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小莉
- 作品数:25 被引量:403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电子电信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白鹇日活动节律研究被引量:43
- 2017年
- 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系统调查和分析了浙江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的性比、集群方式和日活动节律。调查期间共获得244个有效位点的数据,累计58 890个工作日,收集到33 276份白鹇的照片和视频,有效探测5 687次,统计出雄性成体(含亚成体)3 946只次,雌性4 179只次,雌雄性比为1.06︰1。记录到群体大小从2至12只不等,群的组成方式多样。日活动节律分析的结果显示,白鹇的日活动时间段为5:00~18:00时,于6:00时、11:00时和16:00时有3个活动高峰,其间于10:00时和14:00时出现两个活动的低谷。雌雄个体的日活动节律基本一致,但雄性个体相比雌性清晨的活动高峰延长1 h(雌性6:00~8:00时,雄性6:00~9:00时),而午后的静息低谷推后1 h(雌性14:00时,雄性15:00时)。日活动节律密度函数分析结果显示,白鹇的日活动节律存在季节性变化。白鹇在春季和冬季存在早晚两个明显的活动高峰,而夏季和秋季在6:00~18:00时都较为活跃。同时,相比其他季节,白鹇在冬季早晨开始活动的时间推迟,傍晚结束活动的时间提前。不同季节的比较表明,白鹇在冬季和春、夏季的日活动节律重叠程度最低。白鹇日活动节律在低海拔带(200~700 m)和高海拔带(700~1 200 m)上存在差异,低海拔带个体在夏季和冬季的傍晚比高海拔带个体活跃。本研究结果为保护区内白鹇的保护管理提供了基础的科学依据。
- 余建平钱海源陈小南李晟申小莉
- 关键词:白鹇日活动节律核密度估计
-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功能分区对黑麂保护的有效性评估被引量:21
- 2019年
- 功能分区是统一协调国家公园不同保护管理目标的主要措施,对于国家公园的有效管理有重要意义。钱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被分为核心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和传统利用区4个部分,对应不同的保护管理措施。本研究分析了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现有功能分区与其首要保护对象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的适宜栖息地之间的空间关系。在红外相机调查获取的94个黑麂分布点的基础上,结合海拔、地形、植被特征、人为活动干扰等15个环境特征变量,采用MaxEnt模型预测国家公园内黑麂适宜栖息地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黑麂倾向于出现在森林较为原始和道路密度较低的区域,其适宜栖息地面积42.5 km^2,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16.9%。其中,69.3%的黑麂适宜栖息地位于核心保护区,30.4%位于生态保育区,表明国家公园现有功能分区能很好地满足黑麂栖息地保护的需求。此结果也证明黑麂可以作为其分布范围内保存较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指示性物种。通过生境恢复、廊道建设和跨省共建促进黑麂栖息地的完整性保护,是加强该区域黑麂栖息地保护的关键措施。
- 余建平申云逸宋小友陈小南李晟申小莉
- 关键词:国家公园黑麂廊道
-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颈长尾雉的分布格局及其季节变化被引量:12
- 2019年
- 为了解浙江省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的分布格局和季节变化, 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我们对其进行了为期2年的网格化监测。共有44个公里网格拍摄到白颈长尾雉,独立探测数量为211次,雌雄性比为1:1.64。白颈长尾雉主要分布在实验区和缓冲区,其探测率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林、针阔叶混交林、人工油茶(Camelliaoleifera)林和常绿阔叶林中依次递减,主要分布在海拔600–800 m。冬、春两季,白颈长尾雉活动强度和区域相对较小,而夏、秋两季活动强度和区域相对增加,其分布在海拔段(F_(4,12)=3.76, P <0.05)和季节间(F_(3,12)=3.34, P <0.05)都存在显著差异。对海拔和气候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日平均气温和海拔对白颈长尾雉是否出现均有极显著影响(P <0.01);白颈长尾雉月探测率和探测到白颈长尾雉位点的海拔均与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01),而与月平均降水量无显著线性关系(P> 0.05)。这表明白颈长尾雉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海拔和气温影响,随月平均气温的升高有向高海拔迁移的趋势。模型选择和多模型推断显示,最优模型仅保留"100 m内水源"这一个变量,次优模型是"100 m内水源×海拔",最优和次优模型的权重分别为0.18和0.14,"100m内水源"和"海拔"是影响白颈长尾雉在保护区内分布的重要因子,重要值分别为0.82和0.51。因此,白颈长尾雉的分布并非仅由某一个或几个环境变量决定,而是由多个环境变量共同决定。气温的变化和对不同海拔段的选择是导致白颈长尾雉形成不同季节分布格局的原因。
- 任鹏余建平陈小南申小莉宋虓张田田余永泉丁平
- 关键词:白颈长尾雉气候
-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鸟类多样性与区系组成被引量:16
- 2019年
- 生物多样性编目是自然保护地有效管理与政策制定的基础。本研究收集整理了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简称钱江源国家公园)内的鸟类记录,数据来源包括专项鸟类调查、红外相机调查、自动录音调查、公众科学活动4大类。共记录到分属17目64科的252种鸟类。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为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白鹤(Grusleucogeranus),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34种;在IUCN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被评估为受威胁(即极危、濒危、易危和近危)的分别有10种和34种:共计有46种鸟类为需受重点关注的物种,占总物种数的18.25%。记录到4种浙江省鸟类新记录,分别为黄嘴角鸮(Otus spilocephalus)、方尾鹟(Culicicapa ceylonensis)、远东苇莺(Acrocephalus tangorum)和蓝短翅鸫(Brachypteryx montana)。钱江源国家公园内鸟类组成兼具古北界和东洋界成分,东洋种(45.24%)占比略高于古北种(42.46%);留鸟和迁徙性鸟类的物种数近似;繁殖鸟类中以东洋种为主(68.79%),冬候鸟中则以古北种占绝对优势(94.83%)。本研究结果表明,钱江源国家公园虽然面积有限(252 km2),但记录鸟种数占浙江全省的52%,在鸟类多样性保护中有重要价值;同时本研究的结果将为该国家公园管理以及未来的鸟类监测和研究提供基础本底。
- 钱海源余建平申小莉丁平李晟
- 关键词:本底调查
- “神山圣湖”——探讨中国西部自然保护的传统知识和理论实践
- <正>中国西部地区既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独特、具有全球重要性的西南山地,也有发源了亚洲所有大江大河的青藏高原,因而是我国乃至亚洲的重要生态屏障,中国西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在西部地区建立了...
- 申小莉李晟之吕植
- 文献传递
- 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试点经验与发展方向被引量:9
- 2021年
- 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试点位于浙江省境内,包括衢州市钱江源和丽水市百山祖两个片区。其中,钱江源片区试点于2016年启动,同年6月《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试点实施方案》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2017年3月,钱江源国家公园党工委、管委会经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设立,与开化县委县政府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政区合一"管理模式。2017年10月,浙江省政府同意发布实施《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总体规划(2016 2025)》。2019年7月,浙江省委整合钱江源国家公园党工委、管委会,新设立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由省政府垂直管理,纳入省一级财政预算单位,委托省林业局代管。2020年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批准"一园两区"的方案,同意设立丽水市百山祖片区。2020年8月,《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0–2025)》通过专家评审,由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复实施。
- 申小莉李晟马克平
- 关键词:百山祖公园总体规划垂直管理
- 声景生态学研究进展和展望被引量:14
- 2020年
- 声景生态学以景观中的声音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不同时空维度上的分布和变化模式,从而揭示自然环境、野生动物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通过系统检索声景生态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回顾了该学科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声学指标,重点归纳了声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声景组成和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声景的时空格局,以及声景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目前,声景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监测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物种类群有限、声学指标效力有待提高等。建议未来着重推进建立系统性的声景监测网络和数据管理平台,开发和完善音频数据采集、分析方法和评估指标,并重视声景数据的采集,将声景视作一种资源进行研究和保护。
- 赵莹申小莉李晟张雁云彭任华马克平
- 关键词:声学指标
- 关于贯彻落实“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六项建议被引量:26
- 2019年
- 自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以来,中国在不到5年时间中,以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为契机,在全面深化自然保护地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重大进展,为实现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国家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 杨锐申小莉马克平
-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
- 四川岷山王朗保护区大型兽类10年动态变化
- <正>中国西南山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之一,拥有丰富而独特的野生动物群落。虽然大熊猫、川金丝猴等少数物种作为保护旗舰种而广为人知,但这片区域内的大型兽类的整体现状、群落结构与动态变化却缺乏研究。在岷山北部的王朗国家级自...
- 李晟申小莉William J.McShea王大军罗春平赵联军
- 文献传递
- 北京大学燕园鸟类组成被引量:18
- 2014年
- 2003—2012年,在北京大学燕园校区进行鸟类调查446次。其中2010—2012年,春季、秋季每周平均两次,夏季、冬季每周平均一次,总计234次,468小时。共记录鸟类178种,隶属14目37科102属,其中留鸟24种,旅鸟117种,夏候鸟24种,冬候鸟19种,迷鸟1种。其中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水鸟28种。燕园各区域中,静园鸟种最少,仅记录28种。鸣鹤园鸟种最多,记录109种。在鸣鹤园和镜春园,迂回水道与覆盖有天然次生林的土丘交错,有73种鸟仅记录于上述地点。燕园各区域的次生林和人工绿地比例是影响鸟类多寡的关键因素。
- 闻丞韩冬李晟申小莉陈炜王昊朱小健肖凌云刘美琦吕植
- 关键词:鸟类组成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