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嘉铭 作品数:8 被引量:27 H指数:3 供职机构: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医学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玻璃酸钠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对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玻璃酸钠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关节松动术治疗,比较两组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CMS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肩关节外旋、内旋、外展及后伸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周围炎采取玻璃酸钠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能够减轻疼痛,提高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何永浩 许伟国 梁嘉铭关键词:肩周炎 玻璃酸钠 关节松动术 股骨和胫骨隧道技术联合U形缝合治疗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伴后交叉韧带断裂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股骨和胫骨隧道技术联合U形缝合治疗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伴后交叉韧带断裂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骨伤科2020-01—2022-01收治的50例半月板后根撕裂并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应用关节镜下半月板内-外缝合及后交叉韧带B-T-B修复技术,观察组采用股骨、胫骨隧道技术联合U形缝合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4周时依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依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评价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术后4周、术后4个月时通过反向轴移试验、后抽屉试验及研磨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统计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半月板愈合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48 h的NRS评分、术后首次负重行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4周时的ADL、Lysholm、AK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时2组反向轴移试验、后抽屉试验及研磨试验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术后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的首次下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半月板愈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并后交叉韧带撕裂患者应用股骨和胫骨隧道技术联合U形缝合是安全、可行的,既能保障修复效果,又能减少手术损伤、缩短手术时间、缓解术后疼痛,更利于膝关节功能康复。 梁嘉铭 何永浩 李森关键词:股骨隧道 后交叉韧带 有限切开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Evan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2015年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Evan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科接诊的80例EvanⅢ、Ⅳ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年龄均>60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内固定术。术后予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下地时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指导患者功能锻炼,随访一年,末次随访进行Sander评分,复查X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内固定位置。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下地时间观察组(15.6±0.7天)低于对照组(19.7±1.3天);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对照组1例发生DVT,1例发生肺栓塞而死亡,对照组1例发生髋内翻,二次手术治疗;X片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均愈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2.2±0.5月),短于对照组(3.0±0.3月);观察组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对照组2例发生断裂,二次手术治疗。末次随访两组Sander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 :有限切开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Evan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梁嘉铭 江斌 杨小明 何华锋关键词:有限切开 解剖型锁定钢板 动力髋螺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手术时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下行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17例行关节置换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时机手术将其分为急诊组和延期组,比较术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急诊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延期组(P均<0.01);术后1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急诊组评分高于延期组(P<0.01),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有切口皮下的脂肪发生液化、肺部感染、血管损伤以及坐骨神经麻痹,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急诊时行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并且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及减少并发症。 梁嘉铭关键词:手术时机 老年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功能 前方肌肉间隙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前方肌肉间隙(OCM)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传统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行OCM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采用Harris评分和WOMAC评分量表评估患者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Harris评分及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2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及WOMAC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M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预后质量高等优点,适用于多数髋关节疾病患者。 何永浩 许伟国 梁嘉铭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 切口长度 手术入路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究锁定加压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脱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脱位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使用三叶草接骨板治疗的患者列为对照组,使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患者列为研究组,每组40例。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Neer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的手术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05),Neer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 P <0.05)。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脱位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出血量,缩短病程,促进患者伤势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何永浩 许伟国 梁嘉铭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肩关节脱位 临床疗效 影响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究影响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于我院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320例,根据患者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n=13)和非感染组(n=307),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发症、手术情况等。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高、合并糖尿病、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手术时间长、手术出血量多、有激素治疗史对术后感染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比值比(OR)=4.384,95%可信区间(CI):1.668-9.522]、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OR=6.203,95%CI:2.256-13.054)、手术时间(OR=2.396,95%CI:1.336-4.298)、手术出血量(OR=1.756,95%CI:1.177-2.619)、有激素治疗史(OR=4.536,95%CI:2.399-8.576)是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掌握患者的合并症和既往病史、激素治疗史,术中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加强监测患者病情,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的感染率。 梁嘉铭可视化分步阶梯培训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采样培训师资培养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可视化分步阶梯培训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采样培训师资培养中的作用。方法以广州市番禺区28家区属医疗单位选送的113名院感师资为研究对象,依据指引制定培训考核内容,运用可视化分步阶梯培训模式进行新冠病毒核酸采样专项技能及师资能力的培养。分析培训后核酸采样4项操作技能及师资能力考核成绩,比较培训前后专项理论及师资胜任力情况。结果113名选送师资年龄为27~56岁,女性51人(45.1%)。操作技能总分≥90分有104人,占92.0%。单项技能中,二级防护穿脱≥90分占84.1%,口咽拭子采样及医疗废物处置满分占比分别77.9%及61.1%。培训后新冠病毒核酸采样专题理论考核中位成绩为20(19,20)分,与培训前成绩18(17,18)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师资胜任力评分平均(46.04±6.18)分,与培训前(38.85±6.94)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师资胜任力各单项评分比培训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可视化分步阶梯培训模式能有效提升院感师资新冠病毒核酸采样理论及师资胜任力。 雷佩珊 周上策 古梓莹 梁嘉铭 甘燕玲关键词: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