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翔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电化学
  • 2篇耐蚀
  • 2篇耐蚀性
  • 2篇O
  • 1篇电池
  • 1篇电化学测试
  • 1篇电化学性能
  • 1篇镀层
  • 1篇正极
  • 1篇正极材料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热浸
  • 1篇热浸镀
  • 1篇锂离子
  • 1篇锂离子电池
  • 1篇稀土
  • 1篇稀土氯化物
  • 1篇离子
  • 1篇离子电池

机构

  • 4篇南京航空航天...
  • 2篇江苏凯力克钴...
  • 1篇南京工程学院

作者

  • 4篇张翔
  • 2篇李子全
  • 1篇周飞
  • 1篇周衡志
  • 1篇孔继周
  • 1篇王春雷

传媒

  • 1篇稀土
  • 1篇化工进展
  • 1篇材料开发与应...
  • 1篇电池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RE、Mg及Ti对Zn-4.5%Al合金耐蚀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对Zn-4.5%Al合金中添加微量合金元素RE、Mg及Ti的微观组织及耐蚀性进行研究,对添加单元合金试样进行了金相观察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当RE、Mg和Ti的含量分别为0.10%、0.10%和0.03%时,耐腐蚀性效果较为明显。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SEM观察和中性盐雾腐蚀及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Zn-4.5%Al-0.10%RE-0.05%Mg-0.05%Ti合金具有优良的共晶组织和很好的耐腐蚀性能。
张翔李子全
关键词:电化学测试正交试验
Pr掺杂LiNi_(0.5)Co_(0.2)Mn_(0.3)O_2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2014年
通过固相法制备了掺杂Pr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1-x)PrxO2(x=0、0.01、0.02、0.03和0.05)。用XRD、SEM、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测试等研究Pr掺杂对材料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适量的掺杂不会改变材料的晶体类型,还能减轻阳离子混排,稳定层状结构。在0.1 C(20 m A/g)下,x=0.02样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6.9 m Ah/g,在5.0 C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4.9%。
张翔李军秀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Zn-Al多元共晶合金镀层助镀工艺及耐蚀性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Zn-Al多元共晶耐蚀合金镀层的助镀工艺条件,用动电位极化法研究了几种镀层在中性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并分别对镀层的形貌和元素分布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极化数据的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助镀剂中含0.5%(质量分数,下同)CeCl3、助镀时间7 min、助镀温度80℃的镀层耐蚀性能最优,而且助镀工艺中CeCl3含量对其影响最大。镀层SEM观察和成分分析的结果也表明在助镀剂中添加一定量的CeCl3能使镀层组织致密,厚度增加,界面光滑,与基体结合良好,从而改善了镀层的性能。
周衡志李子全张翔
关键词:热浸镀稀土氯化物耐蚀性
浅析共沉淀法合成锂电池层状Li-Ni-Co-Mn-O正极材料被引量:6
2014年
锂电池层状Li-Ni-Co-Mn-O正极材料凭借其低成本、高容量的优势,已实现产业化并开始取代传统正极材料LiCoO2。合成该材料的方法很多,共沉淀法因经济性与稳定性受到人们亲睐。本文定性地分析了共沉淀法合成Li-Ni-Co-Mn-O涉及的颗粒过程及热力学过程,详细探讨了共沉淀的工艺参数,如陈化时间、反应温度、pH值等对产物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根据分析与统计结果,明确了部分工艺参数的取值范围,提出了"有效加料速度"的概念,并引出完整描述加料过程所需要的全部变量,指出合成择优取向的一次颗粒、探索利于共沉淀的流体环境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张翔王春雷孔继周周飞唐州李军秀
关键词:共沉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