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霄潇 作品数:66 被引量:948 H指数:20 供职机构: 中华中医药学会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经济管理 更多>>
采用EVIDEM框架开展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 被引量:23 2022年 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是当前中医药评价领域内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在证据和价值基础上对同类别不同中成药、不同剂型和规格中成药,以及不同生产厂家中成药的“临床综合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中成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保证其发挥临床价值的重要前提。然而目前,尚未见到对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公认的系统论述以及可借鉴的方法学体系。由国际研究团队研发的证据与价值:对决策的影响(the evidence and value:impact on decision-making,EVIDEM)框架被用于评估医疗干预措施的综合价值。EVIDEM框架围绕证据与价值观,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MCDA)模型和卫生技术评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HTA),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方法学工具。该文在团队目前正在开展的EVIDEM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基于EVIDEM框架的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主要包括4个环节、7个模块、10个步骤。通过该研究的应用探索,期望为未来中医药领域开展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提供方法借鉴和实践经验。 廖星 戴泽琦 吴雪 罗辉 赵晖 张霄潇 贾露露 唐健元关键词:中成药 卫生技术评估 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临床优势病种的探讨 被引量:16 2023年 随着生活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及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我国男性生育能力显著下降,男性不育症发病率逐年增高,给男科医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治疗难题。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具有明确疗效,临床上应用广泛,为了明确中医药在男性不育症的不同种类及不同阶段做起的作用,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邀请了男科临床一线的西医与中医青年优秀专家,围绕特发性少、弱、畸形精子症、精液液化异常、精索静脉曲张、免疫性不育、提高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改善抑郁焦虑状态等6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就中医治疗的优点、特色、短板及优势病种、优势环节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男性不育症的各种病因及相关环节的治疗进行了梳理与归纳。男性不育症由于病因不完全明确及发病机制复杂等原因,单纯西医治疗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而中医药以整体观为核心,改善功能性疾病是学科优势,同时可以对应多靶点、多病因,并且有内治外治等综合性疗法,因此中医治疗及中西医医结合治疗男性不育症,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该文总结了纯中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病种和优势环节,罗列了相关病种的中西医治疗建议,以期让更多男科医生了解中医的治疗效应及优势能够实现中西借鉴、沟通融合,在临床实际诊疗中给患者提供优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男性不育症的疗效。 祝雨田 王彬 李卫 林生 王景尚 王福 柯明辉 孙大林 王海 赵勇 刘红明 唐渊 王晟 朱勇 李海松 张霄潇关键词:男性不育症 补肾法治疗男性不育症相关动物实验 被引量:5 2023年 男性不育症的实验研究是研究男性不育症发病机制和评价药物治疗的关键。该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男性不育症的动物实验研究。有关男性不育症实验模型主要包括少弱精子症、畸形精子症、无精子症及精索静脉曲张动物模型等。少弱精子症动物模型的构建最常见的包括雷公藤多苷模型、腺嘌呤模型、氢化可的松模型、辐射模型4种类型,多以化学手段为主。无精子症动物模型的构建多采用腹腔注射双磺酸基烷化剂白消安和将小鼠阴囊浸泡在43℃的水中的方法。关于畸形精子症动物模型的研究相对较少,灌胃雷公藤多苷(GTW)和甲基磺酸甲酯(MMS)的方法较为常见。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动物模型多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结扎下腔静脉外侧和精索静脉内侧间的左肾静脉中分对睾丸形态学及附睾精子质量有明显影响。相关动物实验研究表明,以五子衍宗丸为代表的补肾生精经典名方和现代研究的临床验方对男性不育症都起到了显著的治疗作用。补肾法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机制多集中于抑制生精细胞凋亡的研究方向。补肾法调控生精细胞凋亡,为中医药在男性生殖领域开辟了新的治疗思路、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王继升 孟繁超 李海松 王彬 冯隽龙 邓省 李曰庆 张霄潇关键词:男性不育症 动物实验 补肾法 五子衍宗丸 基于“阴火”理论探讨内皮细胞代谢重塑与肿瘤血管化关系及中医药干预思考 被引量:10 2023年 血管内壁的内皮细胞借助调节血管稳态、血管张力、细胞黏附、细胞增殖、凝血抗性、炎症因子等来响应机体的物理和化学信号,进而维持血管处于衡动稳定的状态。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发展所需的关键条件,肿瘤血管化的病理模式为瘤体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和氧气,以促进其增殖。近年来,内皮细胞参与肿瘤血管渗入,驱动血管生成被认为是促进肿瘤转移的关键环节。血管内皮细胞可通过调控代谢重塑以满足肿瘤血管化过程中对物质和能量的需要,其异常的代谢特征使得其能更好地适应肿瘤微环境的变化,这种代谢的改变常被看作是肿瘤血管化进程的重要基础。中医“阴火”理论源自《黄帝内经》,原指“阴虚生内热”,属内伤之火范畴,后经历代医家推演变化,逐步形成“脾胃气虚-阴火上乘-气火失调”的病机认识。内皮细胞代谢重塑的发病过程是“阴火”病理表征的客观体现,而阴火造化生息、燔灼妄动之性又与肿瘤新生血管增生无制、亢变为害的疾病状态相吻合。脾胃亏虚与气机失衡的改变可致水谷精微不得布散,发生代谢障碍,停久为痰为瘀,与血脉相搏结,致使局部环境异化(肿瘤微环境形成)、脉道不利(内皮细胞代谢失衡),异变形成肿瘤新生血管。在“阴火”证候要素指导下,围绕气与火的相关性,运用“扶正调气”的治法遣方用药,可调节内皮细胞代谢功能,达到机体相对平衡状态,进而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基于以上认识,该文围绕内皮细胞代谢重塑与阴火相关理论,阐发学术微旨,以期为中医药干预肿瘤血管化进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李奕 张霄潇 庞博 花宝金 陈正涛 潘雪 张传龙关键词:阴火 中医药 制约中成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7 2021年 中成药产业是中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40年来中成药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医药卫生领域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医药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成药产业增速明显下滑或出现负增长。分析制约中成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4个主要因素,并提出了3项对策建议:一是加强循证医学方面的研究及机制建设;二是建立长效的中成药淘汰机制;三是加强管理的协调性。 张霄潇关键词:中成药 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现状和思考 被引量:38 2018年 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是必要的。然而,现有的中医药指南很少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被有效使用。本文将针对这一现象,探讨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的特点,并对其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为下一步制订高质量的、切合临床实际的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提供可行性建议。 赵国桢 冯硕 张霄潇 冯雪 黄坡 胡晶 胡晶 陈彦秀 李博 李博关键词:临床实践指南 中医儿科优势病种认识与发展专家探讨 2024年 中医儿科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功效,挖掘中医儿科的优势和特色,整理、遴选、推广中医儿科优势病种对于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临床优势病种系列青年沙龙,旨在探明中医诊治的优势和特色,凝练中医解决临床问题的相关科学问题,为中医的精准发展提供支撑。本专家探讨意见从中医儿科优势病种的范畴、建设意义以及建设建议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希冀广大同行及行政管理部门重视并推动中医儿科优势病种工作进展,这将对人民健康及中医儿科的振兴与发展大有裨益。 刘应科 崔红 杨健 王俊宏 吴力群 冀晓华 安冰 刘小梅 万伟琳 王红 周高俊 张雯 邱丽漪 郭凯 张霄潇关键词:中医儿科 优势病种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报告清单 被引量:8 2019年 报告不规范是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存在的重要问题,而报告不规范直接影响了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临床应用。本研究以《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为框架,结合临床实践指南报告规范(COGS 2003)、国际卫生实践指南报告规范(RIGHT)和中医药的特点形成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报告清单初始条目,继而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会议共识法进一步对清单初始条目进行修改,最终形成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报告清单,以期为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撰写提供报告建议,并为评估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报告质量提供参考。 张霄潇 冯雪 廖星 郭宇博关键词:中医 临床实践指南 新时代中医药标志性科技成果(2012—2022) 被引量:7 2024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彰显重大标志性科技成果的示范作用,中华中医药学会按照有关要求,在权威专家指导下,组织广大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全面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领域的重要科技成果,并经过成果征集与梳理、撰写成果报告、组织专家论证和公开征求意见等严格程序,遴选、形成了新时代中医药标志性科技成果(2012—2022)。 张霄潇 何享鸿 尤良震 陈俊峰 马骏 王国辰 陈凯先中医药临床优势病种探讨--慢性前列腺炎 被引量:5 2024年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门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由于慢性前列腺炎具有症状多样、病因复杂、机制不清晰、反复发作等特点,西医常会面临治疗手段有限、治疗效果欠佳的问题。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领域的独特优势,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中医男科、西医泌尿外科及相关药学领域专家围绕慢性前列腺炎的现代医学认识进展、中医病因病机治法各家学说、与各个交叉学科的切入点、中医药参与慢性前列腺炎全程管理的作用与优势、慢性前列腺炎相关机制研究等进行深入探讨。与会专家讨论后认为,慢性前列腺炎是中医优势病种之一。中医药能有效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泌尿、社会心理、器官特异性、感染、神经系统、疼痛不适、性功能障碍等临床症候群,提高生活质量。对于不能耐受西药的不良反应或不能接受西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非炎症性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患者;以疼痛症状为主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以下尿路症状为主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合并精液液化异常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等均可采用中医药为主导的治疗。目前,慢性前列腺炎最佳诊疗策略尚未形成,需要从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等不同角度深入探讨研究。中西医应当整合两者的优势,在互相借鉴的基础上,明确了中医药干预的定位和优势,以提高我国慢性前列腺炎的诊疗水平。 覃湛 莫美 何超拔 耿立果 耿立果 王继升 王彬 王继升 洪志明 袁少英 洪志明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 中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