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雅飞

作品数:38 被引量:281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4篇三峡库区
  • 14篇土壤
  • 14篇库区
  • 11篇消落带
  • 11篇马尾松
  • 7篇油茶
  • 6篇养分
  • 6篇人工林
  • 5篇土壤化
  • 5篇土壤化学
  • 4篇三峡库区消落...
  • 4篇马尾松人工林
  • 3篇氮矿化
  • 3篇生理生化
  • 3篇炭疽
  • 3篇炭疽病
  • 3篇土壤团聚体
  • 3篇团聚体
  • 3篇微生物
  • 3篇细根

机构

  • 3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8篇南京林业大学
  • 9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湖北省林业科...
  • 1篇宿州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安徽省林业高...
  • 1篇安徽省林业科...

作者

  • 38篇沈雅飞
  • 27篇肖文发
  • 27篇程瑞梅
  • 11篇王娜
  • 9篇曾立雄
  • 9篇段文军
  • 9篇胡娟娟
  • 8篇束庆龙
  • 7篇曹志华
  • 5篇刘泽彬
  • 5篇王晓荣
  • 5篇崔娜娜
  • 2篇雷蕾
  • 2篇田耀武
  • 1篇汪玲
  • 1篇封晓辉
  • 1篇李春生
  • 1篇吴炜
  • 1篇雷蕾
  • 1篇朱纯祥

传媒

  • 7篇林业科学研究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3篇林业科学
  • 3篇陆地生态系统...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2篇全国油茶技术...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林副特产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3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年际变化特征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经历长期水库水位变化后的土壤化学性质,为揭示消落带水文环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秭归段消落带回水区选择典型次生灌丛固定监测样地,根据库区水位运行计划,于2008、2009、2012、2014和2015年(分别经历0、1、4、6和7次水位涨落)对不同海拔(145~155、155~165、165~175、175~185 m)样地的不同土层(0~10和10~20 cm)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及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经历7次水位涨落后,所有海拔的pH值均明显增加,其中海拔145~155 m土壤由酸性(pH6. 1)变为碱性(pH8. 2),而其他海拔土壤逐渐由酸性趋于中性;水淹海拔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非水淹对照海拔(175~185 m),且随水淹时间增加,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较2008年呈逐年下降趋势,而10~20 cm土层则先增加后降低;随水位涨落周期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且0~10 cm土层土壤对水淹影响更为敏感,0~10 cm土层碱解氮以2009年和2015年下降最为显著(P<0. 05),和2008年相比各海拔降幅分别达37. 2%~54. 7%和50. 6%~65. 7%; 0~1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在2009年降幅最大,达17. 1%~50. 8%;速效磷含量则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在速效养分中的流失量最大,在经历4、6和7次水位涨落后,速效磷含量较2008年分别下降78. 0%、94. 8%、91. 6%(0~10 cm)和89. 5%、93. 6、92. 5%(10~20 cm)。【结论】随三峡水库运行周期的不断延长,消落带土壤pH值升高、有机质含量下降,消落带土壤养分匮乏现象将突显,对于消落带经历长期水位涨落后的土壤化学性质变化仍需长期监督。
郭燕程瑞梅肖文发沈雅飞沈雅飞王娜王娜刘泽彬
关键词:消落带次生灌丛土壤PH值土壤速效养分年际变化
豫南山区四县(市)森林土壤化学质量评价
2022年
【目的】研究豫南山区四县(市)森林表层土壤化学性质差异,揭示森林土壤化学质量的特征,旨在为豫南山区未来森林土壤管理和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豫南山区四县(市),采集森林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值、电导率、有机碳含量以及8种金属元素含量共11个化学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森林表层土壤的化学质量评价。【结果】1)研究地区森林表层土壤pH值的变异系数较小,总体上呈中性,其中信阳市最低,内乡县最高;土壤的镁含量变异系数最大,在豫南山区四县(市)各采样点之间有强烈的空间变异性。同时,森林表层土壤pH、有机碳、镁、锰、钠及锌含量都有显著的空间差异(P<0.05),而其它土壤化学性质无显著的空间差异(P>0.05)。2)影响豫南四县(市)森林表层土壤化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土壤有机碳含量、电导率、铁含量、钠含量、钾含量。森林表层土壤化学质量排名为:鲁山县>信阳市>内乡县>桐柏县。【结论】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豫南四县(市)表层森林土壤化学质量的关键因子,因此在未来森林土壤管理过程中,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以提高森林土壤的化学质量。
张萌沈雅飞孙鹏飞王丽君曾立雄曾立雄肖文发田耀武肖文发
关键词:豫南山区主成分分析
油茶快繁、高效栽培及精加工新技术综合研究
詹长生胡娟娟曹志华沈雅飞段文军崔娜娜詹长慧朱礼乐王和松孙华军
该项目率先运用本地农林废弃物生产油茶轻基质育苗容器技术,首次应用温室大棚容器育羁苗技术,油茶高效栽培技术、油茶高产稳产最佳造林技术扱毛油生产技术、茶油精炼新技术,油茶栽植成活率达95%以上,油茶生长周期比传统油茶成林提前...
关键词:
关键词:油茶栽培技术容器育苗
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4
2018年
【目的】探讨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以期推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CNKI等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对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陆地植被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表明,C、N、P是生态化学计量学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其中N和P是陆地植被生长2种最重要的限制元素;土壤中的碳氮磷比值是评价土壤质量重要指标,从全球尺度研究发现,土壤中的碳氮磷比值基本为恒值;陆地生态系统养分限制判断研究表明,N∶P比值是植物生长养分限制的敏感性指数,常被用于确定养分限制的阈值,同时N、P含量也可用于确定养分限制类型;气候、地理、土壤等因子是陆地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中,C、N、P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因子,其比值在研究土壤质量评价、养分限制阈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程瑞梅王娜肖文发沈雅飞沈雅飞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
外生菌根真菌对不同氮浓度下马尾松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为探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在日益加剧的氮沉降背景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fungi,EMF)后的生理响应规律和适应机制,以1年生马尾松幼苗为对象,通过模拟氮沉降增加(氮添加量分别为0、30、60、90 kg N·hm^(-2)·a^(-1))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方法,研究施氮和接菌对马尾松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同一施氮浓度下,两种EMF均能促进马尾松幼苗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接种处理对株高、生长量、叶绿素b、Pn、Gs、Ci、Tr影响极显著,两种EMF在不同的施氮浓度下促生效果不同;(2)在一定的氮沉降范围内,氮素增加仍可以促进马尾松幼苗的生长,其径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随施氮浓度的升高呈递增趋势;(3)二者交互处理下,马尾松幼苗生长和光合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其中株高、生长量和叶绿素b显著增加,说明施氮和接菌均能促进马尾松的生长。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的氮沉降下接种EMF可以促进马尾松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提高马尾松的生产力,在未来氮沉降增加的背景下,施氮量增加仍对菌根化马尾松有促生作用。
孙鹏飞沈雅飞王丽君陈天张萌肖文发程瑞梅
关键词:外生菌根真菌马尾松光合作用
三峡库区水位消落植被土壤pH、阳离子含量随海拔及年际的动态特征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分析三峡水库运行10年间(2008-2018年),消落带不同海拔区段(145~155 m、155~165m、165~175 m)土壤pH值和金属元素含量变化特征,为消落带分区段监测治理及库区土壤环境质量演变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三峡水库运行调度特征,在秭归县典型消落带区域内选择3块生境类型相似的次生灌丛样地,测定2008、2009、2012、2014、2015、2016、2018年不同海拔区段表层(0~20 cm)土壤的p H值和金属元素含量,分析其在不同海拔区段和年际间的差异及变化。[结果](1)随着水库水位的周期性涨落,2008—2018年间消落带区域土壤pH值、金属元素钾、钙、镁含量的年际变化均呈现出波动式增加的趋势,铁、锰、锌含量呈现波动式下降的趋势,钠含量则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在各年份的不同海拔高程间,土壤p H值和钾含量呈现145~155 m>155~165 m>165~175 m海拔的特征,铁、锰含量呈现出145~155 m<155~165 m<165~175 m海拔的特征,钙含量在145~155 m海拔区段富集,钠、镁、锌含量则无明显的海拔分布差异。至2018年,145~155 m和155~165 m海拔区段土壤已由酸性发展为碱性,165~175 m区段由酸性发展为中性。(3)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土壤p H值与金属元素含量有密切相关性。其中,土壤pH值与钾、钙、镁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锰、锌、钠(p<0.01)和铁(p<0.05)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经历10次水位涨落期间,消落带不同海拔区段土壤pH值和金属元素含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表明周期性水淹是影响消落带土壤性质的主要因素,海拔和土壤p H值是影响土壤金属元素含量的重要因素,这将为三峡库区消落带不同海拔区段土壤质量的演变趋势预测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
王丽君程瑞梅肖文发杨邵沈雅飞沈雅飞雷蕾曾立雄
关键词:消落带土壤PH值年际变化
三峡库区马尾松根和叶片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对马尾松根系和叶片养分(C、N、P、K、Ca、Mg)进行研究,探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根系和叶片的化学计量学特征和养分分配特征,以及根和叶片养分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分别在2014年7月和11月,利用土柱法采集根样和高枝剪采集枝条第二节上的健康叶样,然后再进行室内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非生长季与生长季相比,根C养分含量、C:N和N:P比值均下降,N、P、K、Ca、Mg养分含量含量均增加。(2)根C养分含量随直径增大而增加,N、P、K、Ca、Mg养分含量随直径增大而减小。(3)径级、取样时间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根系C、N、P、K、Ca、Mg养分含量和C、N、P养分化学计量比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同时取样时间对粗根C、N养分含量以及C:N比无显著影响。(4)细根(<2 mm)C和N元素含量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N和P元素含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C:N比值和N:P比值变异分别由各自两元素含量共同决定;粗根(2 3 mm)C、N计量比值和N:P比值变异分别主要由N元素含量和P元素含量决定;(5)从地上叶到地下根,C、N、P、K养分含量呈减少趋势,Ca、Mg养分含量呈增加趋势。同时,根和叶片养分含量相关性较弱,除C、K养分之外。[结论]马尾松根系养分含量与叶片养分的关系较弱,且分别对各养分的相对需求量不同;与生长季相比,非生长季马尾松根系N、P、K、Ca、Mg含量显著增加;C、N元素和N、P元素的耦合关系只出现在细根中。
王娜程瑞梅肖文发沈雅飞
关键词:三峡库区马尾松养分特征根系叶片
油茶果皮解剖结构与炭疽病抗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研究了油茶炭疽病抗性与其主要果皮结构的关系,为进一步了解油茶的抗病机制、从果皮结构角度出发选育抗病良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普通油茶’的不同抗感炭疽病的果实为试材,分别测定其果皮蜡质层厚度、角质层厚度、气孔大小和表皮毛密度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抗感炭疽病的油茶果皮的总厚度、蜡质层、角质层和薄壁组织的厚度,均以高抗类型(两个高抗类型的均值)为最大,分别为5.33×103、35.67、25.85、87.73μm,高感类型为最小,分别为2.77×103、19.33、9.67、48.33μm;随着油茶果实抗病性增强,果皮气孔开度、密度和单位气孔面积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以高感类型为最大,分别为38.58μm2、22.02个/mm2和670.50μm2,高抗类型最小,分别为12.59μm2、5.05个/mm2和82.21μm2,但气孔大小与其炭疽病抗性没有明显相关性;抗病类型的油茶果皮表皮毛长度、粗度和密度,均明显大于感病类型。油茶果皮解剖结构与炭疽病抗性关系极为密切,可以作为鉴定油茶炭疽病抗性强弱的参考指标。
沈雅飞段文军胡娟娟崔娜娜曹志华束庆龙
关键词:油茶果皮结构炭疽病抗性
三峡库区马尾松细根分解及其养分释放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为认识马尾松细根对土壤养分库的贡献,[方法]本研究以三峡库区秭归县九岭头林场马尾松为研究对象,采用埋袋法进行细根分解实验,探讨<0.5 mm、0.5 1 mm和1 2 mm细根的分解动态和养分释放(C、N、P、K、Ca、Mg)。[结果]结果表明:(1)细根分解368 d后,<0.5 mm、0.5 1 mm和1 2 mm细根干重残留率分别为66.0%、72.0%和74.33%,且细根分解速率随直径增加而减小;(2)细根分解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湿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3)细根C、K和Mg元素迁移模式表现为释放,Ca元素表现为富集;(4)细根N、P元素在不同径级细根中迁移模式不同,<0.5 mm细根N、P元素表现为释放,0.5 2 mm细根N、P元素在分解过程中出现富集阶段。[结论]马尾松细根分解与土壤温度和直径大小显著相关,其中分解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直径呈负相关;在细根分解过程中,马尾松细根不同直径大小的不同养分元素的表现状态不一致,或富集,或释放。
王娜程瑞梅肖文发沈雅飞
关键词:三峡库区马尾松细根分解养分释放
水淹持续胁迫对湿地松光合特性及生理生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经历冬季水淹持续胁迫后对幼苗针叶光合特性以及生理生化的影响,揭示其变化规律,为消落带分区段监测和治理及植被恢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2年生湿地松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经历夏季干旱后,通过人为设置对照组、根淹组和全淹组等来模拟长达5个月的冬季水淹持续胁迫对幼苗针叶光合特性以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历夏季干旱胁迫45 d后,随着水淹时间增加,根淹组1和全淹组2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呈现出"下降-平缓"的趋势,但根淹组3和全淹组4植株的Pn处于一直下降趋势,且60 d后的Pn低于前者,水淹150 d后,湿地松的Pn分别比初始值下降30.9%、33.0%、51.9%和62.3%;同时,水淹显著降低了针叶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通过比较Ci和Ls(气孔限制值)的关系得出:湿地松Pn下降前期主要由气孔因素决定,而后期则大多由非气孔因素决定。根淹组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淹水阶段大多与对照组植株差异不明显;全淹组的湿地松针叶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淹水初期(水淹前60 d)出现了显著的增加,而在水淹后期逐渐下降。水淹45~60 d时,湿地松针叶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不同淹水处理下,湿地松在水淹前30 d内丙二醛(MDA)含量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水淹60 d后,湿地松针叶中的MDA含量显著增加并逐渐稳定在一定水平。[结论]这些研究结果对未来消落带适生物种选择以及植被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郭燕沈雅飞沈雅飞程瑞梅肖文发王丽君
关键词:水淹胁迫光合特征生理生化特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