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娟
- 作品数:19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省委党校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提高农民素质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被引量:1
- 1997年
- 王瑞娟
- 关键词:贫困地区提高农民素质文化素质脱贫致富职业技术教育人口素质
- 发挥家庭教育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独特优势被引量:1
- 1997年
- 发挥家庭教育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独特优势王瑞娟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整个社会机体的基本细胞。家庭担负着多种社会功能,它既是人口再生产单位,又是物质生产单位,同时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职能———教育。家庭教育包括智力教育、道德...
- 王瑞娟
- 关键词:家庭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学校教育育人观
- 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探讨
- 2002年
-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它事关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农民增收的关键在于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突破口是制度创新,政策支持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民增收的直接动力。
- 王瑞娟
- 关键词:农民收入
- 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几个问题
- 1996年
-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不能结合?如何结合?这是理论研讨的一个热点问题。现就其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 (1)传统理论认为二者不能结合。商品生产虽然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后出现。
- 王瑞娟
- 关键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计划商品经济经济基础所有制结构
- 试论社会主义道德的规范要求
- 1987年
- (一) 道德规范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行为和关系的基本要求的概括。它的作用就是调整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是该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并且,随着经济关系的变化,社会的道德规范也要发生变化。但是,作为评价和判断善恶标准的道德规范,是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积极而能动的反映,并指导人们的道德生活和道德行为。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是在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对新型的社会道德关系的概括。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是多层次的,社会对人们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因此,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内容也就是丰富的、多方面的。早在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里就规定了:“爱祖国、爱人民、
- 王瑞娟
- 关键词:道德行为社会主义道德道德关系热爱科学
- 论人的政治素质
- 1996年
- 论人的政治素质王瑞娟一、政治素质在人的素质系统中的位置及其科学规定人的素质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主义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在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之际,谁拥有高素质,谁将是二十一世纪的胜利者。因为,人的素质已经成为国家、民族和个人在今后竞争中保持主动...
- 王瑞娟
- 关键词:政治素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政治敏锐性政治观点
- 积极探索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被引量:19
- 2004年
- 目前,中国农村庞大的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已经演变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和进入小康社会的制约条件。而现实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决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十分艰巨,任何单一政策都难以奏效。我们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加快城镇化进程、深化农业内部就业、加快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体制与制度条件等是新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
- 王瑞娟
- 关键词:剩余劳动力劳动力转移城镇化乡镇企业农业经济
- 社会主义曲折性问题研究述评
- 1991年
- 目前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曲折性问题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实践上来讲,社会主义在发展中受到了挫折,另一方面是从理论上来讲,社会主义学说遇到了挑战。一、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遇到了曲折及其产生原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实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先后遇到了困难和曲折。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缓慢甚至“滑坡”;改革的决策方面出现失误甚至严重失误,执政党和政府内部出现腐败现象等。由此一些对社会主义必胜。
- 王瑞娟
- 关键词:曲折性执政党地位历史过程苏联模式脱离群众
- 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矛盾理论
- 1998年
- 王瑞娟张二芳
- 关键词:邓小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 知识经济与山西人才开发战略被引量:1
- 1999年
- 人才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人才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没有人才,发展知识经济就是一句空话。长期以来,山西落后于其他省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才短缺和人才浪费。改变这种状况的基本思路为:从山西实际出发,采取积极务实的态度,明确人才结构调整的方向,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加大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开发力度;增加教育投入;完善山西人才市场;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
- 王瑞娟
- 关键词:知识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