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晨光

作品数:24 被引量:104H指数:5
供职机构: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衡水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5篇骨折
  • 8篇关节
  • 4篇腓骨
  • 4篇踝骨
  • 4篇踝骨折
  • 4篇踝关节
  • 4篇疗效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后踝
  • 4篇后踝骨折
  • 4篇骨科
  • 4篇股骨
  • 4篇创伤
  • 3篇性别
  • 3篇性别分布
  • 3篇摄影测量
  • 3篇摄影测量法
  • 3篇身高
  • 3篇锁骨

机构

  • 14篇河北医科大学...
  • 13篇衡水市第五人...
  • 3篇衡水市第二人...

作者

  • 24篇杜晨光
  • 13篇张英泽
  • 13篇陈伟
  • 6篇魏宁
  • 5篇杨延江
  • 5篇侯志勇
  • 5篇张世强
  • 4篇吕红芝
  • 3篇刘勃
  • 3篇殷兵
  • 3篇刘松
  • 3篇刘磊
  • 3篇孙家元
  • 3篇杨宗酉
  • 3篇李增炎
  • 3篇常文利
  • 2篇陈霄
  • 2篇张弢
  • 2篇王海立
  • 2篇焦振卿

传媒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中华老年骨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白求恩医学杂...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6篇2024
  • 1篇2019
  • 3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锁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锁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锁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共纳入锁骨骨折3516例,占全身骨折的2.78%(3516/126479),男女比为2.40:1。儿童(〈16岁)锁骨骨折949例(26.99%),成人锁骨骨折2567例(73.01%),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2.38%(2567/107648)。成人骨折高发类型为15一B型,占78.18%(2007/2567)。A、B组锁骨骨折分别为1404、2112例,分别占同期全身骨折的2.15%(1404/65267)、3.45%(2112/61212),男女比分别为2.73:1、2.21:1,骨折高发年龄段分别为41~50岁、0~10岁。A组与B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成人锁骨骨折分别为1104、1463例。与A组相比,B组成人锁骨骨折占同期全身骨折的构成比由1.99%(1104/55423)升至2.80%(1463/52225),男女比由3.15:1下降至2.62:1,骨折高发类型15.B型比例由83.70%降至74.03%,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年期间锁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78%,而成人锁骨骨折占成人全身骨折的2.38%。与前5年相比,后5年的锁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构成比上升,15。B型骨折患者的构成比降低,虽然男性患者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但成人锁骨骨折中男性仍多于女性。
杨宗酉杨延江郭家良孙家元刘磊陈伟陈霄殷兵王娟刘松张如云王海立刘勃张弛胡畔杜晨光邢恩增孙然赵海涛朱燕宾程家祥李彦森孙涛张晓琳张英泽
关键词:肩骨折流行病学性别分布年龄分布
中医骨科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2024年
探讨老年骨性关节炎中采用中医骨科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骨关节炎病人64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名,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西医疗法,观察组应用中医骨科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更好。(P<0.05)。两组病人在治疗前的关节功能和疼痛积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治疗后 JOA评分升高, VAS评分下降(P<0.05)。两组病人的生存质量得分在治疗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中医骨科疗法对老年人骨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不仅可以缓解病人的关节炎症状,还可以提高病人的关节活动能力,还可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增强他们的抵抗力,大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品质,很值得在骨科老年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工作中去推广。
杨庆龙柴国忠息子龙杜晨光
关键词:中医骨科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
956例后踝骨折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近6年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后踝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后踝骨折患者的资料,统计其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损伤部位、合并损伤...
魏宁常文利杜晨光侯志勇张世强焦振卿李增炎陈伟张英泽
关键词:后踝骨折踝关节骨折内踝骨折外踝骨折腓骨骨折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分析
2024年
评估不同固定方法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10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所采用的固定方式,患者被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手术治疗)和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明显低于对照组(84%)。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4%)。结论 相较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中展现出更出色的疗效。手术治疗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加速患者早期功能恢复,并缩短住院时间。尽管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但在严密的术前评估和术中操作下,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被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应优先考虑手术治疗,以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然而,对于特殊情况(如高龄患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等),保守治疗仍然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选择。
孙盼陈戬宏杜晨光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
956例后踝骨折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近6年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后踝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后踝骨折患者的资料,统计其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损伤部位、合并损伤等数...
魏宁常文利杜晨光侯志勇张世强焦振卿李增炎陈伟张英泽
关键词:后踝骨折踝关节骨折内踝骨折外踝骨折腓骨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膝关节接触特性改变的定量影像研究
目的:测量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间隙、接触面积及股骨相对胫骨旋转状态的改变.方法:选取我院1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21-68岁,平均48.6±15.8岁,左侧骨折7例,右...
杜晨光魏宁张英泽张世强张弢侯志勇陈伟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膝关节关节间隙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956例后踝骨折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后踝骨折特点及其变化,为治疗后踝骨折制订更合理的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分布等特点。结果共收集踝关节骨折4278例,956例发生后踝骨折,其中男性555例(58.05%),女性401例(41.95%),男女比为1.38:1。骨折高发年龄为20~60岁;≤50岁的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50岁的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各年龄段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三年骨折高发部位为后踝骨折合并外踝骨折(37.7%),其次为后踝合并内踝骨折(10.2%)和三踝骨折(1.9%%),后三年骨折高发部位为三踝骨折(26.1%),其次为后踝合并内踝骨折(7.0%)和后踝合并外踝骨折(4.5%);两时间段骨折部位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致伤原因的前三位分别为扭伤(35.4%)、交通伤(28.1%)和摔伤(23.0%)。结论后踝关节骨折高发年龄段为20~60岁,男性多于女性;骨折高发部位为后踝骨折合并外踝骨折,后三年三踝骨折人数明显增加,致伤原因以扭伤、交通事故和摔伤为主。
魏宁常文利杜晨光侯志勇张世强焦振清李增炎陈伟张英泽
关键词:踝骨折流行病学性别分布年龄分布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4年
评估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骨科创伤患者96例,时间跨足自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其中,48例接受了持续封闭负压引流作为治疗手段(观察组),而另外48例则采用了传统治疗方法(对照组)。通过对比这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评估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治疗中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时间(14.6±1.16)天对比对照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时间(18.2±1.18)天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10.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感染率(20.8%)。此外,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6.7%)相较于对照组患者(29.2%)显著减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治疗中展现出卓越的临床效果。采用这项技术能够迅速促进伤口愈合,降低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成效,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在骨科创伤领域,倡导广泛推广和运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孙盼陈戬宏杜晨光
关键词:持续封闭负压引流骨科创伤临床疗效
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和牵引床复位对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4
2017年
目的探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和牵引床复位对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颐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7-12月收治的9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68例;年龄60~75岁。骨折Evans分型:Ⅱ型24例,Ⅲ型32例,Ⅳ型38例。合并慢性疾患5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顺势复位组(应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复位,48例)和对照组(应用牵引床复位,46例),均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或防旋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闭合复位率、手术时间、复位时间、透视时间、失血量等变化;术后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和患侧股骨相对胫骨旋转程度;末次随访根据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顺势复位组均获得闭合复位固定,对照组15例需于骨折近端经小切口辅助复位(P〈0.05)。顺势复位组手术时间、复位时间和透视时间分别为(62.9±12.1)min、(6.8±1.5)min和(11.3±5.6)s,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顺势复位组患侧股骨相对胫骨存在(2.8±1.2)°旋转,显著小于对照组股骨胫骨相对(11.5±4.7)°的旋转(P〈0.05)。两组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顺势复位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92.6±7.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3±6.5)(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顺势双反牵引闭合复位成功率高,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放射暴露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陈伟魏宁杜晨光姬晨妮朱燕宾于沂阳常恒瑞张英泽
关键词:牵引术
对骨科创伤患者疼痛性失眠的调查
2024年
探究影响骨科创伤患者疼痛性失眠的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疼痛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指导工作。方法 从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之间接收的骨科创伤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围绕这些研究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工作,从年龄、性别等多种角度分析疼痛性失眠的具体情况,并利用疼痛态度量表(SOPA)对疼痛控制态度的表现展开对比。结果 选取手术后1天、3天以及5天三个时间点进行探究性分析。对比不同性别的患者发生疼痛性失眠的概率及SPOA评分水平(P>0.05)。对比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疼痛性失眠发生概率及SOPA评分,年龄和前者之间保持正相关的联系,但是年龄和后者之间并无显著性关系。在术后1天时,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在疼痛性失眠发生率方面的表现并无明显区别(P>0.05),在术后3天以及5天的调查结果中发现,随着文化程度越高,则疼痛性失眠发生率则会越低,SOPA评分水平则会越高(P<0.05)。家庭月收入越高,则疼痛性失眠发生率越低,SOPA评分越高(P<0.05)。若是患者曾经有过剧痛体验,则其发生疼痛性失眠的概率会更低,SOPA评分也会更高(P<0.05)。结论 年龄、文化程度等均会影响骨科创伤患者的疼痛性失眠发生率,这对于制定疼痛管理对策具有积极意义。
孙盼陈戬宏杜晨光
关键词:创伤骨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