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婷婷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国家民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遗产
  • 2篇音乐
  • 2篇文化
  • 1篇演唱
  • 1篇演唱会
  • 1篇艺术想象
  • 1篇音乐家
  • 1篇音乐家协会
  • 1篇原真性
  • 1篇政协
  • 1篇政协副主席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保护
  • 1篇实验区
  • 1篇实验区建设
  • 1篇中缅边境
  • 1篇文化反思
  • 1篇文化生态
  • 1篇文化生态保护
  • 1篇文化遗产

机构

  • 7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美国加州大学

作者

  • 7篇唐婷婷
  • 3篇吴兴帜
  • 1篇巴胜超

传媒

  • 2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学术探索
  • 1篇民族音乐
  • 1篇文山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缅边境地区跨国外劳生存现状的空间研究——基于云南省瑞丽市红木家具业的调查被引量:4
2019年
目前,中缅边境地区云南瑞丽市红木家具行业中有一定数量的缅籍劳工,该群体存在一定的面对合法性身份的逃避和缝隙空间挪用的现象。在他们与各空间内、外的互动和适应中,一方面群体的主体身份认同意识被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异国空间之下的群体生存空间也由此得以建构。缅籍劳工群体空间位置关系的变化和缝隙空间的主体意识显现,在很大程度上表征或预示了该群体“趋稳”的心理诉求。因此,应该通过国家不断加强两国劳动力跨境流动的相关合法性制度建设与落实,使其心理诉求与合法性身份相匹配,可以更好地实现跨境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繁荣,使两国边民世代“胞波”情谊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中不断延伸。
唐婷婷
关键词:中缅边境跨境流动
《游悲》音乐长诗的艺术想象与纳西文化
2015年
《游悲》是纳西音乐文学的最高艺术形式,其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歌词是《游悲》音乐文学的主体,其文学想象在纳西族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纳西殉情长诗中的艺术想象与纳西文化在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下相互影响相互建构的内驱逻辑关系中,共同想象出了一个象征爱情、自由、幸福的"玉龙第三国"。这种殉情审美是特殊历史文化语境下的产物,唯有生活在纳西传统文化中对爱情、自由、幸福至死不渝的纳西人,才会歌唱出那个"活着"的"玉龙第三国"。作者希望通过对《游悲》音乐长诗的艺术想象的分析,使更多的学者关注《游悲》,为纳西族殉情作品的研究不断开辟新的视角。
唐婷婷
关键词:艺术想象
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化演绎的反思——以彝族撒尼人《阿诗玛》遗产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物质商品的符号化消费渗透到文化领域之后,在权力化与商业化共谋情况下,因消费者与文化拥有者在目标诉求、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遗产的符号化存续,导致遗产主体的边缘化、遗产时空的错位化、遗产整体的碎片化和遗产传承的流水化等。文章以撒尼人《阿诗玛》遗产在文化旅游所呈现的符号形态和变异,反思遗产符号化对遗产本身所造成的影响,进而指出《阿诗玛》遗产存续应该以地方人群共同体为主导,以整体的文化体系为内容,以多样的文化形态为表征,以社会价值为诉求,实现其活态、原真存续。
吴兴帜巴胜超唐婷婷
关键词:《阿诗玛》存续
情系家园 守望梦想——达坡玛吉公益演唱会圆满成功
2014年
2014年6月21日傍晚8时,一阵细雨为夏日的昆明带来了丝丝凉意,在雨点和花伞下一股人流正攒攒涌入云南艺术学院(麻园)实验剧场的大厅。这一夜,云南省著名纳西族青年艺术家达坡玛吉和她的家族将用她们的歌声与真情为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奉献一场充满爱心的艺术盛宴。本次演唱会由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委员会、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云南省音乐家协会承办,云南省青少年基金会、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合办。
唐婷婷
关键词:音乐家协会政协副主席民歌手民族传统音乐
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体置换研究——基于云南丽江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世界遗产保护运动的兴起,使遗产与旅游的结合成为一种必然。随着遗产旅游在中国各遗产地的发展,遗产原真性、遗产整体性、遗产归属权等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而与此同时遗产地大规模主体置换的问题也逐渐浮出。云南丽江古城遗产地主体置换的生态失衡,不仅使遗产原生主体与遗产收益权分离,更使得遗产原生主体从遗产持有者转变为"土地持有者",从而丧失了解读、表述及保护遗产的话语权。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停留在仅对遗产本身孤立性保护的理念之下,必须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去重新审视。
唐婷婷吴兴帜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反思
孟连宣抚司礼仪乐舞地方性音乐认同变迁研究
2019年
宣抚司礼仪乐舞地方性音乐认同是孟连傣族地方文化认同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文章通过对孟连县芒沙小组中宣抚司礼仪乐舞传承发展现状的解读,认为宣抚司礼仪乐舞在地方性文化中的社会作用,经历了从以维护土司统治、文化教育为主到逐渐向审美娱乐、文化符号和商品性消费的转变。宣抚司礼仪乐舞作为一种地方音乐符号深深根植于地方文化之中,其在地方性主体音乐认同中的转变与价值体现才是当地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最坚实的力量和源泉。
李青阳唐婷婷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的原真性选择——以大理剑川沙溪古镇文化遗产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性尝试,目前尚未形成特别成熟的推广模式。沙溪古镇文化生态区作为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的传统文化区,很早便开始以"文化生态"的理念进行地方文化保护复兴工程。但沙溪古镇保护与开发中展现出的"原真性"选择困境暴露了一个学界长期忽视的重要问题,即遗产原生性主体在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中的隐退及其后果。通过对沙溪古镇文化遗产的个案研究,认为加强文化生态空间中遗产原生性主体的参与性是维持文化生态活态平衡的肯綮之处。
唐婷婷吴兴帜路晓龙
关键词:文化生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