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肋骨
  • 3篇肋骨骨折
  • 3篇骨折
  • 1篇隐匿性骨折
  • 1篇影像
  • 1篇影像特征
  • 1篇影像特征分析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X线
  • 1篇X线计算
  • 1篇X线计算机
  • 1篇CT
  • 1篇MSCT
  • 1篇MSCT诊断

机构

  • 3篇承德医学院附...
  • 2篇长春市心理医...

作者

  • 3篇范志奎
  • 3篇王胜林
  • 3篇杨玉萍
  • 3篇吴永奎
  • 2篇曹振东
  • 1篇崔志新
  • 1篇武学文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肋骨骨折MSCT隔期联合诊断法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MSCT隔期联合诊断法(简称隔期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隔期联合诊断的53例肋骨骨折患者资料.首次MSCT采用常规剂量,提示创伤4周后复查.复查预扫描错位最轻的骨折,骨性骨痂明显、密度较低者以50mA、120mA的低剂量扫描全部肋骨,不明显者2周后以120mA的低剂量扫描全部肋骨.由2名放射科医师评估低剂量图像诊断可接受率、主观噪声,通过对比观察首次及骨性骨痂形成期薄层图像确定骨折数.以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两次(首次及隔期联合诊断)诊断结果的差异,以Kappa检验评价两位医师评估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首次诊断肋骨骨折234处、疑似骨折26处,隔期联合诊断诊断肋骨骨折313处.64.15%的患者两次诊断不一致,首次有34处不完全性、28处无错位完全性、2处隐性骨内骨折未显示,26处疑似骨折经复查诊断骨折15处、排除骨折11处.两次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5.018,P<0.01).清晰可见的骨性骨痂发现于4周末~5周41例,4周末未发现6周清晰可见11例,5周未发现7周清晰可见1例.两位医师评估结果获得近乎完美的一致(Kappa值为0.863、0.826、0.838、0.826).结论:隔期联合诊断可良好把握肋骨骨折复查时机,避免首次MSCT有可能发生的漏诊,降低患者辐射量.
范志奎王胜林崔志新葛伟杨玉萍吴永奎宋静阳
关键词:肋骨骨折
肋骨“CT隐匿性骨折”的影像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肋骨"CT隐匿性骨折"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肋骨"CT隐匿性骨折"患者影像资料。结果 28例患者肋骨"CT隐匿性骨折"共50根56处。第4-10肋骨共43根,腋段、后段、前段、头部、颈部分别为27、17、9、2、1处,不完全性、完全性、隐性骨内骨折分别为33、22、1处。肋骨骨折单发18例、多发10例。"前数次CT检查隐匿、再复查显示"模式多见。4例患者兼有两种不同"隐匿-显示"模式。25处骨折CT示胸膜局限性反应性增厚。结论肋骨"CT隐匿性骨折"影像表现多样,应充分认识,定期复查,以免漏诊。
范志奎王胜林杨玉萍葛伟曹振东吴永奎宋静阳
关键词:肋骨骨折CT
比较肋骨骨折短期内首次MSCT诊断及隔期联合诊断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比较肋骨骨折短期内首次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及隔期联合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由高、低年资甲、乙医师隔期联合诊断的47例肋骨骨折患者资料。首次MSCT常规扫描,4周后复查预扫描错位最轻的骨折,骨性骨痂明显及密度较低者以50和120 m A的低剂量扫描全肋,未见骨性骨痂者2周后120 m A扫描全肋。评估低剂量图像质量。对比骨性骨痂形成期及首次薄层图像,记录诊断结果。以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2名医师2次诊断结果的差异,以Kappa统计量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甲、乙医师首次不完全性骨折确诊骨折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945和-3.879,P<0.01);隔期联合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隐性骨内骨折外,2次诊断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次有不同处数的人为因素漏诊及疑似骨折,均有64处CT隐匿性骨折,10处不完全性骨折最终被诊断为完全性骨折,诊断率分别为73.82%(234/317)和68.14%(216/317);图像质量评估结果的一致性为很好(K=0.769、0.788、0.752和0.753)。结论隔期联合诊断可避免病理生理学、观察者因素对肋骨骨折MSCT诊断的影响,降低辐射量。
范志奎王胜林杨玉萍吴永奎曹振东武学文
关键词:肋骨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