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明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黄孢原毛平革...
  • 1篇对甲基
  • 1篇锰过氧化物酶
  • 1篇菌丝
  • 1篇菌丝球
  • 1篇甲基
  • 1篇甲基橙
  • 1篇固定化
  • 1篇反应器
  • 1篇白腐真菌
  • 1篇MNP

机构

  • 2篇清华大学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文湘华
  • 2篇周成
  • 2篇董明
  • 1篇孙暠
  • 1篇于晓龙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培养条件下锰过氧化物酶(MnP)的合成及其对甲基橙的降解被引量:3
2015年
高效、大规模、低成本合成木质素降解酶是直接采用其降解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对锰过氧化物酶(Mn P)降解甲基橙和在非灭菌的反应器中连续合成Mn P的可行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采用2 mmol H2O2和1.5mmol Mn SO4的降解体系中,获最大脱色效果,且100、200和300 U/L的Mn P可在8 h内将甲基橙分别脱色18%、23%和35%;在非灭菌的反应器水平上实现了固定化培养的P.chrysosporium连续23 d合成Mn P,但Mn P酶活仅为2~23 U/L,难以酶解甲基橙;然而,在摇瓶培养条件下固定化的P.chrysosporium合成的Mn P却能达1 152 U/L。因此,直接采用Mn P对污染物进行降解以及在非灭菌的反应器中持续合成Mn P是可行的,但就在非灭菌条件下如何提高Mn P的合成量还有待开展深入的研究。
董明于晓龙孙暠文湘华周成
关键词:黄孢原毛平革菌锰过氧化物酶甲基橙固定化
非灭菌条件下白腐真菌在反应器中的形态特征变化被引量:2
2014年
揭示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在反应器中的形态变化有助于了解白腐真菌反应器难以连续运行问题的本质.在耦合臭氧单元的反应器对酸性蓝45连续降解的过程中,考察了非固定化和固定化菌丝系统中白腐真菌的形态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在接种量为1 700 mg/L的非固定化系统中,染菌量为7.1×10^5CFU/mL,平均脱色率为19%;但菌丝球形态不稳定,运行8~12 d时出现破裂、菌丝脱落、内容物大量流失,污染微生物的生长加剧.在固定化系统中,接种量为1 700 mg/L时,染菌量降至8.4×10^4CFU/mL,平均脱色率升至22%;接种量为4 300 mg/L时,染菌量降至4.7×10^4CFU/mL,平均脱色率达29%.在固定化菌丝系统中,白腐真菌的形态相对稳定,但21 d后,其稳定性降低,也出现了菌丝脱落现象,这与菌丝球或固定化菌丝的内部菌丝老化和自溶有关,可以考虑通过设计新载体从生物膜的内部和外部同时供给营养物和氧气解决该问题.
周成董明文湘华
关键词:黄孢原毛平革菌菌丝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