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斌
- 作品数:34 被引量:134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军事文化科学更多>>
- 国外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启示被引量:34
- 2010年
- 国外医学院校在进行医学专业教育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强调医学与人文交叉融合;注重引导学生探讨医学社会问题和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注重改善教师人文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综合能力;注重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与作用。
- 张亚斌刘小薇
-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
- 20世纪50年代中国学习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反思及启示被引量:2
- 2013年
- 20世纪50年代由于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只能选择学习苏联经济建设经验,苏联经济建设经验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学习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一些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但由于我们对社会主义缺乏深刻的认识,在反思中出现了严重失误,这些反思失误对后来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 张亚斌任学丽
- 关键词:经济建设
- 某军医大学《医学人文概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2012年
- 为完善《医学人文概论》课程教学,某军医大学进行医学人文教育"5+1"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为检验实践效果,对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学人文教育"5+1"模式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该模式仍需完善。
- 李媛石凯张亚斌黄义玲张玲
- 关键词:人文教育医学人文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富国与强军道路的探索及其启示
- 2014年
- 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富国强军的伟大梦想创造了前提条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依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为实现富国与强军之梦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在经历艰难曲折之后,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富国与强军之路。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无论是成就,还是失误,都为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和历史启迪。
- 张亚斌
- 关键词:新中国富国强军
- 中医文化与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被引量:4
- 2010年
- 中医文化融自然、人文社会知识于一体,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文元素与人文精神。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弘扬和继承中医文化,对于医学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自身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挖掘中医文化、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限制,寻求相应对策是医学院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必须着重思考的问题。
- 张亚斌蔡子鹤
- 关键词:中医文化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 关于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几个问题的思考被引量:3
- 2010年
- 医学本身的学科性质和医学发展的现实需要要求医学院校必须要充分重视培养医学生的法律意识,围绕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加快教学改革,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改善育人环境,全面提升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 石凯张亚斌张玲
- 关键词:医学生法律意识
- 西医东渐与国人对其认同过程的再思考被引量:2
- 2013年
- 从明朝末年开始,西方医学逐渐传入中国,最初由于习惯于传统中医治疗保健方式与对传教士不法行为的仇视心理影响,中国人对西医并不认同,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随着西医优长的显示,中国人从切身医疗实践中感受到了西医的疗效,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西医逐渐地被中国人接受和认同并在中国传播开来.西医在中国由抵触到认同的过程实质上是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反映.
- 张亚斌路绪锋
- 关键词:文化交流
-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的内容及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医药的独特功效被世界各国人民认可,国外中医药学术团体纷纷建立,中医人才需求量上升,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范围不断扩大。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提高了中医药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医药发展。由于中医注重医生自身的经验,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使得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需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 张亚斌路绪锋
- 关键词:中医药
- 基督教与中国近代西医教育的产生被引量:5
- 2011年
- 西方基督教与近代中国西医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基督教会采用"医务传道"策略,将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他们在中国开办医学院,培养医学人才,建立课程体系,为中国西医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贡献。由于受中国传统习惯和复杂的历史环境的影响,西医教育又是逐渐地被中国人所接受,并被纳入中国近代教育体系之中。
- 张亚斌史如松
- 关键词:基督教西医教育医学史
- 抗战时期重庆兵工企业的发展
- 2016年
- 抗战时期,由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诸多兵工企业也随之迁移到了重庆地区。此时的重庆兵工企业汇集了一支专家队伍,研制了一系列高效的武器设备,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在梳理抗战时期兵工企业内迁情况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重庆兵工企业员工在兵工生产方面的贡献,及其对于后世的深远影响。
- 雷娟张亚斌
- 关键词:抗战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