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文杰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定年
  • 3篇锆石
  • 3篇U-PB定年
  • 2篇中生代
  • 2篇锆石SHRI...
  • 2篇花岗岩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划分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动力学背景
  • 1篇牙形刺
  • 1篇岩石
  • 1篇岩石成因
  • 1篇早奥陶世
  • 1篇浙西北
  • 1篇闪长岩
  • 1篇生物地层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作者

  • 5篇唐增才
  • 5篇胡文杰
  • 3篇董学发
  • 1篇周汉文
  • 1篇张元动
  • 1篇荣一萍

传媒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浙西余杭、临安和富阳交界区中生代侵入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0
2016年
浙西余杭、临安和富阳交界区中生代岩浆侵入活动频繁,发育有闲林、千家花岗闪长岩,拔山、长乐桥二长花岗(斑)岩,鹤山坞和朱村花岗岩,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中生代岩浆侵入活动分为晚侏罗世(152~147 Ma)、早白垩世早期(139~137 Ma)和早白垩世晚期(104~103 Ma)3个期次,分别对应于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岩的成岩时段,即由早期至晚期,岩性具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岩的演变规律,与岩石HREE和LREE/HREE分异程度逐渐减弱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余临富交界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具有低TFeO/MgO(1.72~5.28)特征,且P_2O_5与SiO_2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属"Ⅰ"型花岗岩,为地壳深熔和壳幔混合作用的产物。研究表明,晚侏罗世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的挤压环境,早白垩世早期二长花岗(斑)岩形成于后碰撞挤压背景向伸展背景的转换阶段,而晚期花岗岩则形成于持续伸展扩张的构造环境。余临富交界区成岩时代与区域晚侏罗世(164~145 Ma)、早白垩世早期(139~135 Ma)和早白垩世晚期(109Ma左右)的3期成矿时代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显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
唐增才陈忠大胡文杰董学发吴小勇袁强
关键词:年代学锆石SHRIMPU-PB定年中生代
浙西双溪口花岗岩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对Sn成矿作用的制约被引量:3
2017年
浙西地区地处下扬子陆块东南缘,区内中生代岩浆侵入活动强烈,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与锡成矿作用有关的双溪口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成岩年龄为130.4±1.1 Ma。岩石具有富SiO_2,高Ga、Zr、Nb和Y,贫Al_2O_3、Sr、Ba、Ti和P,Eu强烈负异常(δ_(Eu)=0.08~0.42)的地球化学特征,Zr饱和温度为848~887℃,属铝质A型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ε_(Hf)(t)变化范围集中在-4.66^-2.50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变化于1192~1311 Ma之间,暗示其源区物质主要来自中元古代地壳。结合区域地质矿产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浙西地区与锡相关的成矿事件发生于132~127 Ma之间,受控于早白垩世伸展环境下壳幔岩浆的相互混合作用。
唐增才唐增才董学发余盛强董学发胡文杰胡开明陈忠大胡文杰
关键词:LA-ICP-MS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
浙西闲林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9
2014年
浙西闲林铁钼矿床地质特征表明,矿床为岩浆期后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型,根据岩石蚀变、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物组合,划分了4个成矿阶段。研究表明:闲林矽卡岩型铁钼矿与中生代侵入岩成岩期岩浆热液作用关系密切。运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方法对闲林花岗闪长岩体的成岩时代进行测定,为(151.8±2.2)Ma,认为与磁铁矿成矿密切相关;结合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132.05±0.47)Ma,与早白垩世花岗岩成岩时代相耦合,进一步限定了闲林地区成岩→成矿活动的时间轨迹,铁钼矿床是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两期成矿形成的。
唐增才董学发胡文杰孟祥随荣一萍
关键词:锆石定年花岗闪长岩
浙西北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的岩石成因被引量:6
2019年
浙西北地区晚中生代处于环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区内岩浆侵入活动强烈,发育I型和铝质A型两类花岗岩,前者又分为低分异I型(简称I型)和高分异I型花岗岩两种,形成时限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172~135Ma),其中高分异I型花岗岩集中于早白垩世早期(147~135Ma);铝质A型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期(135~123Ma).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I型花岗岩(^(87)Sr/^(86)Sr)i值为0.707 004~0.711 896,ε_(Nd)(t)值为-6.70~-2.00,锆石ε_(Hf)(t)值为-5.08~-1.67,TDMC值为1 162~1 358Ma,系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挤压的构造环境下,少量幔源物质沿变向俯冲引起的板片裂隙(窗)与下地壳重熔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晚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早期高分异I型花岗岩(^(87)Sr/^(86)Sr)i为0.706 890~0.709 880,ε_(Nd)(t)值为-6.80~-4.50,锆石ε_(Hf)(t)为-6.59~-5.23,TDMC为1 350~1 423Ma,是古太平洋板块撤离机制下挤压向伸展转换的产物,系软流圈上涌诱发的幔源基性岩浆与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长英质岩浆混合并经高程度分异演化形成;早白垩世中期铝质A型花岗岩(^(87)Sr/^(86)Sr)i值为0.703 503~0.710 171,ε_(Nd)(t)值为-8.90~-0.30,锆石ε_(Hf)(t)值为-9.70~2.48,TDMC值为734~1 593Ma,为岩石圈持续减薄机制下,越来越多的幔源物质(或新生地壳)涌入深部长英质岩浆房混合形成.
唐增才唐增才周汉文陈忠大吴小勇胡文杰董学发胡文杰余盛强张建芳
关键词:动力学背景岩石成因地球化学花岗岩晚中生代浙西北
浙江临安板桥早奥陶世牙形刺新材料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在浙江临安板桥早奥陶世的留下组、施家头组和荆山组中发现较丰富的牙形刺动物群,自下而上建立Cordylodus angulatus带、Chosonodina herfurthi带、Paltodus deltifer带、Paroistodus proteus带和Prioniodus elegans带等5个牙形刺带,均属于早奥陶世。研究表明,临安板桥一带的早奥陶世碳酸盐岩地层时代局限于早奥陶世特马豆克期—弗洛期,与上覆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硅质泥岩呈假整合接触关系,其间缺失弗洛晚期—达瑞威尔早期沉积。这一发现对该地区的地层划分对比和古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唐增才张元动甄勇毅胡文杰袁强俞国华
关键词:生物地层地层划分牙形刺早奥陶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