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晓晶

作品数:34 被引量:24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沙漠气象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篇降水
  • 6篇乌鲁木齐
  • 6篇夏季
  • 6篇夏季降水
  • 5篇云微物理
  • 5篇同化
  • 5篇微物理
  • 5篇暴雪
  • 4篇降水预报
  • 3篇影响因素
  • 3篇中尺度
  • 3篇日变
  • 3篇日变化
  • 3篇能见度
  • 3篇大气能见度
  • 2篇地形
  • 2篇汛期
  • 2篇汛期降水
  • 2篇云微物理特征
  • 2篇中尺度数值

机构

  • 33篇中国气象局
  • 4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新疆气象局
  • 3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阿勒泰地区气...
  • 1篇湖北省气象信...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4篇于晓晶
  • 10篇李淑娟
  • 9篇李曼
  • 8篇辛渝
  • 5篇唐永兰
  • 5篇马玉芬
  • 3篇何清
  • 3篇赵勇
  • 3篇杜娟
  • 2篇辜旭赞
  • 2篇赵玲
  • 2篇毛炜峄
  • 2篇马秀梅
  • 2篇姚俊强
  • 2篇徐桂荣
  • 2篇于志翔
  • 2篇杜娟
  • 1篇陈郁琴
  • 1篇李海花
  • 1篇李红莉

传媒

  • 11篇沙漠与绿洲气...
  • 5篇暴雨灾害
  • 3篇气象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干旱气象
  • 2篇第33届中国...
  • 2篇第34届中国...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第35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DERF2.0的乌鲁木齐2013年春季降温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检验被引量:8
2018年
基于DERF 2.0模式数据,应用均一化标准差、均方根误差等方法,以2013年乌鲁木齐春季逐日温度及24 h变温检验为背景,初步评估了该模式对延伸期春季强降温过程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1)逐日气温预报整体偏差随预报时效推进而增大,延伸期预报偏差明显大于中期。(2)旬平均温度的中期预报偏差普遍在-2~-8℃,延伸期的预报偏差最小在0℃左右,最大为-15.5℃。(3)日平均气温以及最高、最低气温的逐日偏差均以冷偏差为主,偏差范围为5~-15℃,延伸期预报偏差范围为-5~-15℃。模式对升温阶段的预报冷偏差随升温加剧而增大,对降温阶段的预报偏差随降温加剧而减小。24 h变温偏差主要在±5℃范围内变化,延伸期的24 h变温偏差比中期预报偏大可达|8|℃以上。(4)DERF 2.0模式对中短期温度预报有一定水平,延伸期预报能力下降,可参考价值较弱。(5)对强降温过程的结束日的温度预报偏差小,而对过程初始日的温度预报冷偏差大,造成对降温过程的预报暖偏差大,强降温过程普遍漏报。
李淑娟毛炜峄毛炜峄窦新英于晓晶贾孜拉.拜山
关键词:预报时效
新疆雷暴气候特征及其与地闪密度关系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针对新疆长时间尺度近63 a雷暴日气候特征及其与地闪密度关系的研究相对缺乏的问题,结合新疆人工观测雷暴日和ADTD获取的地闪资料,采用气候趋势法、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得出了:新疆年均雷暴日数由南向北逐渐增多,西部多于东部。新疆年均雷暴日数整体上表现出递减变化,每10 a减少约0.3 d,同时存在着2~8 a,10~20 a,24~30 a的3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新疆月均雷暴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一年中99.8%的雷暴日发生在4-10月,7月达到峰值。雷暴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大多发生在14:00-20:00,持续时间在10-20 min的最多,约占总数的39.5%。新疆地闪密度与雷暴日的幂模型拟合关系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检验。
王延慧张建涛何清韩雪云于晓晶焦阳钱勇
关键词:雷暴气候特征地闪密度
乌鲁木齐北部城区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为研究乌鲁木齐北部城区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规律,分析气象要素和污染要素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选取乌鲁木齐北部城区的黑山头气象自动站的气象要素资料和大气成分站的污染要素资料,对乌鲁木齐北部城区2013年4月—2015年3月的大气...
于志翔于晓晶李霞
关键词:能见度影响因素
文献传递
DOGRAFS温度和风场的预报检验被引量:12
2014年
利用新疆及周边地区2012 年11 月1 日-2013 年10 月31 日的地面2 m 温度和10 m风场的逐6 h 观测和预报资料,通过预报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误差的分析,对基于WRFv3.5 和WRFDAv3.4.1 的新疆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同化系统(DOGRAFS)的预报效果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DOGRAFS系统对地面2 m温度和10 m风速的预报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二者的预报偏差均呈周期性变化,对2 m 温度预报整体呈“低温偏高,高温偏低”特点,采用12 UTC 初值场起报的预报结果对冬、春、夏季的高温预报冷偏差最小,采用06 UTC 初值场起报的预报结果对秋季的预报冷偏差最小,采用18 UTC 初值场起报的预报结果对冬、春、夏季的低温预报偏差最小,采用00 UTC 初值场起报的预报结果则对秋季的最低温预报偏差最小,各时次对18 UTC 的预报偏差均接近0 .偏差的空间分布上,大部分站点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次的偏差都在-2-2 益之间.对10 m风场的预报在秋季效果最好,冬季最差,预报平均误差整体从冬到秋逐季递减,夜间大于白天,四季中,采用18 UTC 初值场起报的预报效果最好.
李淑娟于晓晶琚陈相李曼
GRAPES模式中不同陆面方案对新疆一次强降水事件的模拟被引量:10
2014年
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GRAPES_Meso V3.3.2.5版本以及NCEP的GFS资料,分别选用模式中不同陆面参数化方案(SLAB、LSM、NOAH)对2013年9月14—17日新疆强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陆面方案对主要雨带的落区和大致走向影响并不大,但对降水强度的预报还是敏感的,SLAB陆面方案预报的降水场与实况场最相似;(2)不同陆面方案在选取的强降水区域预报的降水量均较实况偏小,比较各试验后发现NOAH方案较其他方案的预报结果显得更加稳定与合理。
琚陈相李淑娟于晓晶李曼
关键词:暴雨预报陆面方案
2013—2015年乌鲁木齐北部城区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2013年4月—2015年3月乌鲁木齐北部城区黑山头气象自动站资料和大气成分站资料,对大气能见度和气象、污染要素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以探究乌鲁木齐北部城区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规律,进而揭示气象和污染要素对大气能见度的影...
于志翔于晓晶李霞
关键词:能见度影响因素
文献传递
2013—2015年乌鲁木齐北部城区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17年
基于2013年4月—2015年3月乌鲁木齐北部城区黑山头气象自动站资料和大气成分站资料,对大气能见度和气象、污染要素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以探究乌鲁木齐北部城区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规律,进而揭示气象和污染要素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北部城区大气能见度日、月及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春、夏、秋季的大气能见度日变化规律类似,冬季则差异较大。夏季能见度最高,冬季最低。2014年与2013年相比,春、夏、秋季的大气能见度均值变化不大,但2014年冬季大气能见度明显优于2013年;(2)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气压呈负相关,与温度、风速呈正相关,其中温度影响最显著。大气能见度与PM10、PM2.5和PM1.0呈负相关,其中PM2.5影响最显著,PM10影响最小;(3)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和温度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与PM10、PM2.5和PM1.0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通过回归分析拟合建立的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温度、PM2.5和PM1.0的多元非线性模型,经验证该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规律。
于志翔于晓晶李霞
关键词:能见度影响因素
两种背景场改进方案对新疆“狭管”风区风场预报性能评估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客观评价Wind Energy Resource Assessment System/CMA(简称WERAS/CMA)系统(CTL方案)和将其中的客观分析法改成四维同化系统(简称FDDA方案)对既受狭管效应影响、又受湖陆风影响的阿拉山口和达坂城-小草湖风区起伏下垫面中的风能资源数值模拟的优劣,根据2009年7、10月和2010年1、4月12UTC的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同期CMACAST下发的WMO各种常规观测资料开展了风场预报效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1)对复杂区域而言,两种方案比过去单纯只用中尺度模式进行风场模拟的平均相对误差至少减小10%;(2)总体而言,两种方案对70m高度处的风速模拟误差要大于30、50、100m处的误差,在受多种环流尺度影响区域,模式在刻画平均风速/风向频率廓线方面的缺陷均极其相似;(3)在70m高度上,两种方案5m·s-1以内的风速平均相对误差可达60%~130%,>5m·s-1的误差可控制在15%以内;对受湖陆风影响区域的模拟误差明显偏大,误差大小与湖陆风效应的季节变化有关;(4)两种方案均能抓住70m左右高度上不同等级风速段的气候背景,对达坂城风区5~15m·s-1风速段的Ts预报评分可达0.6~0.7,对阿拉山口和小草湖风区≤5m·s-1风速段的Ts预报评分分别可达0.6~0.7和0.9左右。然而,对达坂城风区≤5m·s-1风速段的Ts预报评分仅0.3~0.4;(5)两种方案对所有风区需采取停机保护措施的、15m·s-1以上强风预报的Ts评分仅在0.4~0.6;(6)同一测风塔不同高度上,FDDA方案对风的预报效果不一定总优于CTL方案,但在70m高度上,FDDA总体略优于CTL;即使同一风区,各个测风塔之间两种方案的预报效果也是因局地多尺度环流影响的不同或因预报的高度不同或预报季节的不同而异,这种预报误差差异的机理还有待探究。
辛渝于晓晶陈洪武
关键词:湖陆风
伊宁市主汛期降水日变化特征被引量:10
2015年
基于伊宁市2007—2011年逐时自动降水资料,分析主汛期(5—8月)降水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水主要集中在22:00至翌日09:00,最大值出现在02:00,其次为18:00至翌日19:00,最小值出现在13:00。降水频次的高值区在23:00至翌日11:00,降水最不易产生的时间为16:00。降水强度最高值出现在18:00,其次为19:00,此时间段也是累积降水量高值区,降水强度最低值13:00也是累积降水的低值区。降水强度和降水频次与降水量的相关性较高。在≥0.1 mm、≥1 mm和≥3 mm的逐时降水频次中,夜晚和早晨出现降水的次数较下午多,其中,≥0.1 mm的降水次数最多。降水主要以夜雨为主,且以3 h的短时间降水贡献率最大。总云量和低云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黄秋霞赵勇何清琚陈相李淑娟于晓晶
关键词:主汛期降水日变化降水频次降水强度云量
山东半岛一次冷流暴雪过程的中尺度模拟与云微物理特征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本文以NCEP—FNL资料作为初始场和边界场,采用WRF中尺度模式对2010年12月29—30日发生在山东半岛的一次冷流暴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高时空分辨率模拟结果分析此次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和云微物理特征。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过程发生在较强的海气温差背景下,渤海海表对冷空气的增温增湿作用显著,通过湍流交换等作用向低层大气输送大量感热、潜热和水汽;水汽由渤海中部海域输送到山东半岛东北部地区,其上空水汽辐合层比较浅薄,集中在800hPa以下,相对湿度饱和层和比湿高值维持的时间与强降雪时段一致;中尺度海岸锋的生消过程对冷流暴雪过程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水平方向上呈现为偏北风和偏西风的强辐合带,局地环流中的上升运动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直接决定暴雪的落区和强度,这是产生浅对流降雪的主要物理机制;云中水凝物粒子的高度在600hPa以下,最大值出现在850~900hPa之间与浅对流结构相对应;各水凝物粒子含量相差较大,以雪和霰最多。
于晓晶辜旭赞李红莉
关键词:冷流暴雪数值模拟中尺度特征云微物理特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