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峰
- 作品数:5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调强适形放疗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GF-β_1、VEGF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观察调强适形放疗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探讨其对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医学部放疗室治疗的鼻咽癌患者9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调强适形放疗治疗,观察组采取调强适形放疗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均持续治疗2个月。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后的血清TGF-β_1、VEGF水平、治疗前与治疗后1年的生活质量评分(QLQ-C30)及治疗后1年、2年、3年生存率。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TGF-β_1、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GF-β_1、VEG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1.36±3.42)μg/L vs(28.40±3.75)μg/L、(262.53±11.48)ng/L vs(319.87±12.8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的QLQ-C30分值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57.24±5.28)分vs(50.79±4.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3年生存率为46.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0.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予以调强适形放疗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血清TGF-β_1、VEGF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周期,且安全性较好。
- 郭峰钟辉祁志军吴勇
-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榄香烯注射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IGRT对肺部恶性肿瘤精确放疗时摆位误差及摆位外扩边界值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放疗(IGRT)在肺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热塑体模固定,每天行IGRT,根据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相匹配,获得患者左右(x)、头脚(y)、前后(z)3个方向的线性误差和旋转误差,并对误差进行校正,分析校正前后摆位误差的变化。结果校正后x、y、z轴上的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0.02±0.20)、(0.04±0.21)、(-0.01±0.11)cm,均低于校正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前与校正后旋转x、y、z轴上的平均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后x、y、z轴上的摆位外扩边界值(MPTV)分别较校正前减少2.80、7.16、4.78 mm。结论 IGRT可明显减小肺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时的摆位误差,缩小MPTV,提高放疗的精确性。
- 郭峰钟辉祁志军吴勇何文菊
- 关键词:图像引导放疗肺部恶性肿瘤摆位误差放疗
- 两种治疗方案对小细胞肺癌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比较EP方案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方案对小细胞肺癌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8例小细胞肺癌合并低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用EP方案同步放化疗,对照组用EP方案序贯放化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2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9.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73%(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77.55%,2年生存率为24.48%;对照组分别为57.14%和8.1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7.55%及75.51,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合并低钠血症疗效显著,显著优于EP方案联合序贯放疗化疗方法,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 张波陈明贤郭峰
- 关键词:EP低钠血症晚期小细胞肺癌
- 术前乳腺磁共振检查及术后三维放疗对乳腺癌保乳患者综合治疗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通过术前乳腺磁共振检查及术后三维放疗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二者对乳腺癌保乳患者综合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的11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年龄、肿块大小、肿块位置、病理学特征等不同变量对其进行分组,研究乳腺磁共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额外病灶的探测能力,并与常规的检测方式进行对比;同时选取同期就诊的符合三维放疗条件的16例患者,分析心脏、肺受照剂量、体积和剂量分布三者之间存在的区别,同时对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的适应证与剂量优势与常规放疗进行对比。结果磁共振成像检测出40例(34.4%)患者有额外发现的病灶。在25例(21.6%)的患者中,额外发现被证实是恶性的而导致治疗的变化。磁共振成像具有比钼靶和超声更高的软组织分辨能力,27例<1 cm的病变被清楚的检测出来;通过三维放疗的16例患者接受50%的处方剂量的患侧乳房体积百分比大约是接受100%处方剂量的2倍,PTV占据的同侧乳腺体积的百分比和95%的等剂量线几乎是相同的。结论乳腺癌保乳手术前,MRI检查可以弥补钼靶摄片和B超检查的不足,发现额外病灶,为手术提供较准确和全面的依据;乳腺癌保乳手术后,三维适形放疗匀质性较好,有效地避免了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在增加肿瘤辐射剂量的同时减少了危急器官的受照剂量。
- 张波陈明贤郭峰陈怀云
-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术后三维适形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