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宁

作品数:11 被引量:81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手术室
  • 2篇护理
  • 1篇带教
  • 1篇学业
  • 1篇学业情绪
  • 1篇折手
  • 1篇手术部
  • 1篇手术部位
  • 1篇手术室护理
  • 1篇手术室护理管...
  • 1篇手术室护生
  • 1篇手术室护生带...
  • 1篇体温
  • 1篇牵引床
  • 1篇情绪
  • 1篇髋部
  • 1篇髋部骨折
  • 1篇髋部骨折手术
  • 1篇临床带教

机构

  • 5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刘永宁
  • 1篇尹安春
  • 1篇陶巍巍
  • 1篇丁淑贞
  • 1篇孙晓红
  • 1篇林静
  • 1篇王菲菲
  • 1篇刘洋

传媒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河南中医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分阶段目标教学在手术室护生带教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手术室实习分阶段目标教学,使实习护生明确实习阶段目标,提高手术室临床实习带教质量.方法:120 名学生分成阶段目标教学实施前和实施后两组.并对综合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行阶段目标带教的护生在理论测试、操作能力、综合评定等方面成绩明显提高.结论:手术室护生分阶段目标教学能加强对教师和护士的监督和指导,从而提高手术室临床带教质量.
刘永宁
关键词:护生临床带教
应用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改善护理专业学生医学教育环境和学业情绪的实践被引量:43
2016年
目的 :评价应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改善护理专业学生医学教育环境和学业情绪的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从我校2014级护理本科生中随机抽取2个班,分别作为实验组(32人)和对照组(30人),实验组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后比较两组学生的课程成绩、医学教育环境及学业情绪评分。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学习成绩高于对照组,医学教育环境总分、环境知觉、教师知觉、学习知觉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在学业情绪的积极活动和积极结果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医学教育环境其他维度、学业情绪的消极活动和消极结果维度得分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医学教育环境和积极学业情绪。
陶巍巍刘永宁丁淑贞沙丽艳刘洋
关键词:教育环境学业情绪护理
改进牵引床辅助复位髋部骨折手术铺单法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改进后牵引床辅助复位髋部骨折手术铺单法的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0例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股骨颈骨折3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47例,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传统铺单法)和改进组(改进铺单法)各40例,2组患者年龄病情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统计改进组在术中调节牵引床长度和C臂转换正侧位时污染手术区域而更换无菌单次数的变化。结果:改进组与对照组相比,更换无菌单次数明显减少,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进后牵引床辅助复位髋部骨折手术铺单法减少了术中更换无菌单的次数,降低了手术成本,缩短了手术时间,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感染机会。
孙晓红尹安春刘永宁林静王菲菲
关键词:牵引床髋部骨折
质量控制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手术室设立6个质控小组,通过建立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四级质控体系,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质量控制。结果质控模式实施后(2015年)与实施前(2013年)比较,科室发生护理不良率下降了71.79%,护理质量评分提高了8.62分,实施质量控制模式管理后患者感染率下降了6.9%(P<0.05)。结论质量控制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优良,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
刘永宁王一晓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
术中体温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对术中低体温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及机体相关因素进行评定,确定通过护理保温干预的方法对患者术中体温进行调整,以降低SSI的发生率。方法 50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病例,随机分配到两组,护理干预组(A)和对照组(B)。观察术后体温与SSI的相关性,基础实验对中性粒细胞爆发实验分析观察其与SSI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核心体温和术后愈合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组术中核心体温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核心体温于手术开始后60 min后开始降低,<36℃,SSI发病率明显高于保温组。基础实验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强度随术中体温降低而下降,其变化数值显示与SSI发病率呈负相关。结论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会增加SSI发病率。术中低体温可降低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能力,从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成为术后SSI发病率增高因素之一。通过护理干预的方法有效控制和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可一定程度上降低SSI的发病率。
刘永宁
关键词:SSI保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