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梗
  • 4篇急性
  • 3篇血清
  • 3篇缺血
  • 3篇脑梗死
  • 3篇脑缺血
  • 3篇梗死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脑缺血发作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发病
  • 2篇反应蛋白
  • 2篇ACI
  • 1篇蛋白尿
  • 1篇地平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毒性

机构

  • 13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吴秀珍
  • 4篇侯慧
  • 3篇陈方方
  • 2篇张京
  • 1篇刘宏伟
  • 1篇王贵鹏
  • 1篇孔祥锋
  • 1篇樊新颖
  • 1篇游碧荣
  • 1篇孙勉
  • 1篇殷勤
  • 1篇蔡兴秋
  • 1篇胡霞
  • 1篇张敏

传媒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医学信息(医...
  • 2篇新疆医学
  • 2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07
  • 5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NOS、NF-κB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I/R)后不同时间段脑组织不同部位一氧化氮合酶(NOS)、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Pulsineui-Brierley法建立大鼠I/R模型。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1组)、缺血30min再灌注后0、2、4、6、8、10、12h组,于在脑组织臂旁核、室旁核、杏仁核、蓝斑所在部位作冠状切片,分别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并比较各组大鼠脑组织不同部位的表达。结果:脑I/R2h组脑组织神经细胞肿胀。少量炎性细胞浸润。I/R8h组脑组织神经细胞核碎裂、消失,间隙增宽,结构疏松,神经细胞局部溶解、液化性坏死范围较广。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脑组织不同部位NF—κB的表达均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R2、4、6、8、10、12h组NOS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NOS表达于8h时达高峰,8~12h呈下降趋势。NF-κB表达于0~8h呈上升趋势,8~12h较稳定。结论:NOS、NF-κB在脑组织损伤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一氧化氮(NO)在调控中起双重作用。
吴秀珍胡霞侯慧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一氧化氮合酶核转录因子
极短联律间距的多形性室速四例诊治体会被引量:1
2006年
游碧荣王贵鹏吴秀珍
关键词:多形性室速
运动神经元疾病合并脊髓型颈椎病9例分析
2007年
吴秀珍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疾病脊髓型颈椎病CSM发病年龄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hs-CRP、SOD和MDA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了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hs-CRP、SOD和MD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酶联法、化学法和免疫比浊法对32例ACI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Hcy、hs-CRP、SOD和MDA检测,并与35名健康人作比较。结果:ACI患者在治疗前血清Hcy、hs-CRP和MDA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SOD水平则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2周后与正常人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I的发生和发展与血清Hcy、hs-CRP、SOD和MDA水平密切相关。
吴秀珍陈方方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丙二醛
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和血清Hcy、IL-6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和血清Hcy、IL-6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对33例ACI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浆ET-1和血清Hcy、IL-6检测,并与35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ACI患者治疗前血浆ET-1和血清Hcy、IL-6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2周后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和血清Hcy、IL-6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监察。
陈方方吴秀珍
急性脑梗塞血脂异常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急性脑梗塞血脂异常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1例,依据血脂检测结果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100例,为血脂正常患者;乙组患者101例,为血脂异常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结果乙组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急性脑梗塞复发率显著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血脂异常患者可显著增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急性脑梗塞血脂异常患者,同时急性脑梗塞复发率显著增加,因此针对急性脑梗塞血脂异常的患者,应预防和积极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和发展。
吴秀珍张京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病率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
2006年
烟雾病是一组以脑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并伴有脑底异常毛细血管网增生为特点的脑血管病,为脑血管疾病的单独类型。临床上常以头痛,脑缺血发作,肢体无力,脑内出血或偏瘫为主要症状。本组15例患者均行CT检查怀疑脑血管畸形或颅内有出血而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烟雾病。现对烟雾病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如下。
吴秀珍刘宏伟侯慧
关键词: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烟雾病脑血管造影检查脑内出血脑缺血发作脑血管畸形
尼莫地平、刺五加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40例疗效观察
2006年
血管性痴呆(VD)是由各种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有卒中发作或短暂脑缺血发作病史,早期可能仅有记忆丧失,自知力和判断力可保持较好,晚期进展为全面性痴呆,各种高级神经功能均减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因而寻求安全有效的抗痴呆药物,改善VD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已成为医学工作者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院2002年6月~2005年9月应用尼莫地平、刺五加联合治疗VD 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吴秀珍侯慧
关键词:尼莫地平刺五加短暂脑缺血发作高级神经功能记忆丧失
胶原酶加臭氧与单纯使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胶原酶加臭氧与单纯使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80例,采用单纯应用臭氧治疗;乙组患者82例,在使用臭氧治疗基础上联合胶原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治疗时间、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时间,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在单纯臭氧注射基础上应用胶原酶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和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的时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可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应用和治疗。
张京吴秀珍
关键词:胶原酶臭氧腰椎间盘突出症注射
维吾尔族慢阻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4年
目的:分析探讨维吾尔族慢阻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慢阻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交谈,问卷调查及电话回访等方式对患者的进行调查,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并分析总结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均显著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对比,治疗组的生活质量提高幅度要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甚多,主要集中于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加强心理干预,加强相关疾病知识介绍,加强康复护理等方面。结论通过对患者的有效干预治疗,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减轻患者痛苦。
孙勉吴秀珍
关键词:维吾尔族慢阻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