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翔

作品数:13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失眠
  • 3篇疗效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动脉供血
  • 2篇动脉供血不足
  • 2篇失眠症
  • 2篇睡眠
  • 2篇硝西泮
  • 2篇氯硝西泮
  • 2篇慢性
  • 2篇慢性失眠
  • 2篇慢性失眠症
  • 2篇脑梗塞
  • 2篇觉醒
  • 2篇基底
  • 2篇基底动脉
  • 2篇基底动脉供血...
  • 2篇急性

机构

  • 13篇宁波大学医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海宁市人民医...
  • 1篇杭州市萧山区...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丰台医院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作者

  • 13篇高翔
  • 6篇郁青萍
  • 4篇曹庆华
  • 3篇杨春瑛
  • 2篇李纲
  • 2篇王伟
  • 2篇陈正君
  • 1篇张宝荣
  • 1篇焉石
  • 1篇邢佳
  • 1篇周莉
  • 1篇郭蓉娟
  • 1篇王忠
  • 1篇陈季志
  • 1篇黄善定
  • 1篇王嘉麟
  • 1篇陆文惠
  • 1篇曹利民
  • 1篇侯震
  • 1篇常和生

传媒

  • 3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医药导报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左归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体会被引量:2
2006年
郁青萍高翔
关键词:神经系统疾病左归丸真阴不足滋肾填精乙癸同源肝肾同治
自拟通阳解毒汤治疗慢性阑尾炎包块50例被引量:2
2005年
郁青萍高翔
吡拉西坦佐治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吡拉西坦与多巴丝肼 (Ben Ldopa)联合治疗帕金森病 (PD)的疗效。方法 :3 7例PD患者在服用Ben Ldopa原剂量 1mo后 ,再在服用Ben Ldopa基础上增加吡拉西坦针剂 8~ 16g ,iv ,15~ 2 0d ;然后予吡拉西坦片剂 2g·d-1,po ,总疗程为 1mo。在应用吡拉西坦前后分别进行简易智力量表 (MMSE)评分、Webster功能评分 ,以及记录每日各例患者服用Ben Ldopa的剂量。结果 :吡拉西坦与Ben Ldopa联合应用后 ,MMSE评分均值提高≥ 4分的患者达 2 9例 ( 78 4% ) ,Webster评分均值减少≥ 3分者达 2 6例 ( 70 3 % ) ,Ben Ldopa剂量由联合治疗前的 ( 486± 2 2 3 )mg·d-1降至 ( 3 91± 2 2 3 )mg·d-1。结论 :吡拉西坦与Ben Ldopa联合应用于PD患者 ,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减轻运动障碍 ,降低Ben
高翔郁青萍曹庆华
关键词:帕金森病临床疗效多巴丝肼
石杉碱甲、氯硝西泮昼夜交替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评价石杉碱甲、氯硝西泮昼夜交替治疗慢性失眠症临床方案的疗效。方法 53例长期服用各类催眠药物无效的慢性失眠症患者在停用原药物3d后,连续进入2周的A阶段治疗(夜间顿服氯硝西泮);4周的B阶段治疗(昼夜交替服用石杉碱甲、氯硝西泮);4周的C阶段(在疗效优先的前提下,自选氯硝西泮夜间用量)。结果 B、C治疗阶段与A阶段比较显示,睡眠-觉醒时间比值由治疗前1:6.8±4.4降至1:4.7±2.1(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值由治疗前的15.9±6.2降至C阶段的8.3±3.7(P<0 01)。结论 石杉碱甲、氯硝西泮昼夜交替服用治疗慢性失眠症可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觉醒周期节律,同时提高了睡眠质量,并逐步减少了氯硝西泮的用量。
高翔郁青萍曹庆华
关键词:石杉碱甲氯硝西泮慢性失眠症
3004例乌灵胶囊上市后安全性医院集中监测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不良事件(ADE)和不良反应(ADR)发生率、性质和临床表现,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单臂医院集中监测的临床试验,监测2013年6月15日—2015年12月31日12家临床研究中心使用乌灵胶囊且符合伦理要求的患者,记录并分析所有ADR/ADE以及处理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3004例,其中发生ADE19例,发生率0.63%,发生ADR15例,发生率0.50%。ADR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包括食欲减退、口干、恶心、腹泻、胃部不适、心悸、头晕、头痛等症状,尚未发现与ADR/ADE相关的影响因素。结论乌灵胶囊的ADR发生率低,属于偶见,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王嘉麟周莉王忠邢佳高翔焉石侯震刘小北曹利民陆文惠单利华吕莹常和生郭蓉娟
关键词:乌灵胶囊医院集中监测
开窍复遂方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的应用
2014年
目的观察分析开窍复遂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动静脉溶栓标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的同时服用开窍复遂方,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的同时服用依达拉奉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实验组患者基本痊愈率为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改良m 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比较,实验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hs-CRP、NO以及MMP-9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两组比较,实验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开窍复遂方治疗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有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缓解患者的不良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致残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杨春瑛高翔徐瑾妍陈正君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NIHSS评分神经功能
尿激酶和巴曲酶联合治疗老年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被引量:1
2002年
曹庆华陈季志高翔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溶解疗法尿激酶蛇毒凝血酶老年人
止眩消晕经验汤剂联合培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止眩消晕经验汤剂联合培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重点探讨该疗法对患者脑动脉血液流速及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将9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2组均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加用止眩消晕经验汤剂内服,2组均以1周为1疗程,连续用药2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后脑动脉血液流速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BA)、右侧椎动脉(RVA)、左侧椎动脉(LVA)的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观察组LVA、RVA、BA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各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眩消晕经验汤剂联合培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其机制与药物的有效成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脑动脉血液流速、改善血液微循环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杨春瑛张宝荣高翔陈正君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培他司汀
石杉碱及氯硝西泮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评价石杉碱、氯硝西泮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 3例长期服用各类催眠药物无效的慢性失眠症患者在停用原药物三天后 ,进入连续二周的夜间睡前 30分钟服用氯硝西泮 2mg (A阶段 ) ;然后连续四周的石杉碱 ,上午、中午各服用 10 0ug ;氯硝西泮夜间睡前 30分钟服用 2mg (B阶段 ) ;最后连续四周 ,自选氯硝西泮夜间用量 (C阶段 )。A、B、C三阶段分别登记日间觉醒及夜间睡眠时间及其每日二者的平均比值 ,每日氯硝西泮用量及每阶段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结果 :昼夜交替服用石杉碱、氯硝西泮B、C阶段治疗与单一夜间口服氯硝西泮的A阶段比较显示 ,通过延长夜间睡眠时间 ,使睡眠一觉醒时间比值降至 1:4 7± 2 1,较A阶段的 1:6 3± 3 5有明显下降 (P <0 0 2 ) ,同时提高了睡眠质量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值由A阶段的 14 2± 4 5降至C阶段的 8 3± 3 7(P <0 0 1)。并且在C阶段中 ,平均每例患者的用量为 0 8mg± 0 2 2mg ,与A、B阶段的 2mg降低约 6 0 % ,其中有 16例患者在C阶段末期停用氯硝西泮。结论 :石杉碱、氯硝西泮昼夜服用治疗慢性失眠症通过延长睡眠时间而改善睡眠觉醒周期节律的同时亦提高睡眠质量。并逐步减少了氯硝西泮用量 。
高翔郁青萍曹庆华
关键词:氯硝西泮慢性失眠症睡眠觉醒疗效CI
无症状性脑梗死后抑郁及相关因素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ACI)后抑郁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观察92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结果ACI后抑郁发生率为38%(35/92)。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皮质下梗死、前循环梗死及多灶性梗死者更易导致抑郁的发生。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易导致抑郁的发生,其发生率高低与梗死部位有关。抑郁可造成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
王伟高翔杨春瑛李纲
关键词:脑梗塞抑郁障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