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祥

作品数:8 被引量:14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7篇东北冷涡
  • 7篇冷涡
  • 4篇降水
  • 3篇数值模拟
  • 3篇边界层
  • 3篇值模拟
  • 2篇对流有效位能
  • 2篇中尺度
  • 2篇数值模拟分析
  • 2篇降水落区
  • 2篇边界层特征
  • 2篇MCS
  • 2篇触发
  • 2篇触发机制
  • 1篇动力结构
  • 1篇短波辐射
  • 1篇中尺度对流
  • 1篇中尺度对流系...
  • 1篇中尺度系统
  • 1篇数值预报系统

机构

  • 5篇中国气象局沈...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作者

  • 8篇张立祥
  • 4篇陈力强
  • 3篇周小珊
  • 2篇李泽椿
  • 1篇袁子鹏
  • 1篇陈川雷
  • 1篇黄阁
  • 1篇王恕
  • 1篇杨森
  • 1篇崔锦
  • 1篇杨阳
  • 1篇王连仲
  • 1篇周晓珊

传媒

  • 1篇气象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东北冷涡不稳定能量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落区的关系
<正>东北冷涡是常年影响东北地区的天气尺度系统,在夏季常常引起持续性的强对流天气,由于冷涡系统中的对流系统尺度小,突发性强,观测和预报都很困难。应用地面自动站1小时雨量资料和NCEP资料,以一次典型的东北冷涡过程
陈力强张立祥周小珊
关键词:东北冷涡对流有效位能降水落区
文献传递
东北冷涡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
东北冷涡是造成东北地区低温冷害、持续阴雨洪涝、突发性强对流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对东北地区的天气气候有重大影响。东北冷涡强对流是预报中的难点,并常常造成业务预报的失败,2002年7月11至15日发生在辽宁的一次东北冷涡天气...
张立祥
关键词:东北冷涡中尺度对流系统数值模拟触发机制边界层
一次东北冷涡MCS边界层特征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15
2009年
边界层是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动力和水汽的主要来源。针对东北冷涡中MCS的边界层特征及边界层对MCS的触发和维持机理,应用MM5模式耦合Noar陆面模式对2004年7月5日发生在辽宁中西部的强对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MCS不同发展阶段边界层三维气流结构、边界层冷丘、边界层层结结构及其在MCS触发和维持中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次MCS在边界层有3股明显的气流汇合于雷暴区,1股是来源于东北部长白山稳定气团的东北气流,1股是西北部的西北下沉气流,1股是西南气流,浅薄的东北部底层冷空气有利于西南气流的上升,形成对流。MCS初期边界层低层的辐合强于边界层高层辐合,边界层气流旋转作用较弱,边界层辐合线是对流触发的重要因素之一。MCS边界层上层的中尺度辐合涡旋主要由环境场辐合,边界层摩擦抽吸形成,是对流重要的能量、水汽输送系统,它伴随着强对流的发展而出现,同时对对流的维持、发展有重要的反馈作用,是边界层与自由大气进行交换的重要系统,是对流系统维持的入流的主要入口。MCS边界层冷丘内部为潜在稳定层结,特别在近地面层形成了非常稳定的层结,其温湿层结及气流结构改变了边界层入流。
张立祥李泽椿
关键词:MCS边界层
东北冷涡强风暴预报
陈力强张立祥周小珊杨森杨阳崔锦王连仲王恕袁子鹏黄阁陈川雷
东北冷涡是易造成中国东北地区低温冷害、暴雨洪涝、突发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特有天气系统。由于东北冷涡结构的复杂性、影响因素多样性,导致在实际业务中,预报好其产生的暴雨、强对流天气难度很大。该项目从为政府、社会防灾减灾科学决...
关键词:
关键词:降水预报数值预报系统
短波辐射对东北冷涡强对流影响的模拟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针对短波辐射对东北冷涡强对流的可能影响,应用MM5模式对2002年7月12日东北冷涡诱发的强风暴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发现在东北冷涡天气尺度环流背景下,大气接收的短波辐射通过激发中尺度环流影响强对流的发生时间,而不是通过影响不稳定能量的积累触发强对流;地面短波辐射对对流层低层大气的加热作用是触发本次东北冷涡强对流的重要条件。地面短波辐射加热在对流层低层产生中尺度辐合扰动及对流不稳定层结共同促使了对流的爆发和维持。
张立祥李泽椿
关键词:太阳辐射东北冷涡强对流触发机制
MCS中对流单体的边界层特征数值模拟分析
<正> 应用MM5V3.6模式耦合Noar陆面模式对2004年7月5日发生在辽宁中西部的强风暴过程进行了较成功的数值模拟。本次过程特点为大范围的雨区原地生消,内部强的中小尺度系统分布及发生比较分散,辽宁对应3个强对流中心...
陈力强张立祥周晓珊
关键词:MCS边界层动力结构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东北冷涡研究概述被引量:94
2009年
简述了东北冷涡的形势特征、气候特征、天气特征与强对流特征;回顾、综述了东北冷涡形成、发展、维持、消退期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东北冷涡强对流特征的研究进展;讨论了东北冷涡强降水、强天气等预报业务的难点及其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需要依靠现代雷达、卫星等观测设备和数值模拟手段,加强东北冷涡暴雨及强天气机制研究,提高东北冷涡天气的预报水平。
张立祥李泽椿
关键词:东北冷涡中尺度系统降水机制暴雨预报
东北冷涡不稳定能量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落区的关系被引量:41
2008年
应用地面自动站1 h雨量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以一次典型的东北冷涡过程(2005年7月8~14日)为例,根据冷涡环流特征,将冷涡过程划分为发展期、成熟期、减弱期3个阶段。发现冷涡发展阶段降水主要由其南部西风锋区湿斜压不稳定产生,属于大范围混合型降水;而其他阶段降水主要由对流不稳定产生,以局地对流性降水为主。冷涡的不同发展阶段均可对应不稳定能量区,但其分布有较大差异,对流层低层的暖湿输送及辐合是不稳定能量积累的关键。发展阶段不稳定能量区分布于离冷涡中心较远的东南部;成熟期位于接近冷涡中心东南部;减弱期位于冷涡减弱形成的低压槽中。不同发展阶段不稳定能量与对流降水有不同的对应关系,冷涡发展期对流有效位能与较大的水汽通量是影响降水落区的主要因素;成熟期对流降水基本发生在对流有效位能区和925 hPa湿区的重叠区域;减弱期对流降水不但与对流有效位能、低层相对湿度有关,而且还取决于对流层低层辐合线。
陈力强张立祥周小珊
关键词:东北冷涡对流有效位能降水落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