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嵩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同仁医院院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心病
  • 1篇修复后
  • 1篇血清
  • 1篇血清IL-6
  • 1篇牙根
  • 1篇牙周
  • 1篇牙周炎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折裂
  • 1篇折裂强度
  • 1篇左旋咪唑
  • 1篇维生素B12
  • 1篇纤维桩
  • 1篇明胶海绵
  • 1篇聚维酮碘
  • 1篇抗折裂强度
  • 1篇口腔
  • 1篇口腔溃疡
  • 1篇胶质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刘静明
  • 4篇冯嵩
  • 1篇陈尔军
  • 1篇陈志远
  • 1篇宋明宇
  • 1篇肖永芳
  • 1篇宋铁砾
  • 1篇朱正宏
  • 1篇韩军

传媒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西部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左旋咪唑联合VB12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IL-6与VB12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比较左旋咪唑联合VB12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血清IL-6、VB12水平的影响,探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口腔黏膜科就诊的128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左旋咪唑联合VB12治疗)和左旋咪唑组(单独采用左旋咪唑),每组64例。治疗1月后,观察口腔溃疡的愈合情况,同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的IL-6、VB12水平。结果整个试验随访率93.75%。联合治疗组VAS评分小于左旋咪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口腔溃疡痊愈率大于左旋咪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血清中VB12水平大于左旋咪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血清中IL-6水平和左旋咪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咪唑联合VB12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效果更佳,其可能是通过提高血清中VB12水平来发挥作用的。因此,对于临床上治疗效果欠佳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可以选用左旋咪唑联合VB12进行治疗。
冯嵩刘静明陈志远吴健友
关键词:左旋咪唑维生素B12口腔溃疡VAS评分白介素-6
聚维酮碘明胶海绵与胶质银明胶海绵在预防拔牙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对比研究聚维酮碘明胶海绵与胶质银明胶海绵在预防拔牙术后疼痛、出血、感染、干槽症等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择期行牙齿拔除术的患者748例793颗牙齿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半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分为聚维酮碘明胶海绵组(聚维酮碘组)和胶质银明胶海绵组(胶质银组),均采用局部麻醉,患牙拔除后搔刮干净牙槽窝,聚维酮碘组植入聚维酮碘明胶海绵填塞牙槽窝,胶质组待牙槽窝内血液充塞后填塞胶质银明胶海绵,术后3h、24h、1周复查后观察二组拔牙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聚维酮碘组术后出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胶质银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银组术后感染少、肿胀轻,与聚维酮碘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术后疼痛感及干槽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维酮碘明胶海绵对术后出血治疗效果明显,而胶质银明胶海绵对预防拔牙术后感染及肿胀疗效肯定,临床应用各有千秋,均可推广借鉴。
冯嵩刘静明朱正宏宋铁砾韩军
关键词:聚维酮碘明胶海绵拔牙术并发症
辅酶Q10应用于牙周炎合并冠心病治疗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辅酶Q10应用于牙周炎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牙周炎合并冠心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将84例患者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辅酶Q10予以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接受2周的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安全性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指数、炎性因子(TNF-α、IL-6、IL-8及IL-1β)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牙周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得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8及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辅酶Q10应用于牙周炎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牙周炎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冯嵩刘静明
关键词:牙周炎冠心病辅酶Q10炎性因子
不同纤维桩表面处理方式对牙根修复后抗折裂强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纤维桩表面处理方式对牙根修复后抗折裂强度的影响。方法:收集行正畸拔除的前磨牙120颗作为本研究样本,随机将120个纤维桩分为对照组、喷砂组和过氧化氢酸蚀组,每组40例。对照组纤维桩表明不给予任何处理,喷砂组给予氧化铝砂粒持续喷砂粗化处理,过氧化氢酸蚀组给予10%过氧化氢溶液处理,均包埋于纤维桩道预备好的离体牙内,采用相同树脂制备成核,行全冠修复与黏固,再模拟口腔内部环境给予样本牙冷热循环处理,经相同环境加载后,置于电子万能实验机获取样本牙抗折裂强度数据。对比三组离体牙样本体型数据、离体牙断裂方式、抗折裂强度,对三组进行为期24个月的定期随访,统计三组修复体断裂率,并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 Rank法分析三组的生存状况。结果:三组的离体牙样本关于牙齿长度、牙根长度、颈部颊舌径及颈部近远中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喷砂组和过氧化氢酸蚀组的离体牙抗折裂强度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喷砂组和过氧化氢酸蚀组的牙齿折裂总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2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00%(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喷砂组、过氧化氢酸蚀组的生存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前磨牙修复过程中,对纤维桩表面进行喷砂或过氧化氢酸蚀处理均能提高牙根修复后抗折裂强度,改善修复体修复效果生存状况,且两种纤维桩表面处理方式对离体牙样本的断裂方式和抗折裂强度影响相当。
冯嵩陈尔军宋明宇肖永芳刘静明
关键词:纤维桩抗折裂强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