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榛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土壤
  • 3篇土壤碳
  • 3篇土壤碳氮
  • 2篇有机氮
  • 2篇水分
  • 2篇水分梯度
  • 2篇土壤可溶性有...
  • 2篇可溶性有机氮
  • 1篇氮元素
  • 1篇氮源
  • 1篇新型肥料
  • 1篇游离氨基酸
  • 1篇有机氮源
  • 1篇植物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施肥
  • 1篇施肥处理
  • 1篇湿地
  • 1篇湿地土壤
  • 1篇熟化

机构

  • 7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作者

  • 7篇王文颖
  • 7篇王榛
  • 4篇康清
  • 4篇刘攀
  • 3篇马晓林
  • 3篇赵明德
  • 2篇周华坤
  • 2篇张小静
  • 2篇李文全
  • 2篇张萍
  • 1篇陆国权
  • 1篇王慧春
  • 1篇陈雷
  • 1篇潘超

传媒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青海草业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寒沼泽湿地土壤碳氮沿水分梯度的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15年
研究了青海省乱海子沼泽湿地土壤碳、氮沿水分梯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土壤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青海省乱海子沼泽湿地土壤w(全氮)、w(有机碳)、w(铵态氮)、w(硝态氮)、w(微生物量碳)平均值分别为(14.74±2.72)×10^(-3)、(190.10±28.84)×10^(-3)、(35.95±6.10)×10^(-6)、(58.43±25.09)×10^(-6)、(1.81±0.63)×10^(-3).土壤含水量显著地影响着土壤有机碳、铵态氮和微生物量碳的水平分布,而对土壤全氮和硝态氮的水平分布影响不显著.冻胀丘与冻胀丘底相比较,冻胀丘w(全氮)和w(硝态氮)高于冻胀丘底的.通过相关分析表明,有机碳与仝氮、铵态氮、微生物量碳有着密切的联系,土壤容重是影响土壤有机碳、铵态氮和微生物量碳水平分布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康清张小静马晓林王文颖张萍王榛刘攀赵明德
关键词:高寒湿地土壤碳氮
高寒草甸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库动态变化格局被引量:6
2016年
以青海省3类典型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库和土壤氨基酸库种类、质量分数及其季节动态变化过程,确定牧草不同发育期土壤的供氮能力,为进一步研究高寒草甸植物吸收土壤氮素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土壤中最占优势个体游离氨基酸是苯丙氨酸和天冬氨酸,其次是亮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组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和甘氨酸,它们占总游离氨基酸的80%~90%;藏嵩草草甸生长季土壤总游离氨基酸态氮平均质量分数为6.90×10^(-6),最高值出现在6月低.矮嵩草草甸生长季土壤总游离氨基酸态氮平均质量分数为7.44×10^(-6),随生长季土壤总游离氨基酸逐渐上升,到5月底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退化矮嵩草草甸土壤总氨基酸态氮季节变化不显著,平均质量分数为5.04×10^(-6);藏嵩草草甸土壤可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分别在4、9月初有2个高峰,分别为1.711×10^(-5)、2.594×10^(-5),6月底达到最低值,仅为7.63×10^(-6);矮嵩草草甸土壤可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高峰分别在4月底和10月初,分别为2.36×10^(-5)、2.036×10^(-5),6月底达到最低(1.1×10^(-5));退化矮嵩草草甸土壤可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季节动态与矮嵩草草甸相似,最高值出现在4月底,为1.582×10^(-5),最低值出现在6月(5.57×10^(-6));矮嵩草草甸土壤可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占土壤可溶性总氮的50.01%,土壤铵态氮占可溶性总氮的49.99%.土壤可溶性氨基酸态氮占土壤可溶性总氮的2 1.80%、占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43.60%.与土壤无机氮比较,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库和可溶性氨基酸态氮库在高寒草甸土壤氮素中占有重要份额,这也是高寒植物可利用氮素的重要组成成分.
张小静王文颖李文全赵明德王慧春周华坤刘攀王榛
关键词:土壤可溶性有机氮
植物对有机氮源的利用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也是其主要的限制因子之一。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的氮需求量来源及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均受控于其种类和生长环境。环境条件的改变,一方面可能改变了植物生长区原有的氮形态、浓度、赋存方式等,从而改变氮对植物的供给状况;另一方面可能引起植物生长区域土壤质量、水分利用状况、光照等的改变,产生耦合现象,从而直接影响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使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发生了改变,导致植物生长区的种群类型及物种多样性发生改变,并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功能及演替。本文主要对生态系统中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氮素的来源及植物对氮素吸收利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并结合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马晓林康清王榛王文颖
关键词:高等植物氮源陆地生态系统
不同熟化方法对紫色马铃薯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7
2017年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熟化方式的2种紫色马铃薯(杭引1号、紫罗兰)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癸醛为蒸熟马铃薯主体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癸醛,香叶基丙酮为煮熟马铃薯主体挥发性风味物质,微波烘烤的马铃薯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有香叶基丙酮、2,2,4-三甲基-1,3-戊二醇二异丁酸酯;烘烤马铃薯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有癸醛、香叶基丙酮、2,4-二叔丁基苯酚、1-吡咯烷-1-环己烯。2)熟化加热方式的不同,马铃薯产生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种类丰富程度也不同,烘烤熟化处理马铃薯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最丰富,分别为8种(杭引1号)、21种(紫罗兰);微波烘烤马铃薯检测出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最单调,分别为2种(杭引1号)、4种(紫罗兰)。3)2个品种之间既有共有风味物质,又有独有的风味物质。
王榛陈雷潘超王文颖陆国权
关键词:马铃薯挥发性风味气质联用
高寒人工草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库和无机氮库动态变化被引量:15
2016年
以青海省高寒区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库和无机氮库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过程,确定牧草不同发育期土壤供氮能力,为研究高寒区人工牧草吸收土壤氮素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青海同德暗栗钙土种植禾本科牧草第1 年土壤以硝态氮为主,占54%-59%,其次为可溶性有机氮,占22%-29%,铵态氮最低,仅占17%.1 年人工草地土壤铵态氮含量随生长季延长逐渐增多,9 月最高;土壤硝态氮在6 月返青期最高,随生长季延长下降显著;土壤可溶性总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在返青期和枯黄期较高,生长旺盛期较低.(2)青海果洛州退化高寒草甸土种植禾本科牧草的人工草地土壤硝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占优势,分别占49%和43%,铵态氮仅占8%.1 年人工草地随生长季土壤铵态氮含量逐渐升高,9 月最高;土壤硝态氮在7 月初期最高,随生长季延长显著下降;土壤可溶性总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在生长季初期(7 月)最高,随生长季延长而降低.表明高寒区人工草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是植物可利用氮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仅次于硝态氮且远高于铵态氮.(3)与1 年人工草地相比较,同德单播禾本科牧草生长3 年后,土壤中植物可利用氮素迅速下降,尤其是硝态氮含量下降近80%,其次铵态氮下降近67%,可溶性总氮下降近60%2.5 倍,仅可溶性有机氮下降不显著.说明单播模式下人工草地土壤有效养分下降是人工草地生产力难以持续的主要原因.(4)在1 年人工草地种植的不同牧草种类的土壤各类氮素均无显著差异;而在3 年草地,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和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单播人工草地土壤表层硝态氮显著高于其他种单播人工草地,星星草和多叶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单播人工草地土壤可溶性总氮显著高于其他种类人工草地.初步推断:种植不同牧草可对不同形态土壤氮素产生
王文颖李文全周华坤康清马晓玲刘攀王榛
高寒沼泽湿地土壤碳氮沿水分梯度的分布特征
研究了青海省乱海子沼泽湿地土壤碳、氮沿水分梯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土壤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青海省乱海子沼泽湿地土壤w(全氮)、w(有机碳)、w(铵态氮)、w(硝态氮)、w(微生物量碳)平均值分别为(14.74土2.72...
康清张小静马晓林王文颖张萍王榛刘攀赵明德
关键词:湿地土壤碳元素氮元素水分梯度
文献传递
新型肥料对土壤碳氮及枸杞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以4种新型肥料(瑞利源(RLY)、汇源(HY)、中农1(ZN1)、中农2(ZN2))为试材,常规肥料为对照(CK),基于青海省海西州诺木洪和乌兰地区枸杞的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新型肥料对枸杞根际土壤总碳、全氮以及枸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诺木洪试验地,RLY、ZN2处理土壤总碳含量比CK分别提高了4.49%和3.55%;4种处理下土壤全氮含量均小于CK。乌兰试验地,RLY、ZN1、ZN2处理的土壤总碳含量比CK分别提高了2.75%、2.33%和1.71%;土壤全氮含量均小于CK。2)诺木洪各施肥处理样地与CK相比,枸杞产量增幅分别为21.8%(RLY)、23.9%(HY)、12.7%(ZN)、25.4%(ZN2);乌兰各施肥处理样地与CK相比,枸杞产量增幅分别为12.7%(RLY)、9.9%(HY)、1.1%(ZN)、21.1%(ZN2);在诺木洪和乌兰样地,ZN2施肥处理枸杞产量增幅最高。3)诺木洪试验地新型肥料施肥处理未能显著增加枸杞多糖含量,乌兰试验地HY、ZN1、ZN2处理下枸杞多糖含量显著高于CK。
王榛刘攀王文颖
关键词:枸杞施肥处理土壤碳土壤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