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丽芳
-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铝暴露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特征与免疫功能改变特点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高铝暴露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临床及T细胞免疫功能特征。方法 37例AA病例,其中高铝暴露组24例,非高铝暴露组13例,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石墨炉原子化分析法检测血清铝,分析高铝暴露A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免疫功能。结果高铝暴露组血铝显著增高(P<0.01),临床疗效更佳。高铝暴露组的贫血、血小板下降、骨髓巨核细胞减少及骨髓造血组织减少的程度显著重于非高铝暴露组(P<0.01,P<0.05,P<0.05,P<0.05﹚。高铝暴露组外周血CD4+T细胞和CD19+B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均显著高于非高铝暴露组及对照组(P<0.001,P<0.01,P<0.05),而CD8+T细胞则显著低于非高铝暴露组(P<0.01)。血清铝水平与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呈正相关,与CD8+T细胞呈负相关。结论高铝暴露可影响细胞免疫功能,高铝暴露组免疫功能变化和临床疗效均与非高铝暴露组有所不同,提示2组的免疫发病机制可能有所不同。
- 陆翔唐乾利王小超姜艳邱丽芳李萡李扬秋
- 关键词:免疫功能T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铝暴露
- IL-33结合ST2L中NF-κB信号通路在肝癌细胞发生发展中的分子作用实验方法
- 本发明提供IL‑33结合ST2L中NF‑κB信号通路在肝癌细胞发生发展中的分子作用实验方法,属于分子作用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收集标本和细胞培养分组处理,分析IL‑33/ST2L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分析...
- 韦忠恒邓益斌赵立峰邱丽芳凌海瑞
- 根治性肝切除术后抗病毒治疗对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根治性肝切除术后抗病毒治疗对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根治性肝切除术后的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总生存及复发情况,并分析无瘤生存及总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无瘤生存时间及术后1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术后3年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总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3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性别、抗病毒治疗、术前HBV-DNA水平、HBe Ag水平、镜下微血管癌栓、肝硬化均是影响无瘤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根治性肝切除术后给予抗病毒治疗可提高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其复发风险。
- 唐维黄广优陈坚贤张富亿邱丽芳李书桢李书有赵爱峡
- 关键词:术后抗病毒
- 中晚期宫颈癌同期放化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研究分析中晚期宫颈癌同期放化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58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顺铂同期放化疗,观察组则增加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各29例。对两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中晚期宫颈癌同期放化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善效果具有积极影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张倬彬罗彪邱丽芳李书桢张富亿
- 关键词:宫颈癌放化疗复方苦参注射液细胞免疫功能
- γ-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不同分割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肿瘤标志物、NRS评分、侵袭性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探讨γ-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FSRT)的不同分割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N-钙粘蛋白(N-cadherin)、驱动蛋白超家族蛋白C1(KIFC1)、疼痛评分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确诊的90例NSCLC脑转移患者,按照剂量分割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4 Gy/f,12 f组、5 Gy/f,8 f组和7 Gy/f,5 f组,每组30例。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后头部肿瘤体积、脑水肿程度,采用数字评级量表(NRS)评价疼痛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外周血MMP-9、N-cadherin及KIFC1蛋白的表达;治疗3个月后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临床疗效,术后随访记录颅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放射治疗后3组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70,P<0.05)。放射治疗后3组肿瘤平均体积和NRS评分均显著减小,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798,F=7.078;P<0.05);治疗后7 Gy/f,5 f组水肿程度显著轻于4 Gy/f,12 f组和5 Gy/f,8 f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24,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放射治疗后,外周血MMP-9、N-cadherin及KIFC1均显著下降,组间比较,7 Gy/f,5 f组显著低于4 Gy/f,12 f组和5 Gy/f,8 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70, F=4.765,F=7.339;P<0.05)。3组放射治疗结束后24个月7 Gy/f,5 f组颅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高于4 Gy/f,12 f组和5 Gy/f,8 f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3,x~2=4.125;P<0.05)。结论:7 Gy/f,5 f分割方式相对于5 Gy/f,8 f和4 Gy/f,12 f分割方式的γ-FSRT更有利于提高NSCLC脑转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并能够降低MMP-9、N-钙粘蛋白和KIFC1的表达,有利于减轻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和提高预后。
- 李晓宇张倬彬廖晓宁李书桢张富亿邱丽芳罗彪
- 关键词:脑转移基质金属蛋白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