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聪

作品数:22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黄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疗效
  • 5篇鼻炎
  • 5篇鼻窦
  • 5篇鼻窦炎
  • 4篇慢性
  • 4篇变应性
  • 4篇变应性鼻炎
  • 3篇等离子刀
  • 3篇低温等离子
  • 3篇低温等离子刀
  • 3篇抑郁
  • 3篇术后
  • 3篇离子刀
  • 3篇慢性鼻-鼻窦...
  • 3篇鼻腔
  • 2篇蛋白
  • 2篇凋亡
  • 2篇增殖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机构

  • 22篇黄石市中心医...
  • 3篇武汉大学
  • 1篇武汉市儿童医...
  • 1篇湖北理工学院
  • 1篇黄石市妇幼保...

作者

  • 22篇彭聪
  • 19篇万浪
  • 10篇岑瑞祥
  • 7篇刘丹
  • 5篇陈艳丹
  • 3篇李彬
  • 3篇许昱
  • 3篇徐芬
  • 2篇罗志红
  • 2篇曹炜
  • 2篇王桃娇
  • 2篇程攀
  • 2篇马晶
  • 1篇崔珑
  • 1篇黄福樱
  • 1篇袁剑峰

传媒

  • 2篇听力学及言语...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部位甲强龙局部注射治疗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伴2型糖尿病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对比研究耳后注射与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伴2型糖尿病的效果、并发症及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伴2型糖尿病的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简单随机化法分为鼓室注射组与耳后注射组各36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鼓室注射组、耳后注射组分别予以甲强龙行鼓室内、耳后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耳后注射组总有效率80.56%,鼓室注射组的总有效率66.67%,耳后注射组总有效率高于鼓室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的听力阈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后注射组的听力提高值高于鼓室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后注射组无鼓膜穿孔的风险,耳后注射组局部疼痛及一过性眩晕的发生率分别为22.22%、5.56%,鼓室注射组为63.89%、27.78%,鼓室注射组局部疼痛的比率及一过性眩晕的发生率均高于耳后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注射甲强龙治疗伴2型糖尿病的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小,简单实用,可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刘丹万浪彭聪王桃娇
关键词:甲强龙2型糖尿病突发性聋
发声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声带小结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研究发声训练联合金嗓散结丸治疗声带小结的疗效。方法将146例声带小结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45例,口服金嗓散结丸治疗,B组47例,单纯接受发声训练;C组54例,接受发声训练及口服金嗓散结丸治疗,疗程均为1月,所有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及治疗1月后进行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量表评估、嗓音声学检测和电子喉镜检查,比较各组的疗效。结果治疗1月后所有患者VHI得分、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标准化噪声能量(normalized noise energy,NNE)低于治疗前,最大发声时间(maximum phonatory time,MPT)高于治疗前,且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VHI得分(3.64±2.12分)、jitter(0.30%±0.08%)、shimmer(1.41%±0.31%)、NNE(-16.83±5.84dB)低于A组(分别为7.39±2.56分、0.38%±0.12%、1.78%±0.41%、-13.38±4.42dB)和B组(分别为23.6±12.5分、0.48%±0.18%、1.98%±0.42%、-9.42±3.82dB);C组MPT(18.87±3.38s)及治愈率(93.48%)高于A组(16.38±3.11s、80.49%)和B组(14.98±3.28s,52.38%)(P<0.05);A组VHI得分、jitter、shimmer、NNE低于B组,MPT及治愈率高于B组(P<0.05)。结论发声训练联合金嗓散结丸治疗声带小结的疗效较单纯发声训练或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岑瑞祥万浪彭聪马晶黄福樱
关键词:声带小结发声训练
巴特日七味丸联合金嗓散结丸治疗声带小结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巴特日七味丸和金嗓散结丸联合治疗声带小结的疗效。方法:选择声带小结的患者109例,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巴特日七味丸和金嗓散结丸联合用药治疗声带小结,对照组则单独使用金嗓散结丸。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声带小结消失时间、复发率。结果:所有病人经门诊随访半年以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声带小结消失时间为(5.8±0.9)周,而对照组为(6.7±1.4)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为1.9%,对照组为3.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特日七味丸和金嗓散结丸联合用药治疗声带小结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金嗓散结丸,既提高了临床疗效,也缩短了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岑瑞祥万浪彭聪徐芬刘丹
关键词:声带小结巴特日七味丸金嗓散结丸
低温等离子刀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喉乳头状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刀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喉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小儿喉乳头状瘤21例(69例次)完整随访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CO_2激光切除联合匹多莫德组(A组)34例次及低温等离子联合匹多莫德组(B组)35例次。比较2组治疗后患儿肿瘤复发情况及复发时间。结果 2组复发曲线之间无交叉,具有可比性。A组治疗喉乳头状瘤后复发率高于B组(P<0.05)。A组复发时间短于B组(P<0.01)。结论低温等离子刀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乳头状瘤,能够有效延长肿物复发时间,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岑瑞祥万浪彭聪陈艳丹袁剑峰
关键词:喉肿瘤乳头状瘤激光疗法匹多莫德
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的细菌培养分析
目的 研究慢性鼻-鼻窦炎中细菌的分布,比较慢性鼻-鼻窦炎伴和不伴鼻息肉患者及正常对照患者中鼻道分泌物的细菌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名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
彭聪程攀
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运用低温等离子刀的效果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观察应用低温等离子刀处理慢性鼻-鼻窦炎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1月~2014年7月于黄石市中心医院诊疗的118例慢性鼻-鼻窦炎术后发生常见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低温等离子刀处理术腔内增生的肉芽组织、粘连组织及上颌窦窦口狭窄、闭锁,对照组鼻内镜下应用常规器械处理术腔,对所有患者进行主客观评估,每周1~2次.观察术后疗效,比较两组手术前后VA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SNOT-20量表主观评估及鼻内镜Lund-Kennedy客观评估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愈率(64.40%)与对照组(59.32%)相近,但实验组有效率(91.53%)明显高于对照组(8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术前及术后4、8、16周的糖精清除时间分别为(35.68±1.49)、(34.12±1.28)min;(24.62±1.12)、(27.17±1.39)min;(21.28±1.10)、(24.25±1.25)min;(20.14±1.09)、(23.15±1.05)min;两组术后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实验组术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4、8、16周的黏液纤毛清除率分别为(46.25±6.84)%、(46.13±6.95)%;(73.41±7.31)%、(64.29±6.89)%;(79.45±7.76)%、(71.42±7.03)%;(81.45±7.82)%、(74.62±7.23)%;两组术后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实验组术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述时间的黏液纤毛清除速度为(3.87±0.48)、(3.81±0.54)mm/min;(7.44±0.62)、(4.74±0.45)mm/min;(8.75±0.72)、(6.18±0.51)mm/min;(9.15±0.82)、(7.20±0.64) mm/min;两组术后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实验组术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4、8、16周VAS评分分别为(22.68±8.67)、(23.16±9.86)分;(7.82±5.11)、(11.29±4.27)分;(2.43±1.18)、(7.22±4.03)分;(1.02±0.68)、(3.21±1.38)分;�
岑瑞祥马晶万浪许昱彭聪
关键词:低温等离子刀慢性鼻-鼻窦炎
3-溴丙酮酸对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3-溴丙酮酸(3-BrPA)对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3-BrPA处理CNE-1细胞,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PI染色法流式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mTOR和S6及其相应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50、100、150 μmol/L的3-BrPA处理细胞24 h,其增殖活性分别为(71.13±1.56)%、(33.32±2.47)%、(15.24±1.74)%,与对照组(97.67±1.21)%相比,均显著降低(t=23.28、41.17、67.37,P<0.05);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75±1.43)%、(16.86±3.48)%、(54.67±7.49)%,显著高于对照组(4.24±0.56)%(t=-3.08、-6.20、-10.83,P<0.05),3-BrPA能下调mTOR和S6及其相应磷酸化蛋白的表达。3-BrPA显著下调mTOR和S6及相应磷酸化pmTOR和pS6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3.41、2.85、3.23,P<0.05)。结论 3-BrPA抑制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并诱导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S6信号通路有关。
刘丹徐芬万浪彭聪喻辉
关键词:鼻咽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增殖信号通路
121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腔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观察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鼻腔分泌物细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对121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术中取中鼻道内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21例中99例有细菌生长,共培养细菌105株,其...
彭聪程攀
内窥镜鼻窦手术后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内窥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后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双侧ESS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30例,采用双侧鼻腔自身对照的方法,将左侧鼻腔设为观察组,右侧鼻腔设为对照组。手术完成前对照组术腔予浸有丙酸氟替卡松的可吸收止血棉填充,观察组术腔予浸有丙酸氟替卡松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的可吸收止血棉填充。术后第5天清除术腔填充物后对照组继续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观察组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均使用1个月,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完全上皮化时间、Lund-Kennedy、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术腔上皮化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und-Kennedy评分均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情完全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有2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 ESS术后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可加速术后创面上皮化,提高临床效果。
岑瑞祥许昱万浪彭聪陈艳丹
关键词:鼻炎鼻窦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变应性鼻炎集群免疫治疗与常规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照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应用标准化尘螨变应原集群免疫治疗和常规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之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接受免疫治疗的中一重度持续性螨过敏AR患者共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免疫治疗A组(57例)及集群免疫治疗B组(53例),A组失访7例,脱落率12.28%,B组失访1例,脱落率1.89%,比较两组在治疗7周、15周、1.0年、1.5年、2.0年时的鼻部症状评分、药物评分、迷你型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Mini RQLQ)评分、临床疗效等,同时观察治疗2年过程中局部不良反应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鼻部症状评分、药物评分、MiniRQL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值均〈0.05)。在7周和2.0年时集群免疫治疗组鼻部症状评分[(0.55±0.21)、(0.57±0.27)分]、5项MiniRQLQ评分及临床有效率(86.5%、94.2%)均优于常规治疗组[鼻部症状:(1.41±0.65)、(0.83±0.30)分,t值分别为11.344、5.649,P值均〈0.05;MiniRQLQ评分:P值均〈0.05;临床有效率:60.0%、80.0%,)(2值分别为9.224、4.642,P值均〈0.05]。在7周时集群免疫治疗组药物评分[(0.11±0.04)分]低于常规治疗组[(0.47±0.11)分,t=27.665,P〈0.05]。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剂量累加阶段和剂量维持阶段集群免疫治疗组与常规免疫治疗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重度持续性螨过敏的AR,集群免疫治疗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较常规免疫治疗更有效且起效更迅速。
罗志红李彬万浪彭聪
关键词:鼻炎变应性常年性脱敏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