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波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径流
  • 2篇开都河
  • 1篇遥感分析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突变检验
  • 1篇气温
  • 1篇自然因素
  • 1篇芦苇
  • 1篇面积变化
  • 1篇极端气温
  • 1篇极端气温事件
  • 1篇极端气温指数
  • 1篇光合特性
  • 1篇光合特性日变...
  • 1篇北岸
  • 1篇SWAT
  • 1篇MANN

机构

  • 5篇新疆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洪波
  • 3篇张一琼
  • 3篇马蓉
  • 1篇师庆东
  • 1篇魏彬
  • 1篇张峰
  • 1篇魏阳

传媒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开都河源区径流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加快,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干扰越来越强烈,而大气活动,对降水和径流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干旱区作为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带,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定量的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贡...
洪波
关键词:开都河SWAT
1960—2010年克里雅河流域极端气温事件变化趋势被引量:6
2017年
利用克里雅河流域于田县气象站1960—2010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利用RClim Dex软件计算了该流域12个极端气温指数,采用10 a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暖昼日数(TX90)、暖夜日数(TN90)、夏日数(SU)和热夜日数(TR)等极端气温暖指数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变幅分别为1.45 d·(10a)^(-1)、1.82 d·(10a)^(-1)、3.07 d·(10a)^(-1)、1.66 d·(10a)^(-1)。其中,夏日数(SU)和暖夜日数(TN90)变化最显著。2在极端气温冷指数中,月最高气温极小值(TXn)和极端最低气温(TNn)上升,冷昼日数(TX10)、冷夜日数(TN10)、结冰日数(ID)和霜冻日数(FD)分别以0.61 d·(10a)^(-1)、0.91 d·(10a)^(-1)、1.1 d·(10a)^(-1)和0.9 d·(10a)^(-1)下降。3各极端气温指数变化在1960—1986年与1987—2010年两个时段差异明显。在1987—2010年,极端气温暖指数明显上升,而极端气温冷指数下降趋势比较明显。
祖拜代.木依布拉师庆东洪波滕德雄张峰
关键词:极端气温指数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开都河径流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以开都河径流出山口以上部分作为研究区域,基于Mann-Kendall以及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对1960 ~2007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贡献率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开都河流域气候趋向暖湿方向发展,且径流增加;以M-K检验得到的径流量突变点,将研究时段划为1960 ~ 1996和1997 ~2007年2个阶段,后半段与前半段相比降水增加18.98mm,温度升高0.92℃,且径流增加29.78 m^3/s;气候变化导致开都河径流增加,但人类活动则导致径流减少,其贡献率分别为122%和-22%;气候变化是导致开都河出山口径流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力.
洪波海米提.依米提马蓉张一琼
关键词:气候变化开都河径流
1972~2011年博斯腾湖面积变化遥感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利用3S技术对1972-2011年博斯腾湖面积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博斯腾湖面积经历了1972-1989年的减少期,1990-2002年的增加期和2003-2011年的减少期,湖泊面积整体趋于减小,平均绝对变化速率为17.00 km^2/a,减幅为-1.14%。湖泊面积最大值(1 186.43 km^2)和最小值(902.07 km^2)分别出现在2002年10月和1989年3月;博斯腾湖面积变化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影响博斯腾湖面积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为入湖水量(R=0.73);近年来人类活动对湖区的扰动性已经逐步开始超过自然因素,其中以2000年左右最为剧烈。
张一琼海米提.依米提魏彬马蓉洪波魏阳
关键词:自然因素
新疆博斯腾湖北岸芦苇光合特性日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新疆博斯腾湖北岸芦苇光合特性的日变化。[方法]对博斯腾湖流域芦苇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光合有效辐射(Par)、叶面大气蒸气压亏缺(VPD)、空气温度(Ta)、叶片温度(Tl)等指标进行了实地测量,并对这些光合指标的日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运用相关分析对净光合速率与其他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对主要光合因子进行了归类,来探究该湖区芦苇光合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探明造成芦苇光合午休的原因。[结果]博斯腾湖北岸芦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现不规则的双峰曲线,出现时间均为10:30和16:30;在14:30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气孔限制是主要原因;胞间CO2浓度在14:30出现最低值,主要由气孔限制因素控制。芦苇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均呈现极显著相关,与气孔限制值呈现显著相关。博斯腾湖流域芦苇叶片众多光合因子主要归为两类,PC1(Pn、Cs、Par、Tr、Ls)为生态因素;PC2(VPD、Ci)为生理因素,其中生态因素所占的贡献率较大。[结论]该研究可为该区域植物叶片生理特性的理解提供依据,并可为流域湖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马蓉海米提.依米提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洪波张一琼
关键词:芦苇光合特性日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