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斌
- 作品数:28 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喜年45年科技成就 展望廿一世纪发展
- 1994年
- 45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在科技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在原子能、生物技术、农业科学、高能物理、计算机技术、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等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有些领域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 温家宝朱光亚路甬祥汪德昭卢良恕李启斌刘东生
- 关键词:青年科学家
- 未来十年天文学的追求
- 1990年
- 70年代和80年代一系列X射线、γ射线、红外、紫外天文卫星的观测,把天文观测的窗口从光学和射电两个波段扩大到几乎整个电磁波段,90年代的天文学主流是向多波段天体物理学发展。由于不同波段的观测揭示出天体不同层次、不同辐射机制的物理过程,使得对天体的结构与性质的认识逐渐全息化、从而导致了近期天文学突飞猛进的局面。银河系内恒星的研究已从整体和统计研究转向细节研究,如恒星表面耀斑、黑子、喷流等局部活动现象,恒星内部的震荡,周围的环、盘、晕,成为最受关注的研究对象。
- 李启斌
- 关键词:天文学多波段天体物理学
- 天文发现十八法(下)
- 1995年
- 天文发现十八法(下)北京天文台台长李启斌本文的上半部分,介绍了发现天体的方法和测量天体特性的方法。这一部分着重讲述推理的方法以及创新乃至突破的方法。由于天文学的对象的不可接触性,不能把天体拿来做实验,按照我们的意志,按照认识的需要去测量它们的特性。可...
- 李启斌
- 关键词:天文学天体测量学
- 新一代望远镜浪潮中的美洲之行(续)
- 1995年
- 新一代望远镜浪潮中的美洲之行(续)北京天文台台长李启斌沙漠中的复眼巨人美国国立天文台有两个,一个是国立射电天文台(NRAO),由大学天文合作组织(AUI)管理,一个是国立光学天文台,由大学天文联盟(AURA)管理。国立射电天文台总部在弗吉尼亚州的夏洛...
- 李启斌
- 关键词:望远镜天文望远镜天文观测
- 使用SOFM方法进行恒星光谱自动分类被引量:5
- 2000年
- SOFM是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监督学习算法,可以将数据组织到一个特征图上,而保存 大多数原始数据空间的拓扑特征.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恒星光谱自动分类,分类结果与哈佛 序列十分相似.SOFM方法应该是进行大数量恒星光谱样本在线分类的有用方法,它能 够自动执行,因此可用于处理大数量天体光谱.
- 薛建桥李启斌赵永恒
- 关键词:恒星光谱光谱分类数据处理神经网络
- 古代日月食观测记载和地球自转变化研究被引量:1
- 1995年
- 本文简要概述了利用古代日月食观测记载研究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意义、原理和方法,以及研究的历史、现状和今后的发展。
- 韩延本李启斌
- 关键词:地球自转日食月食
- 新发现的X射线选活动星系核、白矮星和激变变星
- 1997年
- 为了研究ROSATX射线选亮近类星体巡天的选择判据 ,从 1 995年 4月至 1 996年 1 0月期间 ,利用北京天文台 2 .1 6米望远镜进行了试验观测 ,发现了 73个类星体、2 7个赛弗特星系、1个BLLac候选体、1个白矮星和
- 魏建彦曹莉徐达维胡景耀李启斌
- 关键词:X射线源类星体赛弗特星系活动星系核白矮星
- 人才是建设科技国家队的关键
- 1991年
- 现在人们把中国科学院比喻为科技国家队。科技国家队的提法是从体育界借用过来的。尽管科技和体育在发展规律上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相似之处,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体育国家队要追求在世界上拿金牌,科技国家队也要在世界上拿金牌,或者说,要争取在世界上领先。国家体育代表队之所以能在世界上拿金牌,最关键的是有能拿金牌的国家队队员。科技国家队也一样,没有优秀的国家队队员是拿不到金牌的。周光召院长在最近召开的院工作会议上已深刻指出:人才是关键。人才之所以成为关键,还因为当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这里仅就几个突出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
- 李启斌
- 天体磁场发电机理论新进展被引量:3
- 1995年
- 全面阐述了宇宙发电机理论的发展。首先简单介绍了天体发电机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了运动学和动力学两大类发电机理论,尤其对运动学中的α-ω发电机理论和动力学发电机中的参数法和直接数值模拟法作了详尽述评,并对其理论的最新发展如非线性、非对称、各向异性和混饨等情况都作了介绍。
- 童彝苏旸李启斌
- 关键词:磁场发电机
- 从“镜子”里看彗星撞击木星
- 1995年
- 1994年7月17日至22日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给予天文学家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是不巧,这么一次会产生种种惊人天象的大碰撞偏偏发生在木星的背面,让人们看不到碰撞引起的灾难之火,给天文学家留下了千古的遗憾。幸好撞击点落在十分靠近边缘的地方,可以让天文学家观察到由撞击而从木星表面喷发出来的羽毛状云以及撞击留下的累累伤痕。尽管如此。
- 李启斌
- 关键词:彗星撞击天文学家木星上海天文台伽利略木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