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惠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乳腺
  • 1篇丹参
  • 1篇丹参注射液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血量
  • 1篇血栓
  • 1篇源性
  • 1篇诊断中应用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早期
  • 1篇乳腺良性肿瘤
  • 1篇乳腺区段
  • 1篇乳腺区段切除
  • 1篇乳腺区段切除...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血栓
  • 1篇手术
  • 1篇术中出血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吉林省肿瘤医...
  • 1篇云峰发电厂

作者

  • 4篇李玉惠
  • 1篇王巍
  • 1篇陈文庆
  • 1篇钟鸣
  • 1篇郝春艳
  • 1篇赵丽红
  • 1篇黄国民

传媒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健康之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液体活检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乳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缺少高敏感度和高特异度的肿瘤标志物。临床工作中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因发现乳房肿块而确诊,病程往往处于进展的中晚期,耽误患者的治疗时机且影响患者的预后。伴随着相应学科技术的发展进步,液体活检技术以其技术优势迅速成为研究热点,展现出巨大的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另辟佳径。本文主要对液体活检技术中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外泌体(exosomes)、肿瘤诱导血小板(tumor-educated platelets,TEPs)等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耿亚星李玉惠黄国民
关键词:乳腺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联合复方丹参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联合治疗组(观察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化痰平喘,控制呼吸道感染,利尿,纠正酸碱失衡,持续低流量吸氧及电解质紊乱加强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卡托普利每次12.5~25 mg,每日3次空腹口服,并予以复方丹参4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4 d。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都有明显的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68%)(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可以提高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钟鸣李玉惠郝春艳赵丽红
关键词:复方丹参注射液卡托普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普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治疗方法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106例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3例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作为对照组;53例患者在采取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础上,联合下肢压力系统干预,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肿胀、压痛、homanS征及浅静脉曲张的发生情况,综合评价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肿胀发生率、压痛发生率、homanS征发生率、浅静脉曲张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栓塞形成率为9.59%,显著小于对照组的30.1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普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症状以下肢肿胀、压痛、homanS征及浅静脉曲张等,采取下肢压力系统联合抗凝药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刘亮王葆林李玉惠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
用改良的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效果及对术中出血量的影响观察
2018年
目的分析用改良的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效果及对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择取本院100例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28岁至52岁,平均年龄(38.1±1.2)岁,研究组中患者的年龄30岁至55岁,平均年龄(40.2±2.0)岁。给予对照组行传统乳腺区段的切除术,给予研究组行改良乳腺区段的切除术,观察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切口的愈合率。结果 (1)研究组中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是30.23±2.11min、121.3±23.4 m L、7.9±1.2 d;对照组中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是45.38±4.59 min、162.7±57.9 m L、14.2±2.9 d;(2)研究组患者中47例患者为优(94%),2例患者为良(4%),总愈合率是98%;对照组患者中38例患者为优(76%),2例患者为良(4%),总愈合率是80%。结论用改良乳腺区段的切除术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较显著,且可以有效的促进切口的愈合、降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王巍李玉惠陈文庆
关键词:乳腺良性肿瘤术中出血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