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帅
- 作品数:22 被引量:117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经济管理更多>>
- 1961—2016年吉林省积雪增量与积雪日数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8
- 2018年
- 利用1961—2016年吉林省45个气象站逐日积雪观测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分解、集合经验模态(Ensemble Empirical M ode Decomposition,EEM D)分解及线性拟合等方法,研究吉林省积雪增量和积雪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6年吉林省积雪增量和积雪日数的空间差异显著,二者高值区集中分布在吉林省东部长白山一带,低值区多集中分布在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积雪量与气象观测站的地理位置有关,高海拔和低纬度地区积雪偏多,低海拔和高纬度地区积雪偏少。积雪增量和积雪日数阶段变化特征明显,60—80年代末期以增加趋势为主;90年代积雪有所减少,2000年以后积雪迅速增多。吉林省积雪增量和积雪日数包括3个主要分布型,第1个类型为全区一致偏多(偏少)型,第2个类型为东部地区偏多(少)、西部地区偏少(多)的东西反相型,第3个类型为中部地区偏多(少)、东部和西部地区偏少(多)型。传统回归线性趋势与EEMD非线性趋势法均可以反映出近56 a吉林省积雪增量和积雪日数呈增加的趋势,但线性趋势法放大了积雪增量和积雪日数的增加速率。
- 徐士琦傅帅张小泉
- 关键词:积雪日数经验正交函数
- 1961-2013年江苏省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特征
- 本文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13年逐日地面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百分位阈值法、趋势分析法、相关系数检验以及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江苏地区近53年极端气温事件的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指数...
- 傅帅蒋勇张小泉
- 关键词:全球变暖极端气温气候倾向率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臭氧谷的分布及其与太阳辐射的关系被引量:6
- 2017年
- 使用2005—2015年夏季Aura卫星微波临边探测器(MLS)逐日臭氧观测资料,讨论了夏季青藏高原臭氧低值区的三维分布。研究发现,青藏高原臭氧不仅在对流层顶附近存在着臭氧低值区,而且在平流层上层(20~1 hPa)也存在显著的低值区。高原区上空5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21.5~1.2 hPa的范围内,因此平流层上层高原臭氧低值对高原臭氧谷来说也很重要。使用合成分析法对MLS夏季北半球昼夜臭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低值区仅存在于白天。根据高原区平流层上层臭氧模拟数据的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得到IMF4的平均频率为0.09,平均周期为11.1年,正好对应太阳活动最强的周期。说明太阳辐射是影响高原平流层上层臭氧低值中心的一个因素。
- 焦铂洋苏昱丞郭胜利郭胜利郭栋施春华苍中亚傅帅
- 关键词:青藏高原太阳辐射
- 磁静期离子上行的太阳活动依赖性研究及可能机制
- 利用第23太阳活动周DMSP F12、F13和F15卫星数据,对南半球高纬度(-60°~--90°MLA)、840km高度附近的极区顶部电离层离子上行的太阳活动依赖性进行研究,并定性分析可能的影响机制。对离子上行强度的统...
- 傅帅蒋勇赵凯张华
- 文献传递
- 近56a吉林省积雪初终日期特征及影响因子
-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我国三大积雪区之一。冬季适量降雪可减轻农作物(如冬小麦)冻害发生,利于农作物越冬,而次年融雪又可缓解春旱。吉林省(121°38′~131°19′E、40°50′~46°19′N)处于东北中...
- 徐士琦傅帅
- 关键词:温度降水
- 文献传递
- 吉林省消夏旅游期气候条件及舒适度分析被引量:19
- 2018年
- 利用1951—2016年5—9月吉林省50个气象站气候资料,对消夏旅游期影响人们生活舒适度的主要气候要素进行统计,并构建旅游气候相关指数。结果表明:主要气候要素和旅游气候相关指数在1981年后均发生显著变化,各月平均气温升高,7—9月降水量减少,各月平均风速减小,6月、8月和9月的平均相对湿度略有减小,各月平均日照时长减小;各月温湿指数增大、避暑指数减小,6月、7月和9月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增大。吉林省消夏期具有"温湿适宜、日照适宜,多微风日,且白天少降水"的气候特点。消夏旅游期各地区的温湿指数处于"偏热、较舒适"水平,避暑指数较高,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处于"很舒适"及以上水平。
- 杨雪艳傅帅徐士琦陈丽楠
- 关键词:气候要素温湿指数
- 基于iPATH模型的日冕物质抛射驱动激波加速粒子的动力学研究
- 近几十年,人类航空事业蓬勃发展,深空探测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近地空间高能粒子福射环境对人类航空航天活动的影响日益凸显。高能粒子在行星际空间中加速与传播的研究愈发受到重视,并已成为日地空间物理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行星...
- 傅帅
- 关键词:日冕物质抛射太阳高能粒子银河宇宙线
- 文献传递
- 不同地磁活动水平下电离层H+上行的半球对比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使用FAST/TEAMS仪器在第23太阳活动周下降相的数据,从地磁活动水平的角度,分别分析在磁静日(Kp≤2+)和磁扰日(Kp≥3+)时南(SH)、北半球(NH)高纬(>50°)电离层H+的上行强度,计算其上行率和净上行积分能通量,以期得到H+上行的长期水平并分析地磁扰动期间南、北半球离子上行强度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磁扰期间上行强度显著加强,平静期南、北半球的平均上行率分别是~15%和~20%,而磁扰期的平均上行率分别增强了1.45倍和1.04倍,磁扰期间南半球上行强度的增长更显著;平静期南半球的上行强度小于北半球,但磁扰期两个半球的上行强度相当;磁午夜和黎明区间受地磁扰动的影响最显著,其磁扰期与平静期上行率的比值(S/Q)最大,同时南半球在各个地方时区间的S/Q值均大于北半球;另外,我们发现磁扰期间的上行率在极光椭圆带下边界附近增幅最明显,而积分通量在上边界附近增加显著.上行源区以平静期的源区为中心从日侧极尖区扩展到磁午夜、且向低磁纬延伸,同时,极尖区上行源区在磁扰期有向晨侧偏移的趋势.
- 赵凯蒋勇门可佩黄林峰傅帅
- 关键词:地磁扰动
- 极区顶部电离层离子上行的太阳活动依赖性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利用第23太阳活动周DMSPF12,F13和F15卫星数据,分别对南北半球极区顶部电离层离子上行的太阳活动依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北半球上行事件对太阳活动的响应特征基本一致,即高(低)太阳活动时,离子上行通量以及上行数密度较大(小),但是上行速度及上行发生率较低(高).以南半球高纬为例,计算得到离子上行通量、数密度、速度及发生率在高低太阳活动条件下的比值分别约为2.26,3.35,0.71,0.51.对离子上行太阳活动依赖性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不同太阳活动水平下,光致电离及高能粒子沉降的差异会导致电离层离子密度的不同,而电离层离子密度的变化会改变离子-中性大气之间的碰撞频率,这是影响离子上行发生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 傅帅蒋勇赵凯姜乙苏昱丞
- 关键词:太阳活动极区电离层电离率
- 2013年梅雨期一次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 2016年
- 以2013年梅雨期7月4—5日江淮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为例,利用FNL资料以及江淮地区226个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从降水概况、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垂直运动条件、以及大气层结的稳定性等方面,对本次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表明:暴雨主要与低空西南风急流、副热带高压以及高空急流密切相关。在此次过程中,江淮地区水汽通量较大,且上升运动较强。对江淮上空K指数的计算发现,在暴雨过程中,江淮地区K指数值较大,大气层结非常不稳定,极易造成强降水。因此,有利的环流形势,充足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上升运动,以及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最终促成了此次暴雨事件的发生。
- 陈舒慧傅帅张小泉
- 关键词:梅雨期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