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贤荣
- 作品数:16 被引量:178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 厦门市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被引量:11
- 2017年
- 采集了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厦门市大气降尘样品,用改进的BCR四步连续提取法分析了12种重金属元素(Ba、Ti、Co、Cr、Cu、Fe、Mn、Zn、Ni、Pb、Sr、V)的含量、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重金属元素四态含量之和均值(mg·kg^(-1))顺序为:Fe(43733)>Zn(4495)>Ti(2728)>Ba(747)>Mn(723)>Cu(444.4)>Sr(176)>Cr(171)>Pb(160)>Ni(40.4)>V(27.6)>Co(11.2);Zn和Cu含量分别为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第二类标准限值(250和100 mg·kg^(-1))的18倍和4.4倍;除Fe、Ti、Ba、Cr和V外,大气降尘中其他元素生物有效态含量占有相当的比例(32.2%—88.6%).Zn、Sr主要以弱酸溶态存在,Pb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Cu主要以可氧化态存在,其余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大气降尘中重金属的平均生物有效性系数顺序为:Sr(0.87)>Zn(0.85)>Cu(0.80)>Pb(0.67)>Mn(0.50)>Co(0.47)>Ni(0.39)>Ba(0.19)≈Cr(0.19)>V(0.12)>Fe(0.08)>Ti(0.01),Ti、Fe、V、Cr和Ba为生物不可利用元素,Ni、Co、Mn和Pb为潜在生物可利用元素,Cu、Zn和Sr为生物可利用元素.
- 赵莉斯于瑞莲胡恭任王珊珊温先华刘贤荣
- 关键词:大气降尘重金属赋存形态生物有效性
- 南昌市道路尘PM2.5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11
- 2019年
- 为了解南昌市道路尘PM2.5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和健康风险,利用颗粒物再悬浮采样器采集了道路尘中的PM2.5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了样品中11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道路尘PM2.5中Mn、Zn、Cr、Cu、Pb、V、As、Ni、Co、Cd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14、208.17、106.47、102.40、62.12、39.59、28.93、24.07、7.86、0.58、0.53 mg·kg-1,除V和Co外均大于南昌市土壤元素背景值,整体上次干道和支路的金属含量会高于主干道重金属的含量,比国内外其他城市相对要低.地累积指数结果显示,Cd、Hg、Cu、Mn和Zn处于偏中度污染,As和Pb属于轻度污染,其余元素处于无污染水平.日均暴露剂量表明,Mn在儿童的非致癌日均暴露剂量最高(摄食:2.83×10-3 mg·(kg·d)-1,呼吸吸入:2.50×10-7 mg·(kg·d)-1,皮肤接触:6.87×10-6 mg·(kg·d)-1),经口摄食是人体暴露的主要途径,Cr的终身暴露剂量最高(儿童:8.63×10-9 mg·(kg·d)-1,成年男性:9.12×10-9 mg·(kg·d)-1,成年女性:8.12×10-9 mg·(kg·d)-1).11种重金属对儿童、成年女性和成年男性的非致癌风险值之和分别为0.58,0.19和0.17,小于可接受风险值1.0,As、Cr、Mn是主要贡献元素;5种致癌元素(Cr、As、Co、Ni和Cd)经呼吸途径对人体的总致癌风险值均小于可接受水平10-6,成年男性(4.29×10-7)略高于儿童(4.06×10-7)和成年女性(3.82×10-7),Cr和As是主要贡献元素.
- 刘贤荣郑权胡恭任于瑞莲
- 关键词:PM2.5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 铅同位素示踪在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来源解析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6年
- 为了分析大气降尘中铅的污染来源,解析各污染源对大气降尘铅的相对贡献值,在厦门市不同功能区采集了29个大气降尘样品。用热电质谱仪测定了大气降尘的总铅同位素组成,用ICP-MS测定样品酸可溶相铅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厦门市大气降尘铅同位素^(206)Pb/^(207)Pb值变化较大,为1.111 9~1.173 8;酸可溶相铅^(206)Pb/^(207)Pb值与福建土壤残渣相^(206)Pb/^(207)Pb值相差较大,表明厦门市大气降尘受人类活动来源铅的影响较大;酸可溶相铅^(206)Pb/^(207)Pb值明显小于总量铅^(206)Pb/^(207)Pb值。铅同位素示踪表明,厦门市大气降尘铅主要来源是燃煤,其次是自然来源和汽车尾气。三元混合模型分析表明,燃煤、自然来源、汽车尾气对厦门市大气降尘总量铅的贡献率分别为48.57%、20.29%、31.14%。
- 胡恭任于瑞莲胡起超温先华刘贤荣张希琳
- 关键词:大气降尘铅同位素
- 面向环境类本科生的环境化学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3
- 2017年
- 环境化学是环境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文根据我校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精简和优化了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 于瑞莲胡恭任刘贤荣
- 关键词:环境化学环境类专业教学改革
- δ^(15)N标识技术对污水生物脱氮的试验研究
- 2007年
- 采用稳定性同位素δ15N标识含氮化合物和微生物,通过分子识别技术,分别对封闭系统和动态系统的氮化合物进行研究,以解决氮化合物的定量化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结果表明,用δ15N标识技术检测反硝化反应的定性定量关系行之有效;同时,反硝化反应具有使反硝化产物富集15N的特点,硝化反应具有使硝化产物贫化15N的特点。
- 刘亮张永祥魏海娟刘贤荣
- 关键词:脱氮微生物硝化反硝化
- 泉州市大气降尘中金属元素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被引量:25
- 2016年
- 测定了泉州市不同功能区大气降尘中23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多种方法对其富集程度、污染水平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并用多元统计分析法结合Pb、Sr同位素示踪对污染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泉州市大气降尘中不同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富集因子和地累积指数表明,Cd、Hg、Zn、Ca、Pb、Cu、Ni、Sr的富集程度及污染水平相对较高;生态风险指数显示,所有功能区的多元素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程度极高,由高到低顺序为工业区>交通繁忙区>商业区>居住区>风景区>农业区;Cd和Hg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极高,二者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贡献达95.56%.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V、Fe、Ba、Bi、Ni、Sr、Pb、Cs、Sc、Zn、Cd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和交通排放,Th、U、Rb、Y、Ti主要来源于土壤尘,Li、Mn、Cu、Hg、Cr、Co、Ca主要来源于燃煤.铅同位素三元混合模型计算得到降尘中铅来源主要为土壤母质(29.41%~64.00%)、燃煤尘(22.53%~60.48%)和汽车尾气(3.13%~13.47%);87Sr/86Sr和1/Sr分布图显示降尘中锶来源主要为燃煤尘和汽车尾气.
- 张棕巍胡恭任于瑞莲刘贤荣胡起超王晓明
- 关键词:大气降尘金属元素源解析
-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环境化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9
- 2019年
- 环境化学是环境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混合式教学模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基于超星学习通进行了环境化学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将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深度融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移动教学模式。
- 闫钰于瑞莲胡恭任翁铂森林惠荣刘贤荣
- 关键词:环境化学混合式教学
- ^(15)N标识的NO_3^-去除的静态和土柱动态模拟试验
- 2009年
- 采用15N标识反硝化细菌脱氮作用的静态试验和土柱动态模拟试验,考查静态试验中硝酸盐氮的变化与环境条件及反硝化细菌数量变化的关系,找出富集15N的含氮物质。动态试验考查了反硝化细菌、土壤粒径和土柱高度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并应用15N说明了出水中硝酸盐氮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无论在静态体系还是动态体系中,反硝化细菌的存在下都发生了反硝化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硝酸盐氮富集大量的15N。一般土壤颗粒较细时,处理效果较好。土层较厚可在较短时间取得好的效果,土层较薄时,则需较长反应时间。动态试验能更接近于模拟硝酸盐氮在自然土层中反硝化细菌存在时的渗透或采用土地处理方法对硝酸盐氮的去除,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刘贤荣陈绍武
- 关键词:反硝化细菌脱氮作用土柱试验
- 反硝化细菌去除硝酸盐氮的静态试验
- 2009年
- 从土壤中分离培养土壤反硝化细菌,研究了pH值、初始C/N比、硝酸盐氮初始浓度、土壤颗粒对硝酸盐氮去除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存在最佳初始C/N比为5,使得菌种在稳定期获得更大的脱氮能力;在反硝化细菌的不同生长阶段中,pH值对硝酸盐氮去除效率的影响不同;过高的硝酸盐氮浓度会抑制反硝化细菌的脱氮能力;土壤颗粒有效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硝酸盐氮的去除。
- 刘贤荣陈清艺
- 关键词:反硝化细菌反硝化硝酸盐氮
- 《环境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被引量:2
- 2013年
-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了我校本科《环境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些措施,以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等几方面探讨了精品课程建设的途径。旨在提高精品课程《环境化学》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 胡恭任于瑞莲王琼刘贤荣薛秀玲
- 关键词:环境化学精品课程教学内容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