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
- 作品数:63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徐州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有机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技术领域,该有机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橡胶材料,由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制得:天然橡胶80‑95份、丁腈橡胶5‑20份、有机改性纳米二氧化钛...
- 王晓辉吴海波陈艳李靖王士凡杨英歌周俊庄文昌
- 文献传递
- 纳米碳酸钙与SBS/PS的共混及共混物的性能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本文研究了纳米碳酸钙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与聚苯乙烯(PS)共混物的性能影响。本文采用SBS与PS等比例混合,在总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按不同比例加入纳米碳酸钙,将共混物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再使用注塑机将共混物颗粒制备成力学性能测试样条。测试标准样条的拉伸强度、冲击性能以研究纳米碳酸钙对SBS与PS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随纳米碳酸钙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再减小,当纳米碳酸钙含量在20%时拉伸强度达到最高,冲击性能也随纳米碳酸钙的加入得到加强。
- 周麟黄梦薇王宇贾永相邹翔周俊
- 关键词:SBSPS纳米碳酸钙共混改性
- 三氧化二铝对高密度聚乙烯的性能影响研究
- 2017年
- 以三氧化二铝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原料,经双螺杆挤出机,共混制得不同含量的三氧化二铝的共混物,再对其进行冲击性能、拉伸性能的测试,从而研究三氧化二铝含量对HDPE机械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三氧化二铝的含量逐步增加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先降低后增加,其后几乎保持不变;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三氧化二铝含量为6%时,共混物的综合性能最优。
- 陈国新周俊
- 关键词:三氧化二铝高密度聚乙烯共混改性机械性能
- “互联网+”时代工科教学改革的机遇与挑战被引量:7
- 2017年
- 高等学校工科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传统课堂理论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将其与高等教育有效结合,能够改善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和局限性,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丰富教学内容。目前"互联网+教育"在工科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其在工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二是其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简要阐述"互联网+"时代下工科教学改革的机遇及挑战。
- 徐艳周俊宋明
- 关键词:工科教育教学改革
- 徐州市有机固废物厌氧发酵技术的发展策略
- 2018年
- 以徐州市为例,分析了目前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并结合徐州市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情况,提出了徐州市有机固体废弃物厌氧发酵技术的发展策略。
- 杨华美冯长君堵锡华刘彤李靖周俊
- 关键词:有机固体废弃物厌氧发酵
- 纳米TiO<Sub>2</Sub>改性EPDM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TiO<Sub>2</Sub>改性EPDM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二氧化钛改性橡胶技术领域。该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橡胶材料,由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制得:纳米TiO<Sub>2</Sub>0~20份、EPD...
- 王晓辉陈艳蔡可迎董黎明宫贵贞周俊
- 文献传递
- 具有荧光性手性液晶高分子的制备与表征
- 2018年
- 本文采用手性液晶单体、稀土铕配合物与聚甲基含氢硅氧烷接枝共聚,制备了一种能够发射红色荧光的手性液晶高分子。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偏光显微镜与荧光光度计,对其化学结构、液晶织构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
- 于效祥张建昕丁安宁周俊么冰
- 关键词:荧光手性液晶高分
- 一种全光谱选择反射环状侧链液晶低聚物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光谱选择反射环状侧链液晶低聚物薄膜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手性液晶单体和非手性棒状单体或两个手性液晶单体分别与环状聚甲基含氢硅氧烷接枝共聚构筑具有全光谱选择反射的环状侧链液晶低聚物薄膜,结构式如式I所示。该...
- 罗丛丛么冰堵锡华陈艳贾迎钢周俊丁跃董黎明陈莹
- 文献传递
- 一种超声辅助循环式膜分散装置及聚合物水分散液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辅助循环式膜分散装置及聚合物水分散液制备方法,涉及聚合物相反转水分散领域,装置包括连续相循环系统、分散相进料系统和溶剂回收系统。分散相进料系统由单通道双向推拉型注射器和三通阀门和止回阀与连接连续相循环...
- 董黎明王仁丽刘强么冰王士凡徐艳李红梅臧运晓王晓辉周俊宫贵贞黄菊
- HIV-1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的QSAR研究与分子设计被引量:7
- 2021年
- 为了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s)抑制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从而获得活性更好的抑制剂,基于拓扑理论,计算了32种INSTIs分子的电拓扑状态指数(Ei)和电性距离矢量(Mj)。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LBR)方法建立了化合物抑制活性的六元(M57,M14,E7,E13,E21,M36)QSAR模型。以模型中的6个参数为人工神经网络输入层构建反向传播(BP)算法模型,设定6∶2∶1的网络结构,相关系数R2由多元线性回归的0.946提升到0.992。分析模型的6个变量可知,影响INSTIs抑制活性的主要结构片段是>N—、—N—、—C—、—X、—C<、—CH和—OH。通过结构修饰提出3种具有较高抑制活性的新化合物。
- 陈艳冯惠周俊堵锡华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分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