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凤凤

作品数:28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历史地理
  • 8篇政治法律
  • 6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高校
  • 3篇责任内阁
  • 3篇中国近现代史
  • 3篇思政
  • 3篇苏区
  • 3篇清末
  • 3篇中央苏区
  • 3篇辛亥革命
  • 3篇内阁
  • 3篇教育
  • 3篇近现代史
  • 3篇教学
  • 3篇高校思政
  • 2篇政治
  • 2篇中国近现代史...
  • 2篇史纲
  • 2篇思政课
  • 2篇五四运动
  • 2篇五四运动后
  • 2篇现代史

机构

  • 16篇江西财经大学
  • 1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6篇李凤凤
  • 5篇罗福惠
  • 2篇陈始发
  • 1篇刘魁

传媒

  • 2篇淮南职业技术...
  • 2篇近代史学刊
  • 2篇红色文化资源...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安徽史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求索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船山学刊
  • 1篇柳州师专学报
  • 1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红色文化学刊
  • 1篇赣南师范学院...
  • 1篇教育学术月刊
  • 1篇成才之路
  • 1篇地方文化研究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传统与现代的调和:中央苏区婚姻法规的制定推行及调整
2023年
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时期已经开始探索传统法制与现代法制双向互动的调适方式。以婚姻法为例,中央苏区政府共颁布了两个婚姻法规,分别是1931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和1934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后者对前者的部分条款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调整,更加注重结合现实环境对婚姻自由进行限定,以适应残酷斗争环境中的革命需要。婚姻法在中央苏区的颁布和实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理想与现实、法律与民意、传统与现代、新与旧之间寻求平衡,逐步修改完善法律制度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展现了自己的耐性和技巧,协调好法制建设与革命需要之间的关系,使法制建设与中国革命进程相一致,并对妇女解放和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李凤凤吴艳艳
关键词:中央苏区婚姻法规
略论鲁迅“日本视域”的转换
2013年
青年鲁迅在日本度过8年,形成对日本深刻的观察和冷静的思考。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以"窃火"者的姿态,介绍日本进步文艺,号召国人向日本人学习。从1920年代后期起,鲁迅逐步接受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随后又鉴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加剧,其"日本视域"明显转换,他不仅旗帜鲜明地对日本"支那通"及"转向"文人提出批评,而且对日本的武力入侵表示坚决反对,借鉴日本和反抗日本两种取向明显此消彼长。
罗福惠李凤凤
关键词:国民性
矛盾中的思索和思索中的矛盾——论五四运动后陈独秀的民族、民主观
2010年
陈独秀是一位在近代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都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的政治思想和主张几经变化,早期信服民族主义,新文化运动时推崇宣扬自由主义,五四运动后转向了社会主义。本文探讨的是五四运动后陈独秀由自由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后,他对民族国家、民主自由的重新认识,以及他的思想认识中存在的矛盾。
李凤凤
关键词:民族观民主观
干戈玉帛:辛亥革命时期战争分裂与和平统一的历史选择
2017年
本文回归到国内鼎革之际战争与和平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意识,在概括辛亥革命发生前两种救国主张的争论之后,按两个阶段分析革命派的行动方式,即从武昌首义到南部半个中国"独立"中的干戈、玉帛并用,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到南北和谈完成的"以和平收革命之功",说明实践层面的革命过程及其结果,只能是具体历史转折阶段上各种指向不同的构成力量所形成的合力的历史选择。
罗福惠李凤凤
关键词:辛亥革命战争历史选择
明代河北文化的复兴及意义
2023年
河北地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燕赵之地,形成了独特的燕赵文化,到魏晋时期,河北文化也盛极一时。但从南北朝至宋元时期,河北地区大部或全部处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之下,处于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冲突的前线,因长期的胡汉冲突,使得河北地区的主体文化失落、衰微,导致河北文化主流不彰,缺乏文化核心。明朝建立后,通过大规模移民,特别是一些文化家族的迁入,为河北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再加上官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河北文化的发展。永乐年间定都北京,使河北成为畿辅之地,地位和影响随之上升。洪熙年间采取南北分卷进行科举取士,河北所在的顺天府属北卷范围,录取名额较多,使该地区的读书人更容易取得进士功名,这直接刺激了河北文化水平的提高。明代河北文化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得以复兴,并涌现出了一大批人才。河北文化的复兴不仅使河北成为“北学”重镇,更在明清鼎革后对清朝汉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一个支点。
李凤凤张梦婕
关键词:河北文化文化复兴文化核心
实至而名自归——对宋庆龄“国母”称呼来由的历史考察
2014年
宋庆龄与孙中山婚后共同生活10年,其间宋庆龄始终陪伴孙先生奔走革命,担任记录、翻译等工作,十分低调.孙先生逝世后,历史把宋庆龄推上了维护真正的三民主义理想和旗帜的地位.在20世纪20 ~ 40年代中的几个关键时刻,宋庆龄都站在革命、团结、进步的思想高地,尽最大努力推动中国走向光明.她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优秀女儿,具有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襟、深沉的爱心,为中国的民族复兴事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因此中国青年学生、军人和民主进步人士尊其为国母,其来有自且名副其实.中外历史上拥有开国领袖夫人光环的女性甚多,然而光环不足以保证她们得到民众的真心爱戴,只有具备中外文化精华素养,了然人类社会进步大势,尤其是公而忘私、光明磊落,始终与国家、民族、民众命运与共的女性,才会为领袖、民族、国家增色,才当得起“母亲”和“瑰宝”等尊称.
罗福惠李凤凤
关键词:宋庆龄伟大女性
基于教育共享平台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2024年
互联网时代,全新的科学技术为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教育共享平台的建设可使思政教学理念落实到授课活动中,可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优势,达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效的教育教学目标。分析了教育共享平台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意义,阐述了基于教育共享平台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的策略。
李凤凤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论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民主思想中的二重矛盾
2010年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转变为社会主义者,他的民主观也随之发生变化,但因思想的复杂性使其民主观中出现了情感与理智、目的与手段的二重矛盾,这两大矛盾主导着他对民主的思考,是他的民主观几经变化的内在机缘。
李凤凤
关键词:民主观
三权协调与三权制衡:政府与民间视野下的立宪之路——以清末责任内阁为中心的探讨
2020年
自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开始,清政府与民间舆论对立宪的理解就出现了偏差,清政府选择的是国权统一、三权协调的立宪路径,民间则呼吁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立宪路径。二者在同一"立宪"命题下,进行着不同立宪路径的规划和思考,思维角度和立论依据都不处在同一出发点,其内容和结果也大不相同。可以说,清政府与民间舆论就立宪问题自始至终没有达成一致,二者只是在各自的思维模式中各行其是,矛盾和冲突自然不可避免。
李凤凤
关键词:清政府社会舆论责任内阁
高校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探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被引量:5
2022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江西省以“源于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依靠主讲,超越主讲”为基本思路,对高校思政课进行了“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这是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为教学单元,以团队合作为教学组织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方法是将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式提炼、专题化提升,在教学实施上进行团队化教学,通过实验班团体授课、跨校合作授课、跨校帮扶授课等形式,构建了校际协同育人共同体。
李凤凤陈始发
关键词: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