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强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厅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城镇化
  • 4篇生态
  • 4篇农村
  • 4篇农村居民
  • 4篇农村居民点
  • 4篇居民点
  • 4篇快速城镇化
  • 4篇村居
  • 3篇影响因素
  • 3篇生态安全
  • 3篇生态安全评价
  • 3篇空间分布特征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生态
  • 2篇土地生态安全
  • 2篇熵权
  • 2篇熵权法
  • 2篇县域
  • 2篇县域土地
  • 2篇空间格局演变

机构

  • 10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郭强
  • 9篇戴文远
  • 8篇姜华伟
  • 4篇黄华富
  • 4篇黄剑彬
  • 1篇杨玉盛
  • 1篇杨柳明
  • 1篇范跃新
  • 1篇刘兆辰

传媒

  • 4篇2015’全...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热带地理
  • 1篇高师理科学刊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6
  • 7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与整理潜力分析——以福州市七县(市)和平潭为例被引量:6
2015年
海西建设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形态、外部特征和规划布局产生了深刻影响.以福州七县(市)和平潭为例,在应用最近邻点统计量和Ripley's K函数定量分析其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并从自然、社会、经济等3方面选取15个指标,对其进行逐级修正得到现实潜力并划分不同整理类型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均比随机模式聚集,但受地形地貌影响,聚集发生在局部空间尺度上;逐级修正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为6 924.92 hm2,占理论潜力的30.26%,土地释放潜力较大;优先整理区分布在福清市、长乐市与闽侯县,适度整理区分布在连江县,生态整理区分布在闽清县、罗源县、平潭和永泰县.
苏木兰戴文远黄华富郭强姜华伟黄剑彬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
亚热带三种林分土壤酶活性和酶化学计量比特征被引量:1
2024年
本研究依托同质园观测样地,选择次生林(主要树种为米槠)、10年生的米槠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亚热带不同林分土壤酶活性和计量比特征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次生林相比,米槠人工林土壤有机碳、总氮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降低42.6%、47.4%和60.9%,杉木人工林显著降低了42.9%、36.7%和61.1%。相比于次生林,米槠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MBN)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磷分别显著降低40.6%、35.5%和45.9%,杉木人工林显著降低了53.7%、56.4%和61.7%。与次生林相比,米槠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变化不显著,但杉木人工林的碳获取酶(β-1,4-葡萄糖苷酶和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显著降低51.2%和59.8%,氮和磷获取酶活性分别显著降低41.0%和29.8%,碳获取酶/氮获取酶以及碳获取酶/磷获取酶分别显著降低11.3%和7.7%。冗余分析表明,MBN和硝态氮是驱动土壤酶活性及酶化学计量比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林分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养分需求存在显著差异,与次生林相比,营造杉木人工林会刺激植物与微生物的养分竞争,加剧微生物的氮、磷养分限制。
韩子琛郭强夏允杨柳明范跃新杨玉盛
关键词:亚热带地区土壤微生物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海岛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以福建海坛岛为例被引量:9
2016年
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主岛——海坛岛为研究区,基于2000、2009和2013年3期SPOT遥感数据,运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最近邻点统计量、核密度估计、探索性数据分析和空间"热点"探测方法定量分析海坛岛农村居民点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并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深入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3年间农村居民点扩张明显,面积共增加399.69 hm^2,主要转自耕地和林地,后期(2009―2013年)的增量、增速均比前期(2000―2009年)大,说明综合实验区的成立对海坛岛农村居民点扩张产生重要影响。2)海坛岛农村居民点扩展主要形式:一是块状扩展,即沿原有斑块向四周蔓延式向外扩展;二是带状扩展,即沿各乡镇的交通干线向两侧或某侧扩展。3)2000、2009和2013年海坛岛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均表现出显著的聚集特征,呈现高密度小规模集聚分布与低密度大规模集聚分布格局,且随时间变化,农村居民点集聚程度不断提高。4)坡度、地形起伏度、道路和河流等景观要素对海坛岛农村居民点的布局有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坡度平缓(0~10°)、近水源(距河流<1 500 m)以及交通便利(距离道路<500 m)的地方,且扩张趋势明显;反之,农村居民点分布明显较少。
苏木兰戴文远黄华富郭强黄剑彬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快速城镇化影响因素
晋江市就地城镇化下LUCC特征及其生态安全评价
2016年
文章以晋江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05和2013年三期SPOT遥感数据,在定量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以及土地覆被变化的基础上,参考P-S-R模型框架,从经济、环境、资源、人口等方面选取19个评价指标构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研究区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定量评价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结果显示:2000—2013年晋江市土地利用处于发展上升期,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呈现极端非平衡"涨势"状态,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呈现"落势"状态,规模趋于缩减趋势,使晋江市土地利用结构失调,土地覆被状况及宏观生态状况越转越差;13年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0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值为0.619,安全等级为Ⅳ,处于风险级(中警状态);2005年上升至0.741,安全等级为Ⅲ,处于敏感级(预警状态);2013年又下降至0.674,虽仍处于敏感级(预警状态),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有所下降.
苏木兰刘兆辰戴文远郭强姜华伟
关键词:压力-状态-响应生态安全评价
快速城镇化地区建设用地扩张对生态用地及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基于RS、GIS等方法的辅助,通过对晋江市2000年、2005年、2010年3期遥感影像的图像处理和对比分析,揭示了晋江市10 a来建设用地扩张占用生态用地的规律.研究表明:2000-2010年间,晋江市建设用地向东北方向扩张最为明显,10 a间晋江市建设用地扩张对生态用地的依赖指数达到94.90%,生态用地减少的部分几乎全部被建设用地扩张所占用,建设用地扩张成为了生态用地减少的首要驱动力,生态用地丧失的生态服务价值主要是由建设用地扩张占用生态用地所引起的,占生态用地服务价值减少总量的99.83%.
郭强戴文远苏木兰姜华伟
关键词:快速城镇化建设用地扩张生态用地生态服务价值
快速城镇化下海坛岛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以福建省综合实验区海坛岛为实证研究对象,基于2000、2009年和2013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最近邻点统计量、核密度估计、探索性数据分析和空间'热点'探测方法,定量分析了海坛...
苏木兰戴文远黄华富郭强姜华伟黄剑彬
关键词:快速城镇化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
文献传递
不同城镇化模式下县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对比分析--以晋江市和平潭县为例
根据不同城镇化模式下土地资源的特点,基于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和社会等因素,以PS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晋江市和平潭县两种不同城镇化模式下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晋江市作为就地城...
郭强戴文远苏木兰姜华伟
关键词:城镇化PSR模型熵权法土地生态安全
快速城镇化下海坛岛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以福建省综合实验区海坛岛为实证研究对象,基于2000、2009年和2013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最近邻点统计量、核密度估计、探索性数据分析和空间&quot;热点&quot;j探...
苏木兰戴文远黄华富郭强姜华伟黄剑彬
关键词:快速城镇化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
不同城镇化模式下县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对比分析——以晋江市和平潭县为例
根据不同城镇化模式下土地资源的特点,基于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和社会等因素,以PS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晋江市和平潭县两种不同城镇化模式下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晋江市作为就地城...
郭强戴文远苏木兰姜华伟
关键词:城镇化PSR模型熵权法土地生态安全
文献传递
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以2000年Landsat_TM和2011年SPO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Arc GIS9.3等软件支持下,对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2000—2011年间,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增加的态势.(2)2000—2011年间,导致晋江市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的减少,以及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
郭强戴文远苏木兰姜华伟
关键词:生态环境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