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迟发型听觉反应的电生理特征
- 2014年
- 目的探讨声刺激诱发大鼠初级听皮层反应的电生理特征及机制。方法运用场电位记录、细胞贴附式膜片钳记录和细胞内记录技术,在麻醉大鼠初级听皮层分别从整体水平和单细胞水平分析声诱发的迟发型反应特征,并从膜电位特征分析其产生的可能机制。结果在给予白噪声刺激的条件下,我们在大鼠初级听皮层记录到起始相onset反应之后的长潜伏期场电位活动,其反应的潜伏期(152±18)ms显著长于起始相反应(9.2±0.4)ms,属于迟发型听觉反应。单细胞胞外记录显示迟发型听觉反应的动作电位发放潜伏期(144±11)ms与场电位水平的迟发型活动相似。在体细胞内记录共记录到29个神经元,其中10个神经元在声刺激后表现出长潜伏期(137±11)ms和长时程的迟发型活动。结论大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迟发型反应的潜伏期远长于起始相onset反应,且反应特征(潜伏期、时程)与on-off双相反应神经元的offset反应明显不同,其产生机制可能与突触前输入以及神经元本身的兴奋性改变有关。
- 娄云霄张光伟陶璨周艺熊鹰
- 关键词:细胞内记录膜电位潜伏期
- 小鼠初级听皮层SOM中间神经元突触输入的时空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小鼠初级听皮层SOM+神经元接受刺激后突触输入的时空特性。方法通过局部场电位记录方法对初级听皮层进行定位后,采用电压钳全细胞记录方法在离体脑片上分别记录SOM+神经元和锥体神经元在接受刺激后诱发的兴奋后突触后电流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通过对两类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时间特性以及幅度上的比较,从而分析SOM+神经元突触输入的时空特性。结果 SOM+神经元与锥体神经元的突触输入在时间特性上表现出相似的起始潜伏期。SOM+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峰值潜伏期[(14.35±2.74)ms,(18.26±3.24)ms]明显要短于锥体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峰值潜伏期[(18.81±3.76)ms,(21.08±3.93)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PSC P<0.05,IPSC P<0.01)。在突触后电流的幅度上两类神经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M+中间神经元接受的突触输入与锥体神经元接受的突触输入在基本电生理特性上类似,但时间特性上的差异提示两者接受的突触输入在皮层内环路来源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 王丽娟陶璨张光伟周畅闫素梅熊鹰周艺
- 关键词:锥体细胞全细胞记录
- 一种新型大鼠固定装置的制作与使用方法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制作一种新型的清醒大鼠固定装置,并规范其使用方法,以弥补现有固定方法的不足。确保无论使用者有无经验均能高效完成清醒动物固定及后续操作。方法用透明塑料薄膜,塑料封口机,海绵等材料设计制作大鼠固定装置,利用大鼠的逃匿天性,达到自束缚的效果。并通过固定与注射实验比较该新型方法较传统方法的优点。结果与传统的固定方法相比,使用该新型固定装置不仅更节约时间,其中固定操作平均耗时由18.13 s减少到10.03 s,,提高了44.7%;固定与注射平均耗时从139.33 s减少到52.26 s,提高了55.3%,并能显著降低大鼠应激反应。结论该装置和方法适用于清醒大鼠固定及注射,并能由单人完成尾静脉注射和采血操作,可显著减少操作时间并降低大鼠的应激反应,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靠。特别适合缺乏动物实验操作经验的人群,值得在教学和科研中推广。
- 郭洁汝朱雯李承昊尹飞张光伟陶璨周艺
- 关键词:清醒大鼠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