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天一

作品数:73 被引量:452H指数:13
供职机构: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9篇花生
  • 10篇土壤
  • 8篇养分
  • 8篇根瘤
  • 7篇荚果
  • 7篇根系
  • 7篇根系形态
  • 7篇固氮
  • 6篇氮肥
  • 6篇养分吸收
  • 6篇叶面
  • 6篇胁迫
  • 6篇磷素
  • 5篇氮素
  • 5篇性状
  • 5篇微生物
  • 4篇对花
  • 4篇养分吸收规律
  • 4篇幼苗
  • 4篇品种(系)

机构

  • 73篇山东省花生研...
  • 7篇湖南农业大学
  • 6篇烟台市农业科...
  • 4篇烟台市农业技...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泰安市农业科...
  • 1篇滨州学院
  • 1篇鲁东大学
  • 1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青岛市农业科...
  • 1篇郯城县农业技...
  • 1篇济宁市农业科...
  • 1篇黄岛出入境检...
  • 1篇施可丰化工股...

作者

  • 73篇于天一
  • 59篇吴正锋
  • 59篇郑永美
  • 57篇王才斌
  • 50篇孙学武
  • 46篇沈浦
  • 28篇郑亚萍
  • 22篇冯昊
  • 21篇孙秀山
  • 8篇杨吉顺
  • 7篇吴菊香
  • 6篇王春晓
  • 6篇罗盛
  • 5篇张智猛
  • 5篇李林
  • 5篇李尚霞
  • 4篇陈殿绪
  • 4篇王春晓
  • 3篇张建成
  • 3篇戴良香

传媒

  • 8篇中国油料作物...
  • 6篇山东农业科学
  • 6篇核农学报
  • 6篇花生学报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农技推广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农学学报
  • 1篇2018中国...
  • 1篇2018年山...

年份

  • 6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12篇2018
  • 6篇2017
  • 14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种类肥料单配施对连作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花生两年连作肥料试验中,有机肥、无机肥混合施用效果最好,对花生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荚果干物质积累速率、总生物产量、荚果产量、叶面积系数(LAI)和光合势的影响较大,多与对照差异显著。单施无机肥处理,短期肥效明显,连年施用不理想,而单施有机肥处理长期肥效累积效应明显。花生净同化率受施肥方式影响较小,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综合来看,有机肥、无机肥混合施用是促进连作花生生长发育的最佳施肥模式。
孙秀山许婷婷冯昊赵品绩石程仁王才斌于天一
关键词:花生有机肥无机肥配施生长发育
石灰氮与氮肥不同配比对连作花生病害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石灰氮与普通氮肥不同配比对连作花生出苗率、茎腐病发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本试验用量范围内,低、中量(225 kg/hm2和450 kg/hm2)石灰氮处理的花生出苗率略高于高用量(675 kg/hm2)处理,但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随石灰氮用量增加,花生茎腐病病情指数降低,防效提高,低、中、高3个用量平均病情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8.4、12.7、15.5个百分点,平均防效分别达24.7%、37.3%和45.4%。(3)石灰氮与氮肥配施对叶龄数、主茎高、侧枝长等农艺性状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只有部分达到显著水平。(4)荚果产量随石灰氮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低、中、高3个用量分别增产9.6%、11.8%和13.6%;普通氮肥增产率远低于石灰氮;所有处理中以石灰氮和普通氮肥高量组合(675 kg/hm2+90 kg/hm2)增产效果最好,高达15.2%。
冯昊孙强赵品绩孙秀山王才斌于天一
关键词:花生石灰氮连作茎腐病
不同产量水平及磷利用效率花生磷素及干物质累积、分配特点
【目的】探讨不同产量及磷利用效率(简称磷效率)花生品种的干物质及磷素累积、分配特性,为高产及磷高效利用花生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山东莱西和招远两基点大田条件下,研究了34个花生品种的产量及磷效率差异,以两指标平均值...
于天一王春晓孙学武吴正锋郑永美孙秀山沈浦王才斌
关键词:花生磷利用效率干物质重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观测单个花生荚果生长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观测单个花生荚果生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半圆型固定圈和荚果生长盒,所述半圆型固定圈是由固定圈外环和固定圈内环连接而成,半圆型固定圈内放置荚果生长盒,两个半圆型固定圈拼接成一个整圆,所述荚果...
沈浦吴正锋于天一郑永美孙学武王才斌郑亚萍
文献传递
不同厚度PE地膜覆盖春花生应用效果评价
2024年
为探明不同厚度PE地膜覆盖春花生的应用效果,以裸地作对照,研究0.004、0.008、0.010、0.015 mm等4种不同厚度PE地膜的增温、保墒、残膜回收率及对春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覆膜处理可使膜下10 cm土壤平均温度提高1.41~2.58℃,有效增加花生生育期内积温;与裸地相比,覆盖0.004~0.01 mm地膜处理花生增产8.78%~9.92%,0.015 mm地膜处理则减产6.20%;覆盖0.004~0.01 mm地膜处理花生总果数约120个/穴,明显高于裸地对照和0.015 mm地膜处理;与0.004 mm地膜处理相比,0.008、0.01、0.015 mm地膜处理有效果针占比分别下降9.97%、11.51%和25.49%,饱果率则从46.38%提高到65.52%。标准地膜对花生下针有一定影响,可采取加大破膜孔径和提高膜上种行覆土质量等措施,促进花生下针。应用标准地膜从源头上提高了废旧地膜的可回收性;通过挖掘式条铺机收获花生,90%以上地膜可被花生秧夹带离田,再利用除膜揉切机对秧膜进行分离,实现花生秧膜的回收利用。
张相松房晓燕于天一李荣吴夫坤姜峰王献杰
关键词:春花生
弱光胁迫对花生功能叶片RuBP羧化酶活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9
2014年
间作套种是我国主要的花生(Arachis hypogaea)种植方式之一。然而,与单作相比,在间作套种体系中,花生截获的光能较少,生长发育差,产量低,研究不同品种耐阴机理对选择适宜间作套种的花生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用耐阴性不同的两个花生品种‘花育22号’(强耐阴性)和‘白沙1016’(弱耐阴性)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采用不同透光率遮阴网设置50%自然光强(中度弱光胁迫)和15%自然光强(严重弱光胁迫)2个弱光处理,从出苗期开始遮阴40天,以自然光强为对照,研究了弱光胁迫对花生功能叶片RuBP羧化酶活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强为自然光照50%和15%的处理,‘花育22号’RuBP羧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虽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而‘白沙1016’分别比对照低40.1%和59.4%,显著低于对照。与对照相比,50%自然光强下‘花育22号’叶绿体数不变,叶绿体基粒数和基粒片层数显著增多,叶绿体变长且发育完好,15%自然光强下,叶绿体数、基粒数和淀粉粒数显著减少,叶绿体膜和基粒片层出现破损,但叶绿体变长,基粒片层数增加;‘白沙1016’在50%自然光强下,叶绿体数目和超微结构变化同‘花育22号’相似,在15%自然光强下叶绿体变圆,基粒数的降幅和基粒片层破损程度大于‘花育22号’且基粒片层数减少,淀粉粒数增多。因此,弱光胁迫特别是严重弱光胁迫条件下,功能叶RuBP羧化酶活性降低幅度小、叶绿体超微结构受损程度低是‘花育22号’耐阴的光合生理基础。
吴正锋孙学武王才斌郑亚萍万书波刘俊华郑永美吴菊香冯昊于天一
关键词:叶绿体超微结构弱光胁迫花生RUBP羧化酶
人工降液设备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降液试验装置,尤其是一种人工降液设备。包括支架和盛液箱,支架包括一根支撑梁和位于两支撑梁两端的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与支撑梁连接,支撑柱的底端设有滚动滑轮,盛液箱为四方形的箱体,盛液箱的顶部设有注液孔,盛...
沈浦王才斌吴正锋于天一郑永美孙学武郑亚萍
文献传递
慢生根瘤菌及其与花生共生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22年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豆科植物通过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获得氮素。这种共生关系的建立包括结瘤和固氮两个过程,涉及复杂的互作调控机理,并受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花生与慢生根瘤菌的共生对花生生产尤为重要,具有较多特异和未知的共生机制。本文综述了慢生根瘤菌及其与花生共生的相关内容,具体包括:(1)花生的慢生根瘤菌多样性和基因组功能;(2)花生与慢生根瘤菌的共生机制,包括慢生根瘤菌的裂隙侵染及与花生的共生信号交流,花生的结瘤固氮和根瘤数调控机制;(3)田间环境因素(土壤氮素、pH、温度、水分)对花生结瘤固氮及产量的影响。本文从慢生根瘤菌、慢生根瘤菌与花生的共生以及在花生田间的应用三方面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针对花生的慢生根瘤菌基因组功能研究较少、慢生根瘤菌与花生互作调节机理细节未知、慢生根瘤菌菌剂田间应用利用率差等。基于此,未来研究重点应该集中在花生慢生根瘤菌基因组及基因功能分析;慢生根瘤菌与花生的信号交流、根瘤数调节和营养交换机制;与根瘤固氮规律相配合的化学氮肥合理施用技术、通过合成生物学手段获得适用于花生种植的新型根瘤菌剂等方面。本文为深入了解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机制、提高豆科作物结瘤固氮效率和产量、减少化学氮肥施用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提供理论基础。
吴月隋新华戴良香郑永美张智猛田云云于天一孙学武孙棋棋马登超吴正锋
关键词:慢生根瘤菌花生共生固氮多样性环境因素
不同花生品种(系)磷素吸收及利用特性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明确不同花生品种(系)的磷素利用效率差异及其与产量等的相互关系,为花生节磷栽培及磷高效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省份的34个花生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在山东莱西和招远两试验基地进行花生春播大田试验,收获期分别取样测定营养体和生殖体的磷含量,计算磷素累积及分配等相关指标,并分析各指标与产量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不同花生品种(系)各器官磷含量及累积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营养体磷含量和累积量平均值均低于生殖体,但两指标变异幅度营养体均高于生殖体。其中莱西基地营养体和生殖体磷含量分别为2.07~4.06和6.62~9.08 g/kg,磷累积量分别为3.9~17.6和24.4~57.6 kg/ha,招远基地营养体和生殖体磷含量分别为1.72~3.38和6.33~8.58 g/kg,磷累积量分别为5.6~16.0和33.7~50.7 kg/ha。不同花生品种(系)间的磷素利用效率及收获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莱西基地分别为78.2~119.4 kg/kg和0.626~0.908,招远基地分别为88.3~134.0 kg/kg和0.678~0.890,两指标变异幅度相对较小。不同花生品种(系)荚果产量莱西基地为3088.4~6593.5 kg/ha,招远基地为4735.2~6723.9 kg/ha。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生产量与磷素利用效率、磷收获指数、整株磷累积量及磷分配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磷素利用效率与磷收获指数和分配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整株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花生品种(系)磷素累积、分配、利用特性及产量等相关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适当增加生物产量、控制磷含量、提高磷向荚果分配比例是协同提高花生产量和磷效率的有效途径。其中天府20等10个品种(系)的生物产量较高、磷含量适中,且磷素在荚果中分配比例较高,为高产磷高效品种(系)。
冯昊王春晓于天一林建材孙学武郑亚萍郑永美沈浦吴正锋王才斌
关键词:花生品种(系)磷素
花生不同氮源供氮特性及氮肥利用率研究被引量:28
2016年
为实现花生"供需同步"高效施氮,在桶栽条件下,以花育22号为材料,不结瘤系花生NN-1为对照,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花生土壤氮、肥料氮和根瘤固氮3种氮源供氮特性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3种氮源供氮速率存在较大差异。根瘤供氮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结荚期最高;土壤供氮速率花针期和饱果期较高;氮肥供氮速率花针期和结荚期较高。随生育进程的推进,根瘤供氮比例呈单峰态势,峰值出现在结荚期;土壤供氮比例呈不规则V型,低谷出现在结荚期;肥料供氮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花生氮素营养主要来自根瘤固氮,其次为土壤氮,肥料氮最小,三者的比例约为5∶3∶2。不同生育时期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利用率贡献比例均表现为:结荚期>花针期>苗期>饱果期,差异显著。全生育期氮肥利用率40.0%以上。
吴正锋陈殿绪郑永美王才斌孙学武李向东王兴祥石程仁冯昊于天一
关键词:花生根瘤固氮肥料氮土壤氮氮肥利用率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