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万鹏 作品数:30 被引量:119 H指数:6 供职机构: 贵州省植物园 更多>> 发文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 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 贵州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西番莲在喀斯特峰丛洼地的种植环境及抗寒性研究 为筛选出适宜喀斯特峰丛洼地种植的适生植物,近年来,先后从云南、广西引进了黄果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 f. flavicarpa)、紫果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 Sims.)及紫果... 董万鹏关键词:西番莲 喀斯特峰丛洼地 土壤理化 种植环境 抗寒性 越冬期间西番莲低温半致死温度及越冬表现研究 被引量:19 2016年 为探明越冬期间各株系西番莲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的变化情况,以7个株系西番莲枝条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越冬期间的相对电导率,配合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LT。研究LT如下处理时间对相对电导率、MDA与抗坏血酸(Vc)含量的影响,同时进行寒害调查并观测各株系西番莲的越冬表现。结果表明,越冬期间,各株系西番莲的LT50均明显降低,在冷驯化终了期其对应的LT50分别为:平塘1号(-3.59℃)、紫香1号(-2.51℃)、版纳9号(-1.96℃)、版纳10号(-1.95℃)、版纳4号(-1.02℃)、榕江1号(-1.82℃)、金沙1号(-1.83℃)。西番莲芽梢、叶片、1年生枝条、2年生木质化枝条的LT50分别为:-1.16℃、-1.39℃、-2.83℃、-3.11℃,不同部位对低温敏感性差异显著。各株系西番莲越冬表现情况与LT50测定结果较吻合,平塘1号越冬表现最佳,采取防寒措施后越冬存活率达100%。西番莲枝条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随LT50下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5-15h期间增幅最大,而Vc含量则先增后降,并在5-15h期间含量较高,说明低温胁迫对西番莲枝条的伤害主要发生在5~15h期间。本研究为选育抗寒性强的西番莲优良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董万鹏 龙秀琴 代丽华 孙立坤 李培林 杨雨嘉关键词:西番莲 冷驯化 低温半致死温度 抗寒性 梓叶槭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2023年 为确定槭属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梓叶槭的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模式和可能成因,以梓叶槭基因组中筛选的33034个编码基因为对象,利用Codon W 1.4.2、CUSP在线程序和R 4.1.1分别进行中性绘图、PR2-plot与ENC-plot分析,揭示梓叶槭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及其影响因素,确定最优密码子。结果表明,1)梓叶槭基因组密码子GC含量在0.278~0.697,不同位置上的GC平均含量为GC_(1)(0.494)>GC_(3)(0.417)>GC_(2)(0.397),表明梓叶槭基因组密码子末位碱基偏好以A和U结尾;2)基因组中有效密码子数(ENC)在25.530~61.000,且大部分基因的ENC值>35,表明密码子偏好性较弱;3)PR2-plot与ENC-plot绘图分析结果显示,突变和选择等因素都在梓叶槭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中起到了影响作用,但梓叶槭基因组受到突变压力的影响更大;4)最终确定UUU,UGU,CAA等29个密码子为梓叶槭基因组的最优密码子。研究结果为梓叶槭基因功能解析与后续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槭属植物重要性状奠定了研究基础。 龙婷 董万鹏 曹萌 马文宝 于涛关键词: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不同水浴处理对百香果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 2021年 探究打破百香果种子休眠以促进种子萌发的最适水浴处理,加快其实生苗的繁育。收集当年生的百香果“台农一号”品种的种子作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水浴温度和不同水浴时间下进行种子发芽试验,对萌发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G1~G9的9种处理中,百香果“台农一号”种子的最适萌发水浴温度为30℃;最适萌发水浴时间是48h,发芽个数为32个,发芽率为80%。本试验研究结果为贵州百香果“台农一号”种子萌发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后续育种试验奠定了基础。 张子雄 董万鹏 刘涟 龙秀琴关键词:百香果 萌发 喀斯特峰丛洼地西番莲逸生生境和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3 2019年 调查了贵州喀斯特峰丛洼地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逸生生境特征和样地内的伴生物种,并分析了其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西番莲逸生生境地形较复杂多样,土壤多为半连续、零星土,少有石漠;石漠化严重地块坡度较陡,土层薄,雨水冲刷导致有机质严重流失,侵蚀严重,土壤容重较大,土壤结构差。西番莲萌生主枝多分布于石块间空隙,其伴生优势物种有忍冬(Lonicera japonic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粉枝莓(Rubus biflorus)、香椿(Toona sinensis)、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等20种。其中,粉枝莓和构树的重要值分别为60.54%、51.64%;生态位宽度排在前7位的分别是西番莲、粉枝莓、构树、八角枫、香椿、忍冬、菝葜(Smilax china Linn);西番莲与伴生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大多为0.023~0.088(L ih),反向为0.014~0.075(L hi)。调查区域内藤本植物分布也较丰富,主要以灌丛+藤本为主。20个优势种间并未出现明显的生态位完全重叠,各种群间对资源的利用差异显著,种群对资源的共享趋势并不突出,表明西番莲群落不稳定。西番莲与构树、粉枝莓、八角枫、香椿有着显著的双向生态位重叠值。西番莲与逸生生境伴生物种能互利共生,适应环境,而且生长迅速、生物产量高,今后可以合理开发利用西番莲资源促进地方产业发展。 董万鹏 李安定 张建利 龙秀琴关键词:西番莲 生态位 锈叶杜鹃菌根侵染特性研究 杜鹃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具有极高的观赏及园林应用价值.我国是杜鹃花资源重要的原产地,主产地在西南山区,特别是云贵川的高原山地.锈叶杜鹃(Rhododendronsiderophyllum Franch)为杜鹃花科杜... 罗开源 龙秀琴 赵敏 罗充 董万鹏 吴涛一种结合物理手段的食用玫瑰白粉病的绿色防控方法 本发明涉及玫瑰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结合物理手段的食用玫瑰白粉病的绿色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土壤准备:将土壤去除杂草和消毒处理;S2、生长前期:可施用含有枯草芽孢杆菌的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S3、生长期:春季... 董万鹏 吴楠 周洪英 吴洪娥 金平 朱立 金晶 周薇 侯秋梅 周艳文献传递 不同食用玫瑰生长特性、花品质及生理变化特征 被引量:7 2020年 对不同食用玫瑰生长特性、田间病虫害、产量、花品质进行了3年的引种观测,并探索了一个生长周期内不同物候期各品种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在生长特性方面‘紫枝’、‘丰花’品种占优,具有生长快、花期较原产地提前20 d左右,产量高(8850 kg/hm^2)特点;(2)花品质‘墨红’品种占优,花朵具甜香、花朵大(d>10 cm;w=10 g),花期长(7~8 m)特点,抗氧化物质含量较高(类黄酮79.3 mg/g);(3)在病虫害抗性方面,‘丰花’占优,‘紫枝’、‘大马士革’偶感黑斑病、锈叶病,‘墨红’易感白粉病、黑斑病;(4)生理指标方面,Pro与SOD极显著相关(p=0.01,r=0.929),共同表达了抗性生理变化情况,Pro含量、SOD酶活力在花期前、花期、落叶期前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墨红’Pro(78.4 Ug/g)、SOD(426.7 U/g)较高。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在花期前、花期、落叶期前呈"低—高—低"趋势,其中‘紫枝’、‘丰花’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在花期含量较高;保护酶系POD、CAT活力为多年生老枝>一年生枝>叶片;MDA含量则为一年生枝>叶片>多年生老枝。‘紫枝’抗虫指标PAL叶片>一年生枝>多年生老枝,PPO多年生老枝>叶片>一年生枝。 董万鹏 吴楠 吴洪娥 金晶 周洪英关键词:抗病性 生理变化 贵州省植物园入侵植物危害程度评价 被引量:2 2018年 对入侵植物在贵州省植物园的分布情况和在其分布地的优势度进行赋值,以此划分它们的危害等级。在41种入侵植物中,具有一级危害程度的有6种,具有二级危害程度的有5种,其余30种具三级危害程度。 李飒 汤升虎 董万鹏 张永兰关键词:入侵植物 贵州省食用玫瑰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防治 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明确贵州省植物园和黔南州惠水县的墨红月季上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采集月季叶斑病的病样,采用单孢分离法和致病性测定,结合依据形态学结合ITS、GADPH、ACT、CHS-1等多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病原菌分类地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平板稀释和平板对峙法,结合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和gyrA多基因序列分析,筛选和鉴定对月季炭疽病有拮抗作用的拮抗细菌;结合菌丝生长速率法筛月季叶斑病选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选用商品化微生物制剂绿康威、12%腈菌·三唑酮EC + 65%代森锌、64%杀毒矾及生防菌GUHS97进行田间防效实验。结果表明:1) 黑斑病病原菌为蔷薇盘二孢(Marssinina rosae),炭疽病病原菌博宁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oninense);2) 筛选到1株叶际有益芽胞杆菌GUHS97,鉴定该菌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3) 通过室内药剂筛选,3%中生菌素WP、10% 苯醚甲环唑WDG、25%吡唑醚菌酯SC和10%精甲·咯菌腈SC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为0.8440 mg∙L−1、1.3854 mg∙L−1、1.8667 mg∙L−1和3.5945 mg∙L−1,其次为8%宁南霉素AS和25%溴菌腈EC,EC50值分别为18.9624 mg∙L−1和25.4813 mg∙L−1;将25%吡唑醚菌酯SC和25%溴菌腈EC以1:7、1:8、和1:10比例复配,对月季炭疽病菌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通过田间小区实验表明,GUHS97对黑斑病的相对防效为59.12%,防病效果良好且明显优于化学药剂。以上研究结果为食用月季叶部病害的识别和生物、化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莫维弟 董万鹏 孙海 周志成 方茜 肖仲久 彭丽娟 丁海霞关键词:食用玫瑰 黑斑病 田间防治 药剂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