中风的发生。
- 李铁林刘亚杰刘振华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血管内介入ICVD
- 大鼠骨髓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神经细胞的演变规律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摸索从全骨髓诱导培养分化神经细胞的方法,并从神经巢蛋白(nestin)和神经核蛋白(NeuN)两种标记物上观察其分化的演变规律。【方法】抽取SD大鼠骨髓做全骨髓细胞培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荧光激活细胞计数仪(FACS)追踪由骨髓到神经元样细胞不同阶段nestin和NeuN的表达趋势,给予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培养5d时对上述抗体呈弱阳性,逐渐增强,培养第15天细胞呈典型nestin强阳性反应,而NeuN强阳性反应在25~30d达到高峰,发育成为神经元样细胞。FACS同步追踪显示了nestin和NeuN在培养第5天时即有表达,前者3.4%,后者2.5%。随着骨髓细胞的分化,在15d时nestin阳性细胞为22.7%,达到高峰,随后下降。NeuN于30d达到高峰为41.2%,而此时nestin阳性细胞为5.9%。【结论】从神经干细胞和神经细胞特征性标记物演变探知骨髓细胞的分化发育规律;骨髓细胞可分化为神经细胞;骨髓源性神经前体细胞早期亦有nestin和NeuN的表达。
- 李战辉刘振华姜晓丹徐如祥
- 关键词:骨髓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神经细胞
- 中国北方汉族人细胞色素P450 1A1基因MspⅠ多态性与早发性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5
- 2001年
-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细胞色素 P45 0 1A1基因 Msp 多态性与早发性帕金森病的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分析了 12 6例早发性帕金森病患者 (发病年龄 <5 0岁 )和 172名正常健康成人 CYP1A1基因 3′端限制性内切酶 Msp 位点的 3种基因型 (A、B、C)的分布频率。结果 Msp 基因型 C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各占 15 .1%和 13.4% ,基因型 A在两组中分别占 41.3%和 34 .9% ,基因型 B在两组中分别占 43.6 %和 5 1.7% ,各基因型在两组中相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C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占 36 .9%和 39.2 %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提示解毒酶 CYP1A1基因 Msp
- 刘平刘振华邵明陈彪
- 关键词:帕金森病细胞色素P4501A1遗传多态性
- 中国北方汉族人细胞色素P4501 A1基因MspⅠ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细胞色素P(cytochromeP ,CYP) 4 5 0 1A1基因MspⅠ多态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 ,分析了 172名北方汉族正常健康成人CYP1A1基因 3′端限制性内切酶MspⅠ位点的3种基因型 (A、B、C)的分布频率。结果 MspⅠ等位基因m1、m2分别占 6 0 8%、39 2 %。MspⅠ基因型A占 34 9% ,基因型B占 5 1 7% ,基因型C占 13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中国北方汉族人解毒酶CYP1A1基因存在MspⅠ多态性。
- 刘振华刘平邵明陈彪
-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1A1汉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