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群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世界卫生组织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孕产
  • 3篇孕产妇
  • 3篇妊娠
  • 3篇母婴
  • 3篇产妇
  • 3篇出血
  • 2篇母婴传播
  • 2篇救治
  • 2篇病毒
  • 2篇产科
  • 2篇产科出血
  • 1篇性疾病
  • 1篇一级亲属
  • 1篇遗传史
  • 1篇婴儿
  • 1篇营养门诊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孕期
  • 1篇妊娠风险
  • 1篇妊娠结局分析

机构

  • 10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重庆市妇幼保...
  • 1篇清华大学玉泉...
  • 1篇湖南省妇幼保...

作者

  • 10篇高群
  • 6篇王爱玲
  • 5篇宋波
  • 4篇王潇滟
  • 3篇吴久玲
  • 3篇王前
  • 3篇熊玮仪
  • 2篇狄江丽
  • 2篇罗晓敏
  • 1篇王岚
  • 1篇王硕
  • 1篇高洁
  • 1篇乔亚萍
  • 1篇徐韬
  • 1篇杨敏
  • 1篇陈静宜
  • 1篇冯瑞

传媒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2篇中国妇产科临...
  • 2篇中国妇幼健康...
  • 2篇中国妇幼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妊娠期糖尿病新诊断标准应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新诊断标准在临床应用中对母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清华大学玉泉医院2011至2012年2 000例孕妇分别应用新旧诊断标准后其妊娠结局改变情况。结果①妊娠期糖尿病(GDM)检出率由旧标准6.60%升高到新标准15.50%;②新标准组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早产、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及剖宫产率均显著低于旧标准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475、4.546、6.650、7.992、15.442、16.563、16.733,均P<0.05),而两组胎膜早破、胎儿生长受限及新生儿窒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57、2.168、2.582,均P>0.05);③观察组和正常组分别与研究组比较,母体并发症、胎儿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和剖宫产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GDM诊断标准应用后增加了GDM检出率,使更多的GDM孕妇被及时诊断并给予临床干预,从而降低母儿并发症及剖宫产率,对改善母儿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高群冯瑞罗晓敏吴久玲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湖南省和重庆市部分孕产妇HCV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了解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和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入院分娩的孕产妇人群HCV的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对2019年7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和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入院分娩的产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在研究地区妇幼保健机构内孕产保健科、产科、检验科和感染科等相关科室的病案管理信息系统收集调查相关信息。结果在上述两家妇幼保健院共收集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84814名,其中65人感染HCV,感染率为0.08%(95%CI:0.06%~0.10%),不同年龄组间HCV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0,P<0.001),且随年龄增加感染风险增加(Z=5.35,P<0.001)。不同梅毒合并感染状态(χ^(2)=111.37,P<0.001)、前置胎盘(Fisher检验P<0.001)、婴儿出生体重(F=4.15,P=0.04)与HCV抗体阳性率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与小于30岁的孕产妇相比,年龄超过35岁的孕产妇感染HCV的风险更高(OR=4.76,95%CI:2.51~9.05),与未感染梅毒的孕产妇相比,感染梅毒者检出HCV的风险更高(OR=14.68,95%CI:6.59~32.68)。结论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和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入院分娩的孕产妇HCV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但仍需要重视孕产妇HCV感染及其相关因素,关注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合并感染。
孙贺王岚吴颖岚王潇滟钟其梅杨敏高洁高群黄东旭王前王爱玲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孕产妇
婴儿食物过敏患病现况及其与一级亲属过敏性疾病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婴儿食物过敏现况及其与一级亲属过敏性疾病患病的相关性,为婴儿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我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地区选取11个城市作为研究现场,以当地妇幼保健机构2018年10月—2019年11月住院孕产妇及其分娩的活产婴儿为研究对象,对住院分娩的产妇开展基线问卷调查,并分别在产后42 d、婴儿满3月、6月和12月龄进行4次追踪随访。婴儿食物过敏的诊断采用临床统一标准,采用面对面询问的方法收集婴儿一级亲属(母亲、父亲、兄、姐)的人口学特征和过敏性疾病(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患病情况。采用单因素和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模型分析婴儿与一级亲属过敏性疾病患病的相关性。结果调查婴儿2681人,食物过敏患病率6.12%。有一级亲属过敏家族史的婴儿食物过敏患病率为7.32%,其中母亲和兄/姐均有过敏史的婴儿食物过敏患病率为11.24%,而无过敏家族史婴儿食物过敏患病率为5.19%。母亲患食物过敏与婴儿患食物过敏相关[比值比(odds ratio,OR)=2.03,95%(confidence interval,CI):1.04~3.97];母亲与兄/姐均患过敏性疾病增加婴儿患食物过敏风险(OR=2.44,95%CI:1.19~5.03)。结论婴儿期过敏性疾病高发,有过敏家族史尤其是母亲或同胞有过敏性疾病史婴儿的患病风险更高。
王硕高群王爱玲徐韬
关键词:过敏性疾病食物过敏婴儿遗传史
农村助产机构产后出血识别及救治服务提供状况调查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助产机构产后出血检出情况及识别、救治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三省六县124所助产机构2013年产后出血病例检出情况、产后出血量测量现状及不同救治方法开展情况。结果调查地区产后出血检出率为3.17%,县级医院(3.92%)高于民营医院(2.32%)和乡镇医院(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严重产后出血比例占7.56%,民营医院严重产后出血比例为(20.00%)及乡镇医院(38.10%)比例高于县级医院(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61.29%的助产机构配置产后出血测量工具,其中配置集血器的机构占19.35%;产后2 h应用工具法测量出血量的机构仅为27.42%,其中19.35%应用集血器;产后2~24 h应用称重法的比例为17.74%;产后2 h及2~24 h应用目测法测量出血量的比例分别为72.58%及80.65%;产后出血救治技术开展比例前3位分别为手取胎盘术(90.32%)、宫腔填塞术(67.74%)和会阴Ⅲ度裂伤缝合术(58.06%)。结论农村地区助产机构产后出血检出能力不足,产后出血测量设备配备率低,产后出血科学测量能力及产后出血病例救治能力亟需提高。
高群宋波吴久玲熊玮仪
关键词:产后出血救治
农村地区助产机构产科出血相关高危因素筛查现状调查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助产机构产科出血相关高危因素筛查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横断面的调查方法 ,收集3个省6个县124所助产机构2013年产科出血相关高危因素的筛查信息,包括高危筛查工作开展情况、高危筛查服务项目提供情况及产科出血相关高危因素检出情况。结果在124所助产机构中,有74.19%开展了高危筛查工作,有55.65%设置了高危门诊;开展凝血功能检查、妊娠图和产程图绘制的比例分别为50.81%、49.19%、65.32%,县级医院3项服务项目开展比例均高于乡镇卫生院,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201、4.119、11.472,均P<0.05);产科出血相关高危因素检出率为25.17%,其中公立医院检出率(27.48%)高于民营医院(14.91%),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2.217,P=0.000),县级医院检出率(30.20%)高于乡镇级医院(15.99%),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5.442,P=0.000);高危因素前3位分别为贫血(9.49%)、瘢痕子宫(9.05%)和巨大儿(2.31%)。结论农村地区助产机构产科出血相关高危因素筛查工作开展不足,急需完善高危门诊的设置,加强对民营医院及乡镇医院的管理,规范高危因素筛查及管理,减少产科出血的发生。
高群宋波熊玮仪罗晓敏
关键词:产科出血高危因素
中国2019年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失访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2019年中国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HIV暴露儿童)的失访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源于我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2019年全国医疗机构报告的HIV感染孕产妇和HIV暴露儿童的基本信息和随访记录,HIV暴露儿童失访的定义为出生后满18月龄无法随访到且21月龄时仍未随访到的存活儿童。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HIV暴露儿童的失访影响因素分别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5039例HIV感染孕产妇中,分娩的HIV暴露儿童5035例,HIV暴露儿童的失访率为5.62%(283/5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职业为农(牧、渔)民(aOR=0.34,95%CI:0.22~0.53)、婚姻状况为未婚(aOR=0.47,95%CI:0.24~0.93)、初婚(aOR=0.38,95%CI:0.22~0.67)、再婚(aOR=0.36,95%CI:0.20~0.67)与同居(aOR=0.47,95%CI:0.23~0.97)和本次妊娠前知晓自己感染HIV(aOR=0.53,95%CI:0.40~0.70)的HIV暴露儿童失访率较低;孕产妇为汉族(aOR=1.52,95%CI:1.09~2.13)、小学(aOR=2.06,95%CI:1.10~3.89)和初中文化程度(aOR=1.81,95%CI:1.03~3.17)、未抗病毒治疗(aOR=6.21,95%CI:4.32~8.93)和在乡(街道)级助产机构分娩(aOR=5.72,95%CI:1.61~20.27)的HIV暴露儿童失访率较高。结论2019年我国HIV暴露儿童存在一定的失访,为进一步降低其失访率,提高妇女孕前HIV检测率和HIV感染孕产妇的抗病毒治疗率,对有效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有重要意义。
高雅王潇滟高群黄东旭王前王雨郑洪巧李昕薇付彩云张紫琦王爱玲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失访影响因素
我国2000-2022年母婴传播相关中文文献整理及分析
2023年
目的对2000-2022年我国核心期刊母婴传播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初步分类,展示母婴传播领域近年来的工作成果和科研发展趋势。方法通过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导出题录和摘要后进行人工阅读识别整理及分类。结果经检索整理后共得到文献2017篇,研究疾病领域为乙肝的文献最多,为1063篇(52.70%),涉及流行现状、预防措施及效果、实验室检测和阳性孕产妇管理及儿童随访等多个研究主题,其中主题为流行情况及有关影响因素分析(707篇,35.05%)、母婴传播疾病干预用药等相关预防措施及效果(641篇,31.78%)的文献最多,第一作者单位为市级(852篇,42.24%)和省级(697篇,34.56%)机构发文最多,不同疾病领域的文献主题分布和不同地区所发表的文献涉及的疾病领域分布有所不同。结论我国2000-2022年母婴传播相关核心文献发文涉及疾病种类多,来源机构范围广,研究主题丰富。
高雅王潇滟高群王爱玲
关键词:母婴传播
农村地区产科出血综合防治干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索在农村地区应用产科出血综合防治模式对降低产科出血发生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在53所助产机构应用"产科出血综合防治模式",对比干预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设置高危筛查门诊、开展高危筛查的机构比例及产科出血高危因素检出率升高(86.79%vs31.57%,96.23%vs 71.93%,48.98%vs 20.96%,χ^2=34.411、10.139、985.785,均P〈0.05);产科出血报告率由1.28%提升到干预后的2.89%(χ^2=36.417,P〈0.01),其中严重产科出血比例下降(9.26%vs40.54%,χ^2=32.209,P〈0.01);集血器配置比例增加、产科出血测量方法改善,产科出血防治适宜技术应用得到推广,死于产科出血的孕产妇从干预前66.7%下降到0,取得了显著效果。结论在农村地区进行产科出血综合防治干预,提高了医务人员对产科出血的高危因素筛查、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的能力,降低了我国农村地区产科出血及所致的孕产妇死亡率。
高群宋波吴久玲狄江丽陈静宜熊玮仪
关键词:产科出血干预
提升母婴安全服务质量 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解读被引量:6
2022年
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国际上公认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健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综合指标。当前,我国母婴健康领域存在一系列挑战,如高龄孕妇增多,孕产妇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增加,死胎/死产,早产、出生缺陷等新生儿疾病,孕产妇、胎儿及新生儿营养,孕产妇心理健康等问题突出。因此,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依法依规推进母婴安全服务,落实预防为主的母婴安全措施,全面提升危重孕产妇救治能力,科学实施母婴安全效果评价。与此同时,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鲁泽春宋波高群王前王潇滟黄东旭王爱玲
关键词:母婴安全妊娠风险危重孕产妇救治
城市63家妇幼保健院孕期营养门诊建设状况和妊娠结局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了解城市妇幼保健院孕期营养门诊建设状况及妊娠结局。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自行设计问卷,抽取全国28个省48个大中城市63家妇幼保健院,对其孕期营养门诊房屋设施、人员、设备等配置情况及胎儿出生体重及剖宫产率进行调查。结果 配备专职人员、同时配备产科及营养科专业人员及门诊人数≥4人的机构分别占61.90%、46.03%和49.21%,各项基本设备的配备率最高为80.95%,有49.21%和41.27%的机构同时配备基本设备和全部设备;东部地区人员专业、数目及基本设备配置符合要求的均高于中、西部地区(P <0.05);配备专职人员、同时配备两类专业人员及门诊人数≥4人、分别配备或同时配备基本设备的机构,其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均低于配备不足的机构(均P <0.05)。结论 孕期营养门诊规范化建设对降低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率有促进作用,调查机构存在孕期营养门诊的基础建设、人员和基本设备配置不足等情况,亟待规范及完善,进一步促进孕期营养门诊的规范化建设。
高群乔亚萍王爱玲狄江丽鲁泽春宋波
关键词:城市妇幼保健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