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伟东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液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增多
  • 1篇单核细胞增多...
  • 1篇血浆
  • 1篇血浆黏度
  • 1篇血细胞
  • 1篇血细胞分析
  • 1篇血细胞分析仪
  • 1篇血液病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 1篇医院检验
  • 1篇医院检验科
  • 1篇疫情
  • 1篇异型淋巴
  • 1篇异型淋巴细胞
  • 1篇早期诊断价值
  • 1篇增多症

机构

  • 4篇惠州市第一人...

作者

  • 4篇邱伟东
  • 2篇杨云山
  • 2篇蒋楠楠
  • 1篇刘集鸿
  • 1篇曾涛
  • 1篇张丽科
  • 1篇温东辉
  • 1篇周芳

传媒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新冠疫情背景下医院检验科安全理念管理及体系建立
2021年
目的:探究新冠疫情背景下医院检验科安全理念管理及体系建立的效果。方法:2019年6-12月检验科开展常规安全管理工作(对照组);2020年1-6月基于新冠疫情背景下开展安全理念管理及体系建立(观察组)。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安全管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但两组安全管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医院检验科安全理念管理及体系的建立,可提升管控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云山朱钜铭陈潇楷温东辉邱伟东周芳
关键词:医院检验科
血液流变学在老年患者脑梗死发病及围治疗期中的影响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血液流变学在老年患者脑梗死发病及围治疗期中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医院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的12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脑梗死患者均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尿激酶、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前及围治疗期严密监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和分析血液流变学在老年患者脑梗死发病及围治疗期的变化情况,并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不仅能作为老年患者脑梗死发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还能作为其围治疗期治疗效果的判断依据。
杨云山邱伟东张秀芳曾涛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老年脑梗死血浆黏度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查与EBV DNA定量检测在IM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查与EBV DNA定量检测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确诊为IM的患儿91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为对照组。抽取观察组患儿抗凝外周血做血涂片异型淋巴细胞检查及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BV DNA定量,异型淋巴细胞〉10%及EBV DNA定量结果〉1.0×10^3 copy为阳性,比较观察组患儿两种方法阳性率的差异;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肝功能检查(ALT)、心肌酶谱(AST、CKMB、HBD、LDH)、WBC计数、LY%等指标的差异;根据异型淋巴比例及EBV DNA定量检测结果分为高、低值组,分析高/低值组在肝功能检查、心肌酶四项、WBC计数、LY%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查与EBvDNA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在肝功能检查(ALT)、心肌酶四项(AST、CKMB、HBD、LDH)、WBC计数、L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M患者中,异型淋巴细胞高、低值组比较,仅KWBC计数、L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 DNA定量检测高、低值组肝功能检查、心肌酶四项、WBC计数、LY%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和EBV DNA定量检测在IM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异型淋巴比例及EBV DNA定量结果不能作为临床病情评估指标。
蒋楠楠邱伟东刘集鸿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型淋巴细胞EBVDNA定量
外周血异常血细胞形态检查的必要性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评价外周血异常血细胞形态检查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7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部和门诊部患者1000例血液标本,根据笔者所在科室制定的复检规则,选取其中375例标本行外周血涂片检查。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标本1000例,375例标本进行了显微镜复检,其中急性白血病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8例,粒细胞核左移15例,缺铁性贫血1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疟原虫感染1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3例,血小板增多症2例。结论: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血液学检查初筛异常者,无论仪器有无异常报警,皆有必要进行血细胞涂片镜检。
蒋楠楠邱伟东张丽科
关键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液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