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亚飞
-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梗死护理中行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对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88例,按照随机数字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能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体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患者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提高患者生活状态水平,且患者随访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整体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可见,积极康复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 冀亚飞李亚萍李敏
-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护理神经功能
- 一种康复训练辅助带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康复训练辅助带,包括背部贴合垫体、弹性头套体和固定扣带,弹性头套体通过固定扣带与背部贴合垫体固定连接,背部贴合垫体底部固定安装有弧形安装垫块,弧形安装垫块上固定安装有腰部辅助...
- 冀亚飞
- 基于Orem自护理论“5E”康复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 2023年
- 目的:探讨基于Orem自护理论“5E”康复模式对脑卒中患者重建生活能力和自我护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基于Orem自护理论的“5E”康复模式进行干预.随访4个月。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4个月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2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ESCA各个项目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MBI评分[(89.64±9.38)分]高于对照组[(76.35±6.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基于Orem自护理论下“5E”康复模式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提高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水平,促进其生活方式的重建,提高生活质量。
- 苗春霞冀亚飞
- 关键词:OREM自护理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一种医用治疗偏瘫手部康复护理器械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治疗偏瘫手部康复护理器械,在使用该实用新型时使用者可将腕部魔术贴绕缠在腕部,将五个指尖魔术贴分别固定在五指指尖,穿戴完毕后可启动控制电路盒,偏瘫患者在自然状态下五指呈现蜷缩的姿势,在开启控制电路盒...
- 冀亚飞苗春霞
- 体外冲击波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肌痉挛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21年
- 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其死亡率、致残率也较高,是主要的危害人们健康的原因;脑卒中后患者常伴功能障碍,恢复时约65%的患者会发生肌痉挛[1]。肌肉痉挛不仅会限制关节活动,引发肌腱疼痛和挛缩,还会妨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康复训练,影响其预后[2]。在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治疗中方法较多,例如注射肉毒毒素,康复训练,口服用药,物理治疗等,虽然均能改善患者的部分疾病症状,但在持久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均有缺陷[3]。近几年,体外冲击波(ESWT)因其无痛、安全的特点逐渐应用于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治疗中,且效果较好,其是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主要利用生物、物理学效能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4]。本文主要探讨脑卒中后肌痉挛应用康复训练联合ESWT治疗的效果。
- 鹿梁燕赵常宝冀亚飞郝雅丽
- 关键词:口服用药体外冲击波疾病症状肉毒毒素肌痉挛肌肉痉挛
-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6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非手术治疗)和护理干预。结果:治愈34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未愈4例。结论:护理干预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冀亚飞
-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康复治疗护理干预
- 高压氧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于山西省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和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15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aitland手法组、体外冲击波组及高压氧联合体外冲击波组,每组5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的改良Fugl-Meyer评定量表(FMAS)上肢版块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患者治疗后的FMAS(上肢版块)、MBI及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比较显示高压氧联合体外冲击波组的FMAS(上肢版块)和MBI评分显著高于Maitland手法组和冲击波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患者的并发症症状轻,且均在短期内明显好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1)。结论高压氧联合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 鹿梁燕赵常宝李晓慧冀亚飞郝雅丽
- 关键词:高压氧体外冲击波脑卒中肩手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