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超声
  • 1篇动脉闭塞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心源性
  • 1篇心源性栓塞
  • 1篇血流
  • 1篇硬化性
  • 1篇源性
  • 1篇运动症状
  • 1篇枕部
  • 1篇枕部疼痛
  • 1篇阵挛
  • 1篇症状
  • 1篇中动脉
  • 1篇中缝核
  • 1篇深感觉障碍
  • 1篇神经核
  • 1篇神经核团

机构

  • 5篇吉林大学白求...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作者

  • 5篇张丽
  • 4篇白晶
  • 3篇孙洪扬
  • 2篇颜帅
  • 1篇吕玉丹
  • 1篇黄妍
  • 1篇杨弋
  • 1篇郭珍妮
  • 1篇栾树鑫
  • 1篇杨乐
  • 1篇邢英琦
  • 1篇吴江
  • 1篇许鹏飞
  • 1篇胡洋
  • 1篇罗云
  • 1篇刘雪娇
  • 1篇张永方

传媒

  • 5篇中风与神经疾...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双肩部及双髋部持续抖动的连续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1例报告被引量:1
2015年
连续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epilepsia partialis continua,EPC),为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一种亚型,典型临床表现为反复、规律或不规律、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肌阵挛,可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年,阵挛频率为0.06~6 Hz。
潘觉宜白晶颜帅张丽孙洪扬吕玉丹
关键词:髋部肩部阵挛部分性发作部分性癫痫边缘性脑炎
焦虑症患者卧立位脑血流调节研究初探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通过研究焦虑症患者卧立位脑血流调节趋势,探讨焦虑症患者神经系统症状与脑血流调节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TCD检测10例焦虑症患者卧位与立位脑血流的变化,并通过脑血流曲线观察其变化特点。结果本组焦虑症患者中有7例由卧位转为立位时,脑血流在2min内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中5例患者脑血流下降幅度在11-20cm/s,2例患者脑血流下降幅度在21-39cm/s。结论部分焦虑症患者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及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显著下降,焦虑症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及较高的脑血管病患病率可能与此有关。
郭珍妮邢英琦杨乐黄妍张丽栾树鑫吴江杨弋
关键词:焦虑症脑血流经颅多普勒超声
以一侧楔束核受损为主要表现的Opalski综合征1例报告被引量:1
2015年
Opalski综合征由法国人Opalski在1946年最先报道[1],是一种临床较罕见的伴有同侧肢体无力的延髓背外侧梗死,临床易误诊为Wallenberg综合征。国内外近几年报道的Opalski综合征以多个神经核及神经受累症状为主,尚无以一侧楔束核受损为主要表现的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主要表现为同侧上肢深感觉障碍的Opalski综合征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9岁,因右侧枕部疼痛5 d,右上肢麻木、右侧肢体活动不灵1 d入院。患者首发症状为右侧枕部针刺样疼痛,呈持续性,头右转时加重。入院前1 d突发右上肢麻木,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走路向右倾斜。
张丽许鹏飞孙洪扬潘觉宜颜帅白晶
关键词:深感觉障碍枕部疼痛椎动脉狭窄皮质脊髓束神经核团
经颅超声评价中缝核与帕金森病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较常见的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变和路易小体形成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尤其是在发病早期,尚缺乏有效的实验室诊断金标准。主要临床表现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主要有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
刘雪娇张丽张永方王亦心白晶
关键词:超声评价中缝核非运动症状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元退行性变
单纯拇指瘫痪的脑梗死1例报告
2016年
急性脑梗死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引起单纯手臂、手或手指瘫痪的发病率却很低,且容易被忽视及误诊,该病多由小卒中引起,预后相对较好。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表现为单纯拇指瘫痪的脑梗死病例报道如下。
孙洪扬罗云张丽胡洋白晶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肌力减弱心源性栓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