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2
- 供职机构:云南中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社会矛盾制衡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 2008年
- 和谐与冲突是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状态,和谐是矛盾演进过程中的一种制衡态。社会是矛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势力主导的社会矛盾制衡态。形成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形成合理的社会分层与成员构成结构,形成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政治、社会治理结构是实现社会矛盾制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 张丽高鸣
- 关键词:和谐社会
- 马克思的哲学观与《资本论》
- 2013年
- 马克思哲学是综合的思想体系,其探索的真正主题和由此形成的哲学特点,就是一个如何改变世界的问题。《资本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必然结晶,集中体现了其哲学思想的特点、特色和特质。这两者相互交织、相互渗透、互为印证。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只有在马克思哲学这一更深层概念背景下才能得到真正理解,而马克思哲学的意义也只有在同马克思资本批判的关联中才能显示出来。因此,《资本论》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哲学著作。
- 高鸣张丽
- 关键词:哲学观哲学思想资本论经济哲学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与理论建构
- 2012年
- 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欧风美雨"、"西学东渐"而进入中国本土的。民族救亡与社会变革的历史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出场的历史境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飞跃及理论构建是以中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不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经历了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到次生态马克思主义再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构建及历史发展。
- 高鸣张丽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中国文化现代性的选择路径
- 2007年
- 中国的现代性问题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而提出来的,由于社会转型的特殊境遇,在百年历史中,现代性的选择不可避免地处于“中与西”“古与今”“新与旧”的矛盾论争中。而今,当全球化把我们带进后现代语境,从关于现代性批判与质疑的后现代视野转到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实际上是从现代性的事实分析转向了现代性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 张丽高鸣
- 关键词:中国文化
-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及其当代创新被引量:33
- 2004年
-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论述 ,阐明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及实现形式和途径 ,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和作用 ,对当代全球生态理论的发展及实践显示了普遍和深远的意义 ,尤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党的十六大提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认识 。
- 张丽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
- 后现代语境与中国文化现代性建设
- 2005年
- 发端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随着全球化进程转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展中国家,对其进行的理论反思已经融化在许多思想和学科以及文化讨论的潜在视域之中。对于日益融入全球化系统的中国文化而言,现代性仍然是“未竞的事业”。在后现代主义的现代性批判视域中观照中国文化现代性建设是面向世界的文化自觉。
- 张丽高鸣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中国文化
- 中国“文革”发生和“苏联解体”原因之探讨
- 2010年
- 中国"文革"与"苏联解体"是国际共运史上的两大历史事件。这两个重大事件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处和内在逻辑共性,其共同的深层原因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形成的党内上层矛盾分裂所致。因此,如何加强和搞好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党内民主建设,是我们从以往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中应吸取的最重要教训之一。
- 高鸣张丽
- 关键词:文化大革命苏联解体党内矛盾社会主义实践
- “和而不同”: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被引量:3
- 2008年
- 全球化使不同文化被放置在同一个平台上,极大地促进了文化间的交流和对话,人类文化形成了明显的统一性,与此同时,全球文化的交流融通又呈现出一种异质多样的开放性状态,全球化进程也使文化的差异性得以凸显出来,社会文化出现了多样性、流变性,文化"冲突"郑重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将是未来人类文化的理想格局和我们的文化主张。
- 张丽高鸣
-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
- 现代性分化的自主逻辑及内在张力
- 2007年
- 现代性是一个自我分化的过程,这种分化既包含扩张性也包含否定性,现代性通过自身的不断建构、解构和重构而前进,后现代主义不过是现代性分化过程中的一种文化表现。正是现代性分化的内在趋势使我们看到现代性被重构和超越的真正可能性。
- 张丽高鸣朱恪均
- 关键词:分化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球视野和世界历史意识被引量:1
- 2004年
- 全球化是生产力普遍发展和世界交往扩大与深化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应从世界历史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全球化及其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意义 ,自觉置身全球化背景加强党的建设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采取正确的应对战略和策略 ,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张丽高鸣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