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 作品数:13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中青年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反贪机构外部社会监督制度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一、引言
随着检察改革的深入推进,检察机关的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不断完善。特别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试点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通过社会公众参与检察机关的具体办案环节,实行社会民主监督。由于该制度还在试点阶段,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还亟待深入研究。目前,一些学者在开展比较研究时,将研究的视野集中在美国的大陪审团制度、日本的检察审查会制度方面,认为这些都是民众参与检察或公众参与司法的典型制度,并提出人民监督员制度完善建设。笔者认为,相关研究应当更多地关注一些国家和地区反贪机构的外部社会监督制度,系统研究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外部社会监督,才能提出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建议。
- 张健
- 关键词:社会公众参与反贪机构人民监督员制度检察改革大陪审团制度社会监督制度
- 反腐外部监督机制的比较与完善被引量:8
- 2007年
- 随着世界各国反贪机构的建立,"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焦点。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廉政公署的外部社会监督制度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廉政公署的外部专门监督制度是解决上述难题的两种典型实践例证,二者各具特色,对于完善我国的人民监督员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 张健
- 关键词:反贪机构社会监督
- 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监督制约机制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现代法治精神和诉讼理念倡导对权力实行监督,防止司法腐败。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同样需要监督制约,以保证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通过对刑事审前程序监督制约机制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监督制约机制的必要性以及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 张健
- 加拿大联邦检察体制改革最新动态
- 2007年
- 2006年12月,随着加拿大新一届联邦政府大力推行联邦责任制度,联邦检察机关从原来司法部内设的检控部门独立成为专门机关,强化了刑事检控职能,增强其依法行使职权的独立性,标志着加拿大检察制度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张健
- 关键词:联邦政府检察体制改革依法行使职权专门机关检察机关检察制度
- 建立我国检察机关与国(境)外执法机关治理商业贿赂合作机制问题研究
- 2007年
- 一、治理商业贿赂国(区)际司法合作的时代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业贿赂肆虐全球。据世界银行抽样调查,全球商业流通领域每年的贿赂额在2万亿美元以上。从商业贿赂的发生形态来看,主要有:(1)国内公司、企业、个人之间的贿赂;(2)国内公司、企业、个人与国外公司、企业、个人之间的贿赂。在我国,商业贿赂在一些行业和领域近年来也呈愈演愈烈之势。“据初步统计,2003年至2005年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案件90824件。
- 张健曾翀
- 关键词:商业贿赂检察机关司法合作执法机关商业流通领域
- 反贪机构外部监督的制度抉择
- 随着世界各国(地区)建立和加强反贪机构,"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已经各国(地区)政府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焦点。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廉政公署的外部社会监督制度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廉政公署的外部专门监督制度是解决上述难题的两种...
- 张健
- 关键词:反贪机构社会监督
- 文献传递
- 我国跨国追缴职务犯罪所得相关制度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我国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虽然对追缴犯罪所得做出相关的规定,但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追缴犯罪所得制度,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确立的腐败犯罪资产追缴与返还机制以及英美法系国家专门的犯罪所得立法还有较大差距,不利于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开展追缴职务犯罪所得国际司法合作。应当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追缴腐败犯罪所得机制,借鉴英美法系国家较为成熟的专门立法,建立和完善中国追缴职务犯罪所得制度,从而为全面开展境外追赃提供法律支撑。
- 王学成张健
- 关键词:司法合作缺席审判
- 世界各国(地区)反贪机构外部社会监督制度比较研究——兼论人民监督员制度监督范围与组织形式的完善
- 一、引文中国检察机关是国家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也是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力量,通过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逮捕权和公诉权,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实行法律监督,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 张健
- 文献传递
-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控制犯罪刑事政策新视角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新的形势下,正确运用刑事政策,依法严历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加强人权司法保护,确保社会治...
- 王学成张健
- 关键词:和谐社会控制犯罪
- 吓走窃贼并占有赃物的行为应如何处理被引量:1
- 2007年
- 司法实践中,围绕侵犯“赃物”的各种行为该如何定性,一直颇有争议。比如,对于吓走窃贼并占有赃物的行为,究竟是不当得利的民事行为,还是抢劫、敲诈、侵占、盗窃等侵犯财产罪的犯罪行为?这必然涉及侵犯财产罪的法益理解、我国刑法对处于非法占有状态的“赃物”是否保护等问题,对此,理论界与实务界分歧很大。日前,本刊结合典型案例,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检察院联合组织研讨会,特邀专家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 杨炯张健李明徐彪张志勇李霓张仲玮
- 关键词:民事行为赃物侵犯财产罪不当得利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