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旭
-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妊娠期糖尿病PAI-1、D-2聚体、血脂相关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浆PAI-1、D-2聚体、血脂与妊娠期糖尿病有无相关性。方法 (1)采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糖尿病家族史、身高、体重,计算BMI;(2)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55例GDM孕妇(研究组)和55例健康孕妇(对照组)血浆PAI-1的含量;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法、酶偶联比色法、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两组中TG、TC、D-2聚体。同时将两组中BMI<28kg/m2为Ⅰ组(非肥胖组),BMI≥28kg/m2为Ⅱ组(肥胖组)。结果 (1)GDM组血浆PAI-1、D-2聚体、血脂高于正常孕妇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GDM肥胖组血浆PAI-1、D-2聚体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GDM相关因素多元素相关线性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I-1与D-2聚体、TG、TC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GDM存在凝血系统异常及血管并发症可能,PAI-1、D-2聚体、血脂可作为血管并发症敏感指标,指导临床早期干预。
- 吴艳柯旭谢穗
- 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D-2聚体血脂妊娠期糖尿病
- IL-6、D-二聚体及CRP联合检测在未足月胎膜早破高危孕妇早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白介素-6(IL-6)、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未足月胎膜早破高危孕妇早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12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诊治的6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高危孕妇设为高危组,3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设为早破组,30例未破膜正常妊娠临产孕妇设为对照组。采集三组外周血,对IL-6、D-二聚体、CRP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以上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三者联合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价值。结果三组IL-6、D-二聚体、CRP水平比较,高危组>早破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IL-6、D-二聚体、CRP水平与未足月胎膜早破均呈正相关(P<0.05)。IL-6、D-二聚体、CRP水平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cut-off值分别为8.2ng/L、4.1mg/L、5.2mg/L,三者联合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均分别高于单独预测。结论IL-6、D-二聚体、CRP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呈正相关,在未足月胎膜早破高危孕妇早期预测中联合检测IL-6、D-二聚体及CRP诊断效能更高。
- 柯旭周荣生曹振平
- 关键词:未足月胎膜早破高危孕妇白介素-6D-二聚体
- CMV-DNA、IL-1、IL-6、TNF-α水平与早期妊娠流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DNA(CMV-DNA)、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早期妊娠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本院妇产科经过超声确诊的108例宫内早孕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流产及流产次数分为正常妊娠组(36例)、自然流产组(36例)及复发性流产组(36例),采用PCR方法检测血清中CMV-DNA水平,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IL-1、IL-6、TNF-α的水平。结果:CMV-DNA、IL-1、IL-6及TNF-α水平复发性流产组均高于自然流产组,自然流产组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流产2次组相比,≥3次组的血清CMV-DNA、IL-1、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孕酮<25 ng·ml^-1组相比,≥25 ng·ml^-1组的CMV-DNA、IL-1、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V-DNA、IL-1、IL-6及TNF-α作为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微环境的检测指标用于预测流产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席珍珍周荣生柯旭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妊娠流产
-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自然流产及免疫细胞因子水平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分析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自然流产及免疫因子水平的关联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稽留流产孕妇89例和同期正常妊娠孕妇63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中的HCMV-DNA,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HCMV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根据孕妇HCMV感染的检测结果,将152例孕妇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采用ELISA检测两组孕妇血清中免疫相关因子IL-1、IL-6和IFN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差异并分析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免疫反应的关联性。结果:发生自然稽留流产孕妇的HCMV感染阳性率(32.58%)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的孕妇(9.52%),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HCMV感染组患者的血清IFN、IL-1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针对两组孕妇的血清免疫细胞因子IL-1、IL-6和IFN的表达水平与HCMV感染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FN、IL-1、IL-6的最大似然估计值和OR值均>0,则说明血清IFN、IL-1、IL-6水平与HCMV感染存在正相关,孕妇血清中的IFN、IL-1、IL-6表达水平越高,孕妇发生HCMV感染的概率越高。结论:孕妇发生HCMV感染可以增大胚胎感染的风险,进而导致自然流产的发生,而IL-1、IL-6和IFN等免疫反应相关因子与HCMV感染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孕妇HCMV感染的辅助血清检测指标。
- 周荣生柯旭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自然流产免疫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