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晶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坐位
  • 2篇细针
  • 1篇单次
  • 1篇电切
  • 1篇电切术
  • 1篇胸腔
  • 1篇胸腔镜
  • 1篇胸腔镜手术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反应
  • 1篇腰麻
  • 1篇镇痛
  • 1篇镇痛效应
  • 1篇手术
  • 1篇尿道
  • 1篇尿道前列腺
  • 1篇尿道前列腺电...
  • 1篇剖宫产
  • 1篇剖宫产术
  • 1篇前锯肌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孙晶
  • 2篇王学敏
  • 2篇管剑峰
  • 1篇朱俊峰

传媒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坐位细针腰麻在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评价坐位细针腰麻在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50例择期行 TURP 的高龄患者,年龄75~90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50例。A 组:坐位细针腰麻组;B 组:侧卧位细针腰麻组;C 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记录各组麻醉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用针刺法测定各组的痛觉减退平面和痛觉消失平面,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用改良 Bromage 分级法评定运动阻滞效果,记录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最大阻滞节段、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评定麻醉效果,术后随访腰麻后头痛、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结果与 B 组和 C 组比较,A 组穿刺次数减少[(1.1±0.4)次,(2.9±0.9)次,(3.9±0.8)次]、穿刺时间缩短[(1.1±0.9) min,(3.2±0.7)min,(5.5±0.8)min]、穿刺成功率提高(100%,96%,94%,P <0.05)。三组患者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屈髋、屈膝、屈踝不能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以及最大 Bromage 分级和麻醉效果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 B 组和 C 组比较,A 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4%,8%,10%)、心动过缓发生率降低(2%,6%,8%)(P <0.05)。三组患者术后无腰麻后头痛、腰背痛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坐位细针腰麻,操作简便,所需时间短,穿刺次数少,成功率高,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少,且安全有效,此麻醉方法适用于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管剑峰孙晶刘冲王学敏
关键词:坐位腰麻高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坐位细针腰麻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坐位细针腰麻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剖宫产术产妇4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0例):A组,坐位笔尖样细针腰麻组;B组,侧卧位笔尖样细针腰麻组;C组,坐位普通斜面针腰麻组;D组,侧卧位普通斜面针腰麻组。穿刺成功后注入0.5%布比卡因1.8ml~2.2ml(9mg—11mg)。术毕待麻醉平面消散至T10以下后,送回病房去枕平卧6h,第1、2、3天及时随访。观察记录4组产妇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变化,记录腰麻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麻醉操作时间、穿刺开始到切皮时间、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以及术中、术后副作用。结果与B组和D组比较,A组和C组(即两组坐位与两组侧卧位比较)穿刺次数减少[B组(3.2±0.9)和D组(4.1±0.4),A组(1.1±0.5)和C组(1.2±0.6)]、穿刺成功率提高[B组(90%)和D组(92%),A组(100%)和C组(98%)]、穿刺时间缩短[B组(5.2±0.6)min和D组(4.1±0.9)min,A组(1.2±0.8)min和C组(2.1±0.7)min]、麻醉操作时间缩短[B组(7.1±0.5)min和D组(6.2+0.8)min,A组(3.4±0.7)min和C组(4.3±0.6)min]、从穿刺开始到切皮时间缩短[B组(15.2±6.3)min和D组(17.1±4.4)min,A组(10.4±0.5)min和C组(11.3±0.7)min](P〈0.05)。与C组和D组比较,A组和B组(即两组细针与两组普通针比较)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C组(18%)和D组(20%),A组(8%)和B组(10%)]、恶心呕吐发生率减少[C组(10%)和D组(12%),A组(4%)和B组(5%)]、无术后头痛和腰痛发生[C组(3%)和D组(4%),A组(0)和B组(0)](P〈0.05)。结论坐位细针腰麻,操作简便,所需时间短,穿刺次数少,成功率高,术中、�
管剑峰孙晶王学敏
关键词:坐位细针麻醉脊椎剖宫产术
超声引导下单次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患者术后镇痛效应及炎性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单次前锯肌平面阻滞(SPB)对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7~6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全身麻醉复合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P组,n=40)和单纯全身麻醉组(CON组)。SP组术前30 min行超声引导下术侧前锯肌平面阻滞,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20 ml,所有患者术后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u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两组患者PACU苏醒期间镇静Ramsay评分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6、12、24、48 h静息状态及咳嗽时VAS,术后24 h镇痛补救情况;观察术后有无前锯肌平面阻滞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术后1、3 d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0的浓度。结果SP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前锯肌平面阻滞,未见由穿刺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两组患者PACU苏醒期间镇静Ramsay评分及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与CON组比较,SP组术后12 h内静息状态、咳嗽时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与诱导前比较,术后1天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浓度均明显升高,与CON组比较,术后1天SP组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SP能有效减轻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12 h)急性疼痛,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的需要量,减轻患者炎性反应。
孙晶郑江波朱俊峰
关键词:超声引导胸腔镜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