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
- 作品数:11 被引量:49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军事更多>>
- 软件销售人员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被引量:1
- 2008年
- 本研究以中关村15家IT企业的211位软件销售人员为实证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发现,软件销售人员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为三维结构,包括目标与胜任因子、职业发展准备因子、跨组织流动因子。并应用结构方程建模,发现培训和考核措施对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有差异性影响。文末建议企业结合实际激励员工。
- 李维侯光明杨波
- 关键词: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结构方程建模
- 施工企业的非正式员工管理被引量:1
- 2008年
- 目前,电力企业普遍采取多种用工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正式工和非正式工之分,非正式工即为企业通过中介或其他渠道外招的员工,也就是所谓的“劳务人员”。“劳务人员”是电力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典型用工方式。
- 王奋杨波邵娟
- 关键词:员工管理施工企业非正式劳务人员中介
- 基于共生理论的企业联盟构建模式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一、共生理论的发展
“共生”一词源于希腊语,早在19世纪中叶就已提出。1879年,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首先提出共生的概念,他将共生定义为“不同种属生活在一起”。20世纪50、60年代后,共生思想逐步引起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甚至政治学家的关注,应用到诸多领域并初步取得成效。我国首位把共生理论应用到经济学、管理学领域的是管理工程学博士袁纯清,
- 杨波
- 关键词:共生理论企业联盟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管理工程学
- 完善内部流动机制 提高人才使用效率
- 2003年
-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此起彼伏,许多企业不惜重金来储备人才。实际上.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最重要的并不在于拥有多少人才,而是在于能否有效的使用现有的人才。目前,国内多数的企业都存在人才内部流动困难的问题,导致人才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引起人才外流。因此,建立企业内部人才流动机制对于提高人才使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内部人才合理流动的必要性 1.
- 刘利华杨波
- 关键词:企业管理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管理竞争上岗制度
- 国有企业辅业改制后盘活人力资源的“五步走”策略被引量:1
- 2007年
- 盘活人力资源是国有企业改制能否成功的关键。针对国有企业辅业与主业的"共生"惯性、员工身份、思想观念等特殊性,本文提出盘活辅业企业人力资源的"五步"策略,即在充分动员的基础上进行员工身份置换和人力资源盘点,以多种措施推进人岗匹配,通过实施长期性体系建设焕发改制企业人力资源的生机与活力。
- 杨波王奋
- 关键词:国有企业辅业改制
- 基于博弈链的武器装备采购扩大开放研究
- 本文利用博弈链理论的分析方法,剖析了我国武器装备采购过程中的主要博弈关系及其均衡状态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装备采购博弈链演进的方向和规律,并提出有助于我国装备采购逐步扩大开放、军民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 杨波侯光明
- 关键词:武器装备采购
- 文献传递
-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协同演进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被作为企业应对竞争的两大重要手段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本文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论述了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协同演进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特点,并从两者演进的平衡性、阶段性和动力等角度,得出对于建设企业文化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有益的启示。
- 杨波
- 关键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协同演进
- 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被引量:32
- 2006年
- 基于Korelli对影响人口迁移或流动因素的分析与整合研究方法,以北京地区为对象,通过问卷方式针对科技人力资源这一具有显著特征差异的人口群体,探讨影响其区域集聚的各层次因素以及影响程度,进而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系统把握科技人力资源集聚的过程。
- 王奋杨波
- 关键词:科技人力资源影响因素
- 虚拟组织在国防科技企业改革脱困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 对虚拟组织在国防科技企业改革脱困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国防科技企业改制中出现的人才供需矛盾,以及虚拟组织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虚拟组织在国防科技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应用。
- 杨波王奋
- 文献传递
- 企业实习生聘用难题及对策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聘用实习生已经成为企业选拔、培养人才的一种主要手段,本文通过案例导入,分析了企业聘用实习生过程中的难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
- 王奋杨波
- 关键词:实习生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