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小金

作品数:21 被引量:102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细胞
  • 10篇淋巴
  • 9篇淋巴瘤
  • 6篇细胞淋巴瘤
  • 6篇临床病理
  • 6篇病理
  • 5篇蛋白
  • 4篇原位
  • 4篇原位杂交
  • 4篇免疫
  • 3篇眼附属器
  • 3篇荧光
  • 3篇荧光原位杂交
  • 3篇套细胞
  • 3篇肿瘤
  • 3篇周期
  • 3篇周期蛋白
  • 3篇细胞周期
  • 3篇细胞周期蛋白
  • 3篇临床病理分析

机构

  • 14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四川大学
  • 1篇北京市眼科研...
  • 1篇华西第二医院
  • 1篇北京市第二医...

作者

  • 21篇何小金
  • 7篇李甘地
  • 6篇刘红刚
  • 6篇刘卫平
  • 3篇岳常丽
  • 3篇李俸媛
  • 3篇邢莉
  • 3篇杨文秀
  • 2篇廖殿英
  • 2篇姜利斌
  • 2篇谢新纪
  • 2篇李海燕
  • 2篇金玉兰
  • 2篇杨冬梅
  • 2篇田澄
  • 2篇刘学群
  • 2篇李彬
  • 2篇张杰
  • 1篇燕飞
  • 1篇李辽青

传媒

  • 6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 5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女,31岁,视神经增粗
病理号N23826女,31岁。青年女性,慢性病程,左眼视力突然下降2个月。查体:神志语利,精神可,双侧瞳孔L:R=5:3mm,右侧光反应灵敏,视力粗侧正常,左眼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灵敏,视力光感
刘红刚何小金岳常丽
文献传递
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及cyclin D1染色、聚合酶链反应和荧光原位杂交在诊断中的应用
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是淋巴滤泡套区的淋巴细胞恶性增殖所形成的B细胞淋巴瘤.在以往各种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中,被授予过不同的名官.在最新版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中将其单独作为一种...
何小金
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原位杂交
文献传递
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细胞周期蛋白D1在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7
2002年
目的 观察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细胞周期蛋白D1染色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8例淋巴结套细胞淋巴瘤作临床病理观察及随访 ,LSAB法做免疫表型分析 (CD4 5RO、CD5、CD2 0、细胞周期蛋白D1、Ki 6 7、bcl 2 )。结果 患者年龄 4 3~ 78岁 (平均年龄 5 7岁 ) ,男女 3∶1。组织学特点为 :(1)淋巴结结构破坏并被单一的淋巴样细胞所取代 ,淋巴细胞以套区增生性、结节性、弥漫性三种模式增生。 (2 )淋巴样细胞胞核有一定的不规则性 ,染色质中等致密 ,核分裂象少见 ,类似中心细胞。其中有 3例转变为高度侵袭性的母细胞样变型。所有的病例都呈cyclinD1与bcl 2阳性、CD2 0阳性、CD4 5RO阴性、CD5阳性。结论 套细胞淋巴瘤有其特征性的形态改变及免疫表型。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及cyclinD1阳性 ,可与其他类型的小B细胞淋巴瘤相鉴别。套细胞淋巴瘤的母细胞样变型也应当与其他变型区别。
何小金李甘地刘卫平林友胜李俸媛廖殿英
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细胞周期蛋白D1病理LSAB法MCL
肺原发性MALT型淋巴瘤API2-MALT1融合基因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在MALT淋巴瘤石蜡组织中检测API2 MALT1融合基因的可行性及API2 MALT1融合基因mRNA表达在肺MALT淋巴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肺MALT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 10例 ,以慢性淋巴结炎石蜡包埋组织标本 5例作阴性对照 ,β 肌动蛋白作内对照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巢式PCR结合 ,检测肺MALT淋巴瘤中API2 MALT1融合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10例肺MALT淋巴瘤均检出内对照β actin的mRNA表达 ,3例检出API2 MALT1融合基因的mRNA表达 ,被检出的 3例病变均局限在一侧肺组织 ,单个病灶最大径小于 5cm。其中 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 ,1例为体检发现 ,所有慢性淋巴结炎病例均未检出融合基因的表达。结论通过RT PCR和PCR扩增结合的方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API2 MALT1融合基因的表达是完全可行的 ,API2
杨文秀李甘地周桥刘卫平张杰何小金
关键词:融合基因癌基因蛋白质类
SMARCB1(INI1)缺失型鼻腔鼻窦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SMARCB1(INI1)缺失型鼻腔鼻窦癌(SDS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间确诊的SDSC 16例,并以头颈部小圆细胞型恶性肿瘤99例作为观察对照,包括鼻腔鼻窦的低分化鳞癌10例,低分化腺癌5例,未分化癌4例,睾丸核蛋白癌(NUT癌)5例,神经内分泌癌10例,嗅神经母细胞瘤10例,横纹肌肉瘤10例,NK/T细胞淋巴瘤10例,黑色素瘤10例,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EWS/PNET)5例,非角化型未分化鼻咽癌20例。分析16例SDSC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细胞角蛋白(CK)7、CK8/18、CK5/6、p63、p40、INI1、NUT及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突触素、嗜铬粒素A、CD56),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INI1基因缺失。结果 16例SDSC患者占本时间段鼻腔鼻窦全部恶性肿瘤的1.3%(16/1 218),全部恶性上皮性肿瘤的2.4%(16/657)。镜下缺乏明确的鳞状及腺样分化,常可见"横纹肌样"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SDSC瘤细胞CKpan、CK8/18均阳性,INI1均阴性;EBER原位杂交结果均阴性;共有11例SDSC进行了FISH检测,均可见INI1基因缺失。随访12例,随访时间3~47个月,有1例于诊断后半年死于肿瘤相关疾病,余病例均带瘤存活,存活时间最长者为47个月。结论 SDSC需与鼻腔鼻窦分化差的多种肿瘤相鉴别。无明确分化的镜下形态,特征性的基底样及横纹肌样细胞、非特异性空泡、透亮或空泡状的细胞核、明显的核仁及坏死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NI1阴性以及FISH检测INI1基因缺失等为其病理改变特点,并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临床预后尚不明确。其生物学行为及治疗方式有待深入探讨。
王久阳白玉萍邢莉朴颖实何小金岳常丽赵晓丽刘红刚
关键词:鼻窦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ALK蛋白及EB病毒基因产物的表达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研究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 CL)中 AL K蛋白的表达特点及与 EBV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AL K蛋白表达 ,EBV基因转录产物 EBER1 / 2以 DNA- RNA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结果 AL K蛋白在 2例皮肤原发 AL CL 均为阴性 ,2 0例系统性 AL CL 中有 1 2例 (6 0 % )阳性 ,其中普通型 8例 ,淋巴组织细胞型 3例、小细胞型 1例 ,AL K蛋白的表达在各组织学亚型中无显著性差异。表达模式主要为细胞浆与细胞核均为棕黄色 ,但其中有 2例仅为细胞浆着色 ;AL K蛋白阳性组和阴性组年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AL K蛋白阳性组年龄显著低于阴性组。所有 2 2例 AL CL 病例 EBER原位杂交均为阴性。结论  AL K蛋白的表达在AL CL 中有很高的发生率 ,尤其是低年龄的患者。本研究未发现 AL CL 与
李海燕李甘地刘卫平李俸媛廖殿英何小金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ALKEPSTEIN-BARR
CyclinD1和nm23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表达的差异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组织中cyclinD1和nm23的表达水平。其中50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为观察组,50例未接受任何化疗的为对照组。结果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观察组中cyclinD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高,统计学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nm23在两组间差异不大(P>0.05);cy-clinD1和nm23的阳性表达统计学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免疫组化检测cyclinD1可作为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疗效的评估指标。nm23不能作为评估指标。
何川蔡昱翟建军冯碧波何小金
关键词:细胞周期蛋白D1肿瘤抑制肿瘤辅助疗法
眼附属器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病理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附属器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该组眼附属器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疾病中最常见的是非霍奇金淋巴瘤(100例,47.6%),其次为炎性假瘤(45例,21.4%)和良性淋巴上皮病变(Mikuliczs病,41例,19.5%)。2该组病变部分类型在发病年龄和性别上有特点,组织病理学上的表现有交叉。3该部位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为结外黏膜相关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74例),眼附属器的结外黏膜相关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有其不同于其他解剖部位的该肿瘤的特点。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该部位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眼附属器的Ig G4相关性疾病(10例)的诊断和临床病理表现有其独有的特征。结论眼附属器淋巴造血组织增生性疾病是一类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在发病年龄、性别等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类型上都具有明显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掌握这些对临床病理诊断将提供较大的帮助。
何小金邢莉
关键词:眼附属器细胞淋巴瘤相关性疾病
鼻嗜酸细胞性乳头状瘤的HPV检测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鼻嗜酸细胞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oncocytic papilloma,SNOP)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11月经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确诊的24例鼻嗜酸细胞性乳头状瘤标本,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点,采用RNAscope技术检测瘤体组织中的HPV mRN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组织中Ki-67、P16、P53和P63的表达。结果:20例为初诊病例,4例为复发病例。镜下肿瘤组织呈乳头状,可呈外生性和内翻性生长。瘤体细胞呈高柱状,细胞内含大量红染的嗜酸性物质。瘤细胞呈多层排列,在瘤细胞间可见许多充满粘液的微囊。所有患者HPV16/18、HR-HPV18和LR-HPV 6检测HPV mRNA均为阴性。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Ki67表达均在1%~5%之间;P16有11例阳性;P53有8例阳性,4例弱阳性;P63有13例阳性。结论:鼻嗜酸细胞性乳头状瘤的发病可能与黏膜炎症关系密切,与HPV感染关系不明确。Ki-67、P16、P53和P63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SNOP发病过程。
孙炎黄谦崔顺九王明婕何小金曲静周兵
关键词:原位杂交
眼附属器 Ig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IgG4相关性疾病( IgG4-RD )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2至2013年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病例103例,对其进行组织学观察、IgG和IgG4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及血清学IgG和IgG4浓度检测,选取符合IgG4-RD诊断标准的病例17例,分析总结其临床和病理改变特点。结果(1)17例眼附属器IgG4-RD,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11~71岁,平均年龄48.5岁。17例均以眼睑肿胀或眼球突出就诊,11例可见双侧累及,6例为单侧累及。病程从5个月到7年,其中13例病程>2年。6例既往有过敏性疾病(药物食物过敏)史。眼外常累及的部位有淋巴结、涎腺、肺脏和肾脏等。9例术后出现复发。5例口服激素有效,3例为部分有效。(2)血清学检查:17例IgG4浓度均>1.35 g/L(1.49~14.88 g/L)。(3)组织学上,假性淋巴瘤样模式8例,混合型模式8例,硬化型1例。14例病变位于泪腺,3例病变累及眶内脂肪结缔组织,未见发生于结膜及眼睑的病例。17例中均可见到不同程度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程度不一的组织纤维化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但未见典型的闭塞性静脉炎。(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7例IgG4阳性浆细胞绝对值均>50个/HPF, IgG4/IgG阳性浆细胞比值>40%。结论眼附属器IgG4-RD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学表现上都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应注意与该部位近似病变的鉴别诊断。
何小金邢莉刘红刚
关键词:眼疾病免疫球蛋白G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